分享

如果你的母亲如此疯狂地要转款给骗子……

 有缘终南山 2019-12-26

在上海某银行里,要匆忙给骗子寄5万元钱的沈奶奶,怒怼前来劝阻的民警……

(《电诈劝阻纪实》中,沈奶奶手持5万元现金,正在银行着急转账)

沈奶奶失去理智,她怒吼:

“我自己的钱也要听你们管制。

“你们都闲得没事,我也忙得很。

“我告诉你,都是你搞的。我今天要打死你”



“现场劝阻是比较有难度的,因为老阿姨被深度洗脑,已经对我们有了戒备的心理。从事接警工作这么长时间来,我头一次看到这么固执的老阿姨。”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通河新村派出所民警 刘明

电信网络诈骗这个“痛点”,以不断翻新的“剧本”,不断升级的“剧情”,一次又一次挑战人们对社会常识的认知,一次又一次打破人们对客观常理的判断。


上海市五十多岁的小学教师黄女士,为孩子购置新房之际,就经历了一番锥心之痛。


“有可能一个人被骗了十万、二十万,甚至有些人被骗了两三百万,我们看来有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数字,但在数字背后其实是一家人的心血。”

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探长 范华

类似沈奶奶、黄老师的故事我们不是第一次看到,为什么骗局一再发生?面对很多听起来很老的套路,放在一位位具体的受害人身上却如此奏效?

电信网络诈骗属于“非接触式犯罪”,不会对人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需求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对人们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因此很多人在经历了电信诈骗之后由于趋利避害的心理,不断告诫自己钱财是身外之物,健康最重要——于是对伤害进行了选择性遗忘。

(视频出自2019年12月17日荔枝视频发布的《女研究生被骗311万,反怼民警:我怎么可能被骗,老公反应亮了》)

也由于非接触式犯罪的特点和趋利避害的心理,社会大众形成了集体无意识:诈骗的下一个受害者应该不会是“我”。电诈愈演愈烈的原因有很多,轻视漠视电诈这个“毒瘤”的社会心理是其中之一。

为了让电诈这个“痛点”不变成“盲点”。《反诈劝阻纪实》这部片子放弃了以往反诈报道中着重介绍理性防诈技巧的思路,而重点给受众呈现了电诈给人造成的巨大伤痛,让更多的人真正感性地认识到电诈离我们有多近,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有多深。心有防,诈无门

电诈正在以无孔不入、迅速蔓延的态势出现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对待它的猖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看待它的危害。

面对电诈,母亲的善良和无私最容易被骗子利用,我们最该保护好的是身边的母亲,同时也最该保护好文明社会价值的“母体”——善意和互信。

构筑有效

远离电信网络诈骗

让骗局不再上演

多一个人看到这部片子

就可能少一个人上当受骗

感谢央视制作《反诈劝阻纪实》

2019年12月23日,25日至27日每晚20:57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首播。

看完片后,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心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