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牧《赤壁》(怀古)

 乐水无涯 2019-12-27

​        适合怀古的地方,或者是古都,或者是古战场。古都自带兴亡感,而古战场,则天然地会把人引向英雄主题,比如杜牧的这首七言绝句《赤壁》。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先说题目。赤壁,当然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也是中国最有名的古战场之一。可是,这个地方究竟在哪里,历史上却至少有六种说法。比如苏东坡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写的是湖北黄冈的赤壁;杜牧这首《赤壁》,一般认为写的是湖北武昌西南的赤壁;而在湖北还有一个蒲圻市,现在已经改称赤壁市,也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赤壁。这当然是出自中国人爱重历史、爱慕英雄的民族心理,本来也无可厚非。何况,无论诗人写的是哪个赤壁,立足点都是赤壁之战,而不是赤壁具体的地理位置。

        那赤壁之战又是怎么回事呢?赤壁之战,可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一件大事。建安十三年(208),孙刘联军在这里大破曹兵,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就没有三国的历史。而且,赤壁之战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这意味着整个长江流域军事、政治力量的崛起。这还不够,赤壁之战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战役开始之前,曹操下了一封霸气的战书,上面赫然写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虽然事实上曹操的水军只有二十多万,但是,跟孙刘联军的五万人相比,还是非常吓人的一个数字。可是战争的结果却是孙刘大胜,曹操大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仅凭这一点,就能拨动好多人的心弦。所以,赤壁怀古,一直是怀古诗的重要话题。做这个题目的人很多,最成功的不过两首,一首是杜牧的《赤壁》,另外一首,则是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但是,从时间上来讲,杜牧是唐朝人,苏轼是宋朝人,所以要说赤壁怀古诗的第一篇成功之作,就应该算是杜牧的《赤壁》。这首诗好在哪儿呢?

        先看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我们讲古代兵器,都喜欢说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戟是中国特有的兵器,是戈和矛的合体,能刺能钩,从周朝一直到魏晋时期都很流行,到隋唐以后才慢慢退出战争舞台。杜牧是一个兵家,他好古,更喜欢军事遗迹。所以,当他在长江的沙洲上看到一截还没有完全腐蚀的断戟时,立马捡起来仔细把玩。这支断戟是什么时候的呢?他又磨又洗,把铁锈磨掉,终于认出来了,这不是一般的断戟,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啊。这两句诗看着简单,但是背后的感情可不简单。首先,诗人到了江边,不捡贝壳,而是捡起断戟,这就已经有一股英雄气扑面而来。其次,断戟从汉末三国穿越到晚唐,时间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而戟的主人呢?或者说,当年在赤壁鏖战的那些英雄呢?他们曾叱咤风云,如今却不如一截断戟,断戟还能存留在沙土之中,而英雄却早已渺无痕迹。这就是明朝杨慎所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物是人非,诗人怎么可能不感慨万千呢!那诗人感慨的到底是什么?

        看下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当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能够取胜,完全是靠火攻,而火攻能够成功,又恰恰是因为决战时刻,忽然有东风刮起。这东风是哪里来的?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往往会以为是诸葛亮“借”来的。但事实上,赤壁之战的总指挥是周瑜,提出火攻计策的是黄盖,本来没有诸葛亮什么事。那东风呢?东风更是一场自然之风,是老天爷的安排。既然是老天的安排,就意味着有很大的偶然性,而这偶然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运气。可是,如果当时老天爷没有眷顾周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孙刘联军就会失败,曹操就会一统天下,那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所谓“二乔”,就是大乔和小乔,是皖城乔公的两个女儿。孙策当年在同窗好友周瑜的辅佐下重振祖业,攻破皖城,听说这两个姑娘国色天香,就和周瑜一起,上门求婚。结果,大乔嫁了孙策,小乔嫁了周瑜。一对如花似玉的姐妹嫁给一对亲如兄弟的英雄,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美谈。那铜雀台又是怎么回事呢?铜雀台是曹操在邺都,也就是河北临漳修筑的三座高台之一,高达十丈,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三米,上面还立起一尊一丈五的铜雀,所以号称铜雀台。台上广置歌姬舞女,是曹操晚年的行乐之所。诗人为什么要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来代表曹操胜利、孙吴失败的后果呢?因为二乔的身份太特殊了,大乔是孙策的妻子,也是当时江东之主孙权的嫂子,算是国母级别;而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又是孙吴的统帅,军事支柱。所以,这一对姐妹,不仅是一代倾城美女,更代表着孙吴的尊严。但是,如果赤壁之战孙吴失败了,按照当时的通行法则,二乔就会被当作战利品俘虏,所谓“铜雀春深”,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曹操风流的委婉说法,再加一个“锁”字,金屋藏娇的意思就更明显,东吴的国母居然成为曹操铜雀台上的玩偶,这是多么屈辱的事情啊!那如果二乔都不免如此屈辱,整个东吴的社稷成灰、生灵涂炭也就更不用说了!这就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说完了,再说好处。这两句诗,真是神来之笔。神在哪里呢?神在拿周郎对二乔。这就是拿英雄对美人呀。而且,周瑜这个英雄,和美人最搭。因为在历史上,周郎不仅美姿容,而且善音律。有个说法叫作“曲有误,周郎顾”,就讲他的音乐天分。他不是一介武夫,而是英俊潇洒的儒雅统帅,这样的英雄,才能和美人交相辉映。有了这样一个辉映,马上,前面“折戟沉沙”的苍凉感被柔化了,整首诗都变得旖旎起来,显得那么摇曳多姿。

        这样写真有那么好吗?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前面说过,赤壁怀古这个主题,好多人写过,其中就包含诗仙李白。李白怎么写的呢?“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写得多有气势啊,特别是“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像极了电影里的大场面制作。但是,这首诗的流传度比杜牧的《赤壁》差远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用硬汉对硬汉,用周瑜对曹公,只有张,没有弛,只有风骨,没有风流。李白和杜甫号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号称小李杜。其实,论写诗的风范,倒是小李学杜甫,小杜学李白。单讲赤壁这个主题,小杜这个学生完败李白这个老师。

可能有人会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这样写的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没错,苏轼这一句“小乔初嫁了”一直被当作典范,但是,我们一开始就讲,苏轼是宋朝人,而杜牧是唐朝人,苏轼其实恰恰是借鉴了杜牧的笔法,才写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名句,要推首创之功,还得算在杜牧的头上。

        最后,再说说这首诗的基调吧。杜牧对周瑜服气不服气呢?显然不像苏轼对周瑜那么服气。苏轼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已经写尽了周郎在这场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杜牧不一样。他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俨然把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算给了东风,算给了老天。因为偶然因素取胜,还因此浪得虚名,在杜牧看来,颇有一点儿“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感觉。杜牧本来精于兵法,性格又放纵,所以不免有说大话的嫌疑。但是,今天虽然很少有人觉得杜牧是军事家,也基本不能同意他对周瑜的说法,但我们还是得承认,《赤壁》这首诗写得真好,既深沉又风流,恰似英雄和美人并肩而立,凝眸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