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界中街上的“南阳第一民宅”

 西城杂事 2019-12-27

界中街上的“南阳第一民宅”

201724日,南阳市人民政府为该市宛城区瓦店镇界中街一住户,颁发了碑匾,上书“郑东阁民宅”,从法律意义上讲,该住户全家正在居住的房屋,从此受到政府法律保护。

古时,能得到朝廷御赐宅匾,乃光宗耀祖、事业发达之幸事。据说,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食疗养生产品----“洗柳居”华蒜豆,其中,“洗柳居”就是明朝皇帝御赐给一宫廷御医的宅匾。难怪“洗柳居”一直能延续到今天而长盛不衰。南阳市有千万以上人口,民风淳朴,安居乐业,民宅鳞次栉比,外观样式大同小异。市政府为何偏偏要给这户人家所住房屋赐匾保护?能住上政府赐匾保护的住宅,当然是荣幸之至。这座在整个南阳市别无二家的住宅称其为“南阳第一民宅”,自然当之无愧。

“南阳第一民宅”坐落在昔日繁华热闹的南阳市瓦店镇界中街上,这是一座建于大清光绪甲午年间的四合院建筑。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至今,已经一个世纪了,这座历经风雨的清代民居建筑,屹立在界中这条乡村街道成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的丰碑。

界中,原名界冢 ,位于南阳市瓦店镇最南端,与新野县接壤。西临白河古渡,乃大唐金华县城旧地,是宛襄古道南阳县境最后一座驿铺和集市。传说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3年,距今254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途经界中,夜宿界中南门外西侧华严寺里。寺中主持古道热肠,见客人精神欠佳,亲手煎制姜丝香醋茶以祛风寒。次日,乾隆爷龙体康健,行前重金答谢,主持坚持不受。乾隆皇帝身感此地民风淳朴,遂手谕“免除界中三年赋税”和“古范蠡乡”四字匾额。一不小心却将“界冢 ”误写为“界中”,皇上一言九鼎,从此“界冢 ”就易名“界中”至今。

据考证,这里是一代商圣越大夫范蠡故里。同古道上很多的驿铺一样,这里曾因官宦商贾云集、车马舟船络绎不绝,而带动了商业的发展,渐成热闹集市,便衍生出诸多与生活休戚相关的作坊店铺。漫步界中街,老街古韵盎然,老寨隐约可见,一条老街绵延一里多地,前店后坊,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比如保元堂药店、同心昌杂货等各行各业的老字号作坊古色古香,见证着界中昔日商业的繁荣

 说起界中老字号,那自然首先想到的便是米醋;说起界中米醋“裕兴长”时,老人们仍习惯顺口称“老油坊”。就是1950年后界中街上的供销社旧址,也是现今整条界中街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大清天井四合院--“南阳第一民宅”。

据有关专家介绍,现今界中街这座大清四合天井院,建于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5月,距今有123年历史。南阳范围内这样的建筑还有,但没有一座像这座保存得如此完整,可以说是南阳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四合天井院。房屋主人告诉小编:“当时山西人建这座房时,全凭在这里的掌柜招呼着,建成后东家弟兄二人从山西一起来看,老大赞不绝口,赞叹曰:‘此房就是少了四个鼻儿’。意思是房屋如此漂亮,要是有四个鼻儿的话,恨不能把它提起来,搬回山西去。足见房东对此房的喜爱之情。

该古建筑总建筑面积534.2 m',属士木结构。布局合理美观,冬暖夏凉,有山西冯家大院之风格。上房上下12间,配房分左右共24 间,中堂屋12 间,有立契字迹为证:“皇光绪岁峕(音同“时”)甲午年己已月乙丑日立栋大吉,房主人裕泰亨记,泥匠人马忠万事亨通为计耳。”此屋主人乃裕泰亨也,在此以酿醋为生,即界中醋厂发源地,其产品享誉全国各地,远销东南亚,有“酸中有香,香中有酸之美称。

1942年,那是一个灾年,古道上,背井离乡,饿殍遍野,裕兴长的老板让伙计将店内的油饼送给饥饿的人果腹充饥,一时保住了很多人的生命。善举难忘。及至解放后,政府要分扒老油坊房产的时候,乡民们用他们朴素的善良使老油坊得以保存。三十里屯的阎家老宅在机械人工的轰鸣号子声中瞬间倒塌,裕兴长的老宅和作坊今天依旧矗立在老街上,伴着绵软的醋香,成为一道厚重的回味悠长的景观

四合天井院度过了沧桑岁月,1950 年此院转入原南阳县供销社,90年代后又转交员工郑东阁接收。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四合天井院历经风雨,年久风化。2016年7 月9 日,一场暴雨使得上房几间倒塌,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保证该房屋的历史原貌和完整性,郑东阁奔赴镇平,采购古房脊兽,并请来工匠,进行复古还原。郑东阁告诉小编:“这座天井四合院,从上世纪能保存到今天,实属不易,虽说现在房屋所有权现在归我,但房屋不仅是做为清代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缩影,更是清代建筑风格,建筑艺术的展现。古建筑做为研究清代历史生活必不可少这样的教材,我就有责任保护好她。自从全家人住到这里至今,每年都根据情况或多或少投钱维护,特别是去年暴雨造成的坍塌,一次性修复维护费用达3万多元。保护好这座百年四合院,就是保护界中古镇文化。”

   2016年,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该建筑正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1724日,市政府立碑匾予以保护。“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南阳第一民宅”,从此声名远播。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座四合天井院依然屹立在界中街曾经古老的驿道旁边,特别引人注目。

阳春三月,百花盛开,不少人都拖家带口外出踏青、游玩。忘却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南阳第一民宅”古建筑之美。倘若有幸到界中来赶上逢集时,南来北往,摩肩接踵的人流,使不得不回想起昔日界中古镇的繁华与热闹。屹立在街道旁的“南阳第一民宅”---天井四合院向人们诉说着古镇的沧桑岁月,她的高大、唯美、凝重展示给的是界中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