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周职场11」从'商鞅变法'谈'狼性法家'是如何打造虎狼大秦的?

 花间挹香 2019-12-27

【东周职场11】

从'商鞅变法'谈'狼性法家'是如何打造虎狼大秦的?

「东周职场11」从

商鞅变法促使秦国成长虎狼之国

公元前362年,秦国秦献公去世,太子赢渠梁继位,这就是著名的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后,崤山及黄河以东经过多年兼并,已形成了魏、韩、赵、楚、燕、齐六个强国,淮泗一带还有十来个像宋国这样的中小国。秦国因为秦献公以前的几代国君无为,走过一段积弱之路,使得秦国的国力不强,黄河以西的部分国土还被魏国抢了去,并派著名兵家吴起镇守,挡着秦国无法向东发展。

秦孝公一心想重振秦穆公时的霸业,他深知人才对重振霸业的重要性,就一边修内政,一边发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在国内及当时的各诸侯国广泛求贤:

《史记.秦本纪》: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魏国的卫鞅见到秦孝公的《求贤令》以后,带着李悝的《法经》西行入秦,经景监推荐,被秦孝公面试了三次,才成功入职大秦。

经过接近三年时间的酝酿,秦孝公采用卫鞅建议,开始逐步实行变法。公元前359年,卫鞅先颁布《垦草令》试水变法取得成功,又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49年进行了两次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颁行《法经》,推行《连坐法》,轻罪重刑
  •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军功,禁私斗,实行20等级军功爵制度
  • ——重农抑商,奖耕织、垦荒
  • ——焚书禁游
  • ——移风易俗、强推个体小家庭制度
  • ——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可流通
  • ——废分封、建郡县
  • ——统一度量衡
  • ——迁都咸阳
  • ——什伍编户

变法促使秦国从此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秦国也由一个被魏国和戎狄欺负的绵羊一样的国家,快速成长为睥睨天下的虎狼之国。卫鞅也因变法成功及夺取河西之地被封商君,所以又称商鞅变法。

商鞅是法家弟子,法家是特别入秦的法家制订的政策和主张天生自带一股'狼性'特质。法家的'法治'以严苛著称,符合的狼的冷血凶狼特质;法家的'术治'具有强有力的执行力,符合狼的坚韧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特质;法家的'势治'强调国君的权威,符合狼王的特质。因此,法家非常具有'狼性'!

「东周职场11」从

秦,虎狼也

商鞅和其它入秦的法家、兵家一起,把法家的'狼性基因'植入到秦国,从而使秦国快速成长为人人谈之色变的虎狼之国。并一口一口地蚕食诸侯,最终鲸吞天下,江山一统。

'狼性法家'是如何把绵羊一般的秦国炼成虎狼之国的呢?其方法简析如下:

一、百里奚、蹇叔为秦国初步注入了法家的'狼性基因'

秦穆公是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也是秦国立国以来春秋时期最杰出的国君。

秦穆公受齐桓公称霸影响,渴求能够成就一番霸业,为此他大力搜求人才,并打破世卿世禄偏见,大胆从草根中起用贤人,百里奚和蹇叔就是秦穆公时期的两位重要的大贤。

百里奚和蹇叔入秦,给秦国带来了原始的、朦胧的法家思想,为秦国初步注入了'狼性基因'

百里奚针对当时中原各诸侯国比较强大的实际,给秦穆公献上'蓝海战略',让秦穆公向东防御,向西发展。通过向西和西戎搏斗,拓地可以耕种,俘虏可以增加人口和劳动力,甚至还可以增加兵员贮备,通过灭戎,还可以锻炼军队的战斗力。秦穆公采纳百里奚建议,并在由余的帮助下,团灭了西戎十二国,拓地千里,被周天子册封为西戎霸主。

百里奚的思想,其实就是法家的'富国强兵'思想,并且也包含了狼的'侵略扩张'精神,只是不像后来的秦昭襄王那么野蛮罢了。但这种法家的狼性基因一旦植入,就会遗传,哪怕是中间有个'冬眠期',一旦觉醒,就会爆发出强大力量。而秦孝公求贤正是这种'狼性基因'的觉醒,'商鞅变法'加速了'狼性大秦'的塑造,并快速成长为睥睨天下的虎狼之国。

「东周职场11」从

百里奚、蹇叔二相入秦,为秦国注入了狼性基因

蹇叔的入秦,更多的培育了秦国的法制意识。他针对秦人与戎人杂居而多数不懂礼教的特点,加强对百姓的法制教育,让百姓知道'令行禁止';通过教化,强化百姓荣辱观念;严惩犯罪,树立国家正气。

蹇叔的这些基础工作,体现了朦胧的法家思想,虽然不像后来的商鞅、李斯、韩非那样系统,但却为秦国的崛起进行了法家思想的奠基。

百里奚和蹇叔这两位老人家也许想不到,他们种下的法家思想的种子,不仅在秦国生根发芽成长,而且还催生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虎狼帝国。

二、军功爵培养了秦人的嗜血性和'狼的侵略精神'

战国初期,魏文侯率先变法,魏国成为战国首霸。其中法家兼兵家的吴起训练了闻名天下的魏'武卒',成为魏国军队的品牌。

魏'武卒'是职业军人,重步兵,战斗力非常强悍,并且有悍不畏死的精神,在名将吴起的带领下,屡战屡胜,对秦国经常用兵,把秦的战略要地河西都夺去了,阴晋之战中,吴起还创造了5万'魏武卒'大破50万秦军的记录。

从秦军低下的战斗力来看,秦国的积弱已经到了'诸侯卑秦'的地步。秦军战斗力低下,主要原因是世卿世禄制让军士的奋斗得不到好的回报,因而军人参军不参军一个样,打赢打败一个样。

提升秦军的战斗力是摆在秦孝公面前最迫切的任务,而商鞅变法最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就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军功爵制度,让贵族和平民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贵族没有军功同样得不到封赏;平民有军功,就可以不停地加爵,并获得配套的物质利益。

军功爵共设20个等级,最低为一级公士,最高为二十级彻侯。获得爵位的,根据爵位等级,给予不同的待遇,最基础的待遇叫'岁俸',即我们现在讲的'年薪',最低的公士岁俸为50石粟米,折合现在的计量单位为1537.5公斤,够五口之家不耕不种吃一年的;最高的彻侯岁俸为1000石,30750公斤粟米。

「东周职场11」从

秦国20等级军功爵制度

这些基本俸禄以外,还有其它待遇。《商君书》就记载,斩甲首一级,除了爵位以外,还有房子、土地、奴仆、当官等奖赏。

《商君书.境内》: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平时在军中,爵位不同,饮食标准都不同。没有军功的只能简单填饱肚子,上造可以吃到'粗米';'簪袅'吃的是精米,还有酱、菜蔬。

除了饮食差异,军功爵还可以传承,老子立功战死,儿子袭爵享受俸禄,全家温饱不愁,军人上战场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军功爵制度出台后,对秦人来说,意义巨大:

首先,'军功俸禄制度'替换了'世卿世禄制',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从商鞅变法开始,升官发财靠个人'绩效以及贡献',而不是靠'拼爹',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就是放到现在也很先进。可惜秦朝灭亡后,后世清算法家,把'孩子'连同'洗澡水'都倒了。

其次,军功爵制度激发了秦人当兵打仗的积极性。军功爵制度出台后,在秦人的眼里,敌人的头颅已经不再是人的脑袋,而是大米、房屋、土地、官帽以及成群的奴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么巨大的物质诱惑是谁也抗拒不了的,商鞅成功地把秦人参军的观念由'要我打仗'转变为'我要打仗'!

因为一切物质和精神上的奖赏都是由敌人的脑袋数量决定的,所以战场上,不仅人人争先恐后冲锋向前,而且遇到敌人直接斩杀,明明能俘虏的也不要他投降,直接斩首、提着脑袋回去领赏才是首要任务。

军功爵制度出台后,秦军动辄斩首几万甚至十几万级,鲜有俘虏的概念。甚至长平之战二三十万赵军投降都被坑杀了!

「东周职场11」从

长平之战坑杀降卒,体现了大秦虎狼之师的嗜血与残忍

这就培养了秦军的嗜血性和残忍性,以砍脑袋为荣,以砍脑袋为目标,一颗一颗血淋淋的脑袋别在腰间,不仅不觉瘆得慌,还特别开心。

军功爵制度还培养了秦军的侵略性,不发动侵略战争,如何斩首?不斩首如何升官发财?民众、士兵都希望多多侵略别国,国君岂不是乐得'顺从民意'?

自然界中,狼是最具侵略性的动物,也非常残忍,这种残忍的侵略性在法家和秦军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三、'循名责实'之'术治'培养了秦人强大的执行力和'狼的目标精神'

狼有一个特点,一旦确定目标,就会紧紧盯着这个目标,锲而不舍,坚决执行,不达目标决不罢休。这种'狼的目标精神'的背后,其实就是强大的执行力。

商鞅变法除了通过军功爵制度,用丰厚的物质待遇来激发秦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外,还利用法家的'术治'来进行'结果导向,过程控制',这种方法就是'术治'的精髓——'循名而责实'!

'法、术、势'是法家的三大法宝,在实践中是互相结合使用的。

其中'术治'主要驾驭和控制臣下的方法和手段,是由申不害最先提出的,其它法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所谓'名'即'言'也,也就是'目标',可以泛指为国君以及秦国官僚体制中的上级发布的'目标'。

'实'就是'形',也就是'结果',就是'目标'完成到了什么程度。

'循名责实'用管理的语言说,就是根据'目标'检查'结果'落实情况。这是'术治'的精髓,也是秦国上下执行力强大的一个制度保障。

秦国'循名责实'的执行力机制主要包括三部分:

其一,加强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以及目标制订提供依据。

在笔者印象中,法家的鼻祖管仲是最先重视统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管仲的统计类别多达65种,因为统计数据翔实,齐国的许多决策就非常科学。

「东周职场11」从

“循名责实”的商鞅通过精确统计为变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商鞅也是法家,也没少向管仲学习,他也非常重视统计工作,因为变法以及制订的各阶段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首先就要取决于你的决策是否科学,而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科学的统计基础上之。

《商君书》列出了国家层面必须做的十三项统计工作:

《商君书.去强》:强国知十三数:竟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说取食者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藁之数。欲强国,不知国十三数,地虽利,民虽众,国愈弱至削。

这个统计涉及到国内的粮仓、人口结构、官员、士人、商人、游食之人数量以及牛、马及草料数量。粮仓多少决定了战争规模和战争持续时间,壮男壮女决定了生产能力及兵员动员能力,牛的数量决定耕地数量,马和草料决定战车及骑兵数量。

如果这些基础资料不掌握,拍脑袋做出的决策一定是不科学的决策,不科学的决策一旦施行,必定误国误民,最后导致国家走下坡路。

其二,禁止乱发议论,培育'服从与执行'意识。

决策层做出决策,执行层坚决执行,不用问为什么!从执行力角度来说,这不算愚民,因为有些高层次的决策涉及国防、外交等重大事务,一旦涉密可能功败垂成。

另外,作为执行层,需要的就是快速反应、立即行动、用最短时间达成目标,而不是等你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再行动,往往会耽误时机或者战机。

所以,商鞅变法也好,其它政策也好,决策前做足功课,确保决策科学性,决策之后,需要的就是执行。有敢乱议论的,严惩。

《史记.商君列传》: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

商鞅也够狠的,民众说新法不好的,戍边;夸你新法好的,也戍边!几个乱发议论戍边的典型一出,官员、民众都不敢议论了,全变成老老实实的执行者。

习惯成自然!当法令和政策一出台,秦人自上而下,不问原因,只管执行,执行力自然就高,效率也就高,目标达成的速度自然就快!

其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机制。

目标确定以后,就需要通过科学的考核来推动各级官员及基层人员去执行。秦国在这方面也出台配套的考核机制。这种考核机制称为'上计制度',就是年初各级官吏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年度垦荒、人口增长、税赋征收、司法执行、治安状况等工作计划上报上级,最后上报中央,上级确定后再下发执行,年终根据年初的计划进行考核,评定优劣,并进行相应的奖罚。

秦国还把重要的考核机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定下来,变成有效执行体系的组成部分。

「东周职场11」从

睡虎地秦简保存了许多秦国法律

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了许多秦国的法律,其中就有许多关于考核机制的法律,比如《厩苑律》:

《睡虎地秦墓竹简.厩苑律.之一》:以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束脯,为旱〈皂〉者除一更,赐牛长日三旬;殿者,谇田啬夫,罚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笞)卅。

这条法律是对基层养牛官吏田啬夫、牛长、养牛人的考核与奖惩规定。每年正月、四月、七月、十月考核评比一次,其中,正月是对前一年度的总体考核,称'大课'。'大课'考核等级为'最(即优等)'的,赏赐田啬夫酒一壶、干肉十条,免除养牛人一次徭役,牛长可以得到30天的资劳奖励。'大课'考核为'殿(即劣等)'者,对田啬夫要进行口头警告,养牛人、牛长都有相应处罚。

这种细致的考核机制,体现了'循名责实'的原则,非常有实效,促进了秦国的行政效率比其它各诸侯国要高得多。

秦国强大的执行力所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秦昭襄王时,荀子来到秦国,考察了秦国的官场及风土人情,将其所见记述在他的著作中:

《荀子.强国》:入境, 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 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 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 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曰: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秦昭襄王时期的秦国,在荀子眼里是这样的美好:民风纯朴,衣饰不艳,音乐清雅无靡靡之音;官吏谦恭、廉俭、忠实、诚信,官民相处和谐;办事效率高,议案不积压……这种高效率的和谐局面,仿佛回到了儒家倡导的上古尧舜时代。

秦国历经孝、惠、武、昭四世,有这么大的成就,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必然结果。儒家传人荀子禁不住大赞'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在荀子的眼里,当时的'国际'上,除秦以外的各诸侯国危如累卵,而秦国内部,则是一片治世的景象,并且是他能想到的治世的最高水平,即'治之至也'!

而这种必然结果和这种大治的局面,其实就是从商鞅变法之后通过高效执行得来的,后世批评法家的人多看看荀子这段话,希望不要再把法家一棍子打死。

四、重农抑商培养了秦人的治本理念和'狼的专一精神'

狼是非常专一的动物,不仅目标专一,而且配偶也专一。虽然我们骂人会骂'色狼',但真正的狼却是一夫一妻制,一匹公狼一生只爱一匹母狼。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就是农战,农即农业,不仅重农,还抑商。'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民国。

商鞅及法家代表都认为,农业是'根本',其它行业都是'末',重农就是抓住国民经济的'根本'。

「东周职场11」从

法家的重农抑商影响中国2000多年

商鞅深知,战时体制下,要想赢得战争,一靠军人勇猛,二靠粮草保障。而粮草需要重视农业来实现。商鞅变法关于重农的主要措施是:

首先,废除国有井田制,土地私有并可以流通。井田制是和奴隶主的分封制相配套的,随着商鞅废分封、建郡县,分封制向封建集权制开始转化,原有的井田制已经不适应生产关系的变化。井田制公有,奴隶和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废除井田,改土地公有为私有,则土地上的产出就是土地所有者的财富组成,土地所有者肯定要想方设法多种粮食,这样粮食产量提高自然带来税赋提高,国库粮仓就充实。

其次,鼓励垦荒,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增加税赋。井田之外,还有大量的无主荒地,商鞅颁布《垦草令》,鼓励民众多垦荒,谁垦荒土地归谁,按时交税赋粮食就行。

其三,采取各种抑制措施增加农业人口数量。在战国时代,因为没有现代化耕种机械,要发展农业,就必须有大量的农业人口,商鞅以及后来的法家,都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增加务农人口。比如,一些世族养有许多食客,就出台类似于食客税这样的税种,养的食客越多,征税越多,许多世族为了少交税,只好少养一些食客,逼着这些食客去种田垦荒。提高旅馆的入住成本,让游学之人住不起旅馆,这样游学之人就只能固定在某个地方务农。

其四,严控粮食交易,禁止农民买粮。通过调控粮食的价格,使商人经营粮食亏本,这样商人就不会从事粮食交易。禁止农民买粮,农民不能买粮,只能种粮解决生活问题。农民不能买粮,那些从事打猎、捕鱼的人就会去种田,这样既增多农民人口,又提高农业产量,实现重农目标。

《商君书.垦令》: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其五,抑制商业,反过来促进农业。对商人课以重税,使商人无利可图或薄利,迫使商人转行去务农。对商人家庭根据其人口及仆役数量,加大服徭役的力度,迫使商人减少经商人口及仆役,从而减轻农民徭役负担。

其六,减少农民流动,禁止声色犬马,让农民安心务农。不让农民随便迁徙,那么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包括流动乞丐只能安心务农。禁止各种奇装异服、靡靡之音在郡县出现,那么农民的心思就会单纯而不向往这些声色犬马,从而安心务农。

其七,整肃吏治,减少甚至杜绝扰农行为。各郡县采取统一的绩效考核政策,防止官吏造假,不允许官吏盘剥百姓,让百姓有更多的时间去种田垦荒。

商鞅甚至还提出通过愚民来使农民专心务农,这些是我们需要扬弃的。

「东周职场11」从

韩非子五蠹不仅抑商,连学者都抑制

商鞅之后,历代法家都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韩非子甚至把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统称为'五蠹',统统予以排斥,要求他们都去种田,虽然很极端,但也反映了法家对农业这一立国之本的重视程度。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因为专心于农业,所以粮草积聚比别的国家都充裕,加上攻城掠地而不断扩张的土地,使得秦国不仅有虎狼一般的军队,还有雄厚的后勤来保障前线虎狼之师不断地向前蚕食列国。

在这其中,长平之战打了三年,王翦伐楚用了两年,粮草都能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足见法家的重农'治本'之策有多重要!

五、小家庭制培养了秦人的自立性和'狼的独立精神'

公狼、母狼把小狼抚养具备独立能力的时候,就把小狼赶出狼窝,让它们去独立生活,所以狼非常具有独立精神。

法家的狼性在这一点也有体现,商鞅变法有一条就是强制推行小家庭制。商鞅的小家庭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其一,成年子女分户而居。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成年男子必须搬离父母,单独立户。这样,既培养男人的独立能力,还可以按户分派土地,增加赋税。如果成年男子坚持不立户另居,则加倍征收户口税。

「东周职场11」从

男耕女织的小家庭制度成为封建社会的基石

其二,实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的最大好处是减少家庭纠纷,家庭财产夫妻双方共同创造,因为只有夫妻,孩子未成年,生活负担只能靠夫妻共同承担,丈夫和妻子就量力而行,做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男人力气大,去耕作,女人则以纺织为主。这样'男耕女织'基本成型,这项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

其三,革除戎狄的不良风俗。秦人与戎狄一直杂居在一起,戎狄的不良风俗也会影响秦人,秦并西戎以后,许多戎狄成为'新秦人',但风俗还保留戎狄风俗。这些风俗中有些是不良风俗,比如一女共侍多夫、兄终弟及等。秦国要东进,要并吞天下,这些不良风俗和中原风俗有很大差别,如果不革除,就会在东西方融合时为东方人耻笑。所以商鞅强制推行小家庭制的同时,也强制革除戎狄的不良风俗。

《史记.商君列传》: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子观我治秦也,孰与五羖大夫贤?'

六、《连坐法》培养了秦人的合作性和'狼的团队精神'

任正非在华为打造狼文化,培育员工狼性精神,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希望华为具有像狼一样的'团队精神'。

狼一般很少有独立行动的,大多数都是狼群团队行动,而狼群的规模一般是七匹。狼要捕猎时,七匹狼一般都在狼王的带领下,进行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最后捕获猎物。所以,独狼往往打不过狮子、老虎,但狼群却让狮子、老虎退避三舍,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商鞅之法最让诟病的,就是'连坐'法了。其实,'连坐'有其弊处,也有其合理的地方,这个合理的因素就是这种方法能培育'团队精神'。

为了实行连坐法,商鞅效法管仲,对基层民户进行什伍编制,五家或十家为一个组合单元。在这个组合单元里,有一家的一个人犯罪,这五家或十家的所有人都要受到株连。这样的严酷的政策迫使这五户或十户家庭形成一体,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监督,哪家发现不良苗头,另外九家一齐帮着解决,解决不了就及时报官,这样就自然培育了团队精神。

连坐法在培育团队精神的同时,还保住了农业生产力,因为每家都不可能出现逃民,一旦有人外逃就会第一时间报官,劳动力被禁锢在农田里,保证了农业生产,为秦国开疆拓土,大规模用兵提供了强大的后勤保障。

「东周职场11」从

连坐法催生了秦人的团队精神

连坐法还促进了民众和官吏自觉依法办事的积极性,保证了生产和工作秩序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自动自发地做事,就是荀子所说的'不烦而功'!

连坐法在军队也推行。军队更是什伍制度,一伍之人同进同退,一人战死,另外四人要受罚的,要想免罚甚至立功,只有多杀敌,斩敌人数多于本伍的阵亡人数,一伍的幸存者才能免罚或立功赐爵。

《商君书.境内》:其战也,五人来簿为伍,一人羽而轻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

在大秦军队里,不禁五个人的'一伍'小团队要实行'连坐',就是千人大团队也要实行连坐。

《商君书.境内》:国封尉,短兵千人。将,短兵四千人。战及死吏,而轻短兵,能一首则优。

这种千人大团队的,如果长官战死,是要处罚士兵的,士兵要想不受处罚,要么保护好长官,要么斩敌首赎罪。

《连坐法》不仅仅是用法律约束军人们形成团队,同样的会用激励来打造团队,让士兵们明白,组织绩效优先,所以军人的行动都要保证组织绩效优先实现。

《商君书.境内》:能攻城围邑斩首八千已上,则盈论;野战斩首二千,则盈论;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将尽赏。

这就是说,如果一支军队能攻城时斩首八千以上的或者野战时斩首二千以上的,全体官兵都受赏,斩首的普通士兵赐爵,已有爵位的各级军官都逐级升官,这样就把'小团队'组合成'大团队',形成'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局面。

因为《连坐法》团队精神的约束和激励以及军功爵制度的激励,秦人在送当兵的亲人出征时就说一句话:不立功,不要回来!

《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这就是团队精神激励的大秦锐士,只要军令一下,奋勇向前,哪怕战死,也不会掉转脚后跟的!

这样的虎狼之师,试问天下谁能敌?

「东周职场11」从

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都合格的“狼王”

法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法、术、势','法'是管理臣民的、'术'是驾驭臣民的、而'势'是服务'君王'的!法家不仅用'法'、'术'使秦国步入'不烦而功'的良性管理轨道,而且还用'势治'维护君主的权威与威势,使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代国君成为'嗅觉敏锐、视野高远、奋发有为、威势赫赫'的明主。如果说秦国是'虎狼之国',那么秦国七代国君就是'狼王'!

法家的'狼性'把秦国锻造成为'虎狼之国',大秦的军队也成为'虎狼'之师,'狼王'秦始皇依靠这支虎狼之师横扫六合,一匡天下!这个结果其实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虎狼一般的大秦帝国虽然只维持了二世,那也只是大秦的'狼王'没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而临时崩盘而已!但承续秦制的汉朝通过对秦法进行适当修正,依然威凌八荒。汉朝的'狼性'比之大秦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一个'羊性'的朝代是不可能'啸'出这样响遏千年的世纪强音的: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东周职场11」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