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山大士——释迦牟尼苦修像

 蠢牛颜旭茂 2019-12-27

  释迦太子的时代,婆罗门教被广泛地质疑,形成一股反婆罗门或非婆罗门的新思潮,称为沙门思潮。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和修行方法。释迦太子出家以后,最初学习禅定,但没有得到解脱,于是又选择了修苦行的方式。

   “(释迦牟尼)在成道前花费了六年时间修苦行,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最终结果仍然让他失望,苦行不但没有使其达到解脱,反而把身体弄得极为虚弱。于是,他放弃了苦行,设法恢复体力。他先是入尼连禅河洗去六年苦行身上所带之污垢,然后正常进食,对身体进行调养。据说他吃了牧女进奉的乳糜,逐步恢复了体力。

  先前净饭王派来陪侍释迦牟尼修炼的人以为他放弃了出家的念头,已心灰意冷,于是就离开他去了别处。……” 

  (《佛教入门》P8,姚卫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释迦太子的这一段苦修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原始佛教的“中道”思想主要表现为苦乐中道。不偏向于苦行,也不偏向于享乐。但是佛陀也没有对苦修表现出彻底的反对。他的弟子中,迦叶在皈依之前便是持鸡犬戒苦行,皈依之后仍然修苦行,被称为“头陀第一”。

  在后来的大乘佛经中,苦修成为释迦成道的直接因果。释迦牟尼苦修的形象在佛教美术中更是成为重要的题材。

  释迦牟尼佛苦行的情景在前秦(351~394年)僧伽跋澄译《僧伽罗刹所集经》、后秦鸠摩罗什(344~419年)译《大智度论》等经中多有描述,各经互有异同,以唐地婆诃罗译《方广大庄严经》的描述最为详细,其云∶

  “比丘当知,我昔唯食一麦之时,身体羸瘦如阿斯树,肉尽肋现如坏屋椽,脊骨连露如筇竹节,眼目(目咸)陷如井底星,头顶销枯如暴干瓠。所坐之地如马蹄迹,皮肤皱如割朐形,举手拂尘身毛燋落,以手摩腹乃触脊梁。又食一米乃至一麻,身体羸过前十倍;色如聚墨又若死灰。四方聚落人来见者咸叹恨言,释种太子宁自苦,端正美色今何所在,佛告诸比丘,菩萨六年苦行之时于四威仪曾不失坏。盛夏暑热不就清凉,隆冬严寒不求厚暖,蚊虫唼体亦不拂除。结跏趺坐身心不动,亦不频申亦不涕唾。放牧童竖常来睹见,戏以草莛而刺我鼻,或刺我口或刺我耳。我于尔时身心不动,常为天龙鬼神之所供养,能令十二洛叉天人住三乘路。”

  (释迦牟尼佛的苦行像 《金申趣谈古代佛像》章节之9)

  

  这段描述很形象,也很夸张!犍陀罗地区的苦修像刻意表现释迦太子的苦状,其造型往往瘦如骷髅。

巴基斯坦 白沙瓦博物馆

  这尊像在最初应该是有颈椎和脊柱相连的一个整体,现在这种夸张的展示方式似乎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下面两尊犍陀罗风格的《释迦牟尼苦修像》一老一新。暂时名之为图A和图B,答案在后文中会提及。

图A ↑

图B  ↑

  据金申老师讲,下面这尊作品是已知的国内最早的释迦牟尼苦修像。似乎是刚刚从西域学习过来的样式,汉化得不彻底,但其面部形象还是比犍陀罗地区要丰满得多。

十六国西秦? 炳灵寺石窟 感觉曾经修复过

  中国的文化比较中正平和(我在《汉传佛像的独特审美与士文化的关系》一文中曾提及到这个问题),一般不会采取那种夸张得有点恐怖的手法,其形象往往只比通常更加瘦弱一些,就像下面这样:

十六国北凉? 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金塔寺


北魏 敦煌莫高窟

  金申老师还介绍了其他的一些释迦苦修题材,如顶鸟不动、释迦出山,都不是本帖重点,贴两张图意思一下:

释迦出山图 南宋 梁楷(传) 东京国立博物馆

顶鸟不动 新疆出土? 吉美博物馆

  头顶上有鸟作窝,为了不影响小鸟,释迦端坐不动(此时尚未成佛,因此是菩萨装)。

  前面的都是早期作品,现在很难见到了。元代以后,另一种表现释迦太子苦修的造像作品大量涌现,人们称之为雪山大士。网上流行的说法是源自南北朝时传译到中国的《大般涅槃经》:

  “唯食诸果……绝形深涧,不涉人间,结草为庵,被鹿皮衣”,静坐思维,不避风雨,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也变得极度消瘦,筋骨暴露,却终于在痛苦中得道,参透成佛。

  这段经文我没有查到,我查到的《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是这样描述的

  “我于尔时住于雪山,其山清净,流泉浴池,树林药木充满其地,处处石间有清流水,多诸香华周遍严饰,众鸟禽兽不可称计,甘果滋繁种别难计,复有无量藕根、甘根、青木香根。我于尔时独处其中,唯食诸果,食已系心思惟坐禅……”

  不管怎样,这种说法其实是类似于《方广大庄严经》的另一种演绎版本,但是比那个版本要舒服多了,所以释迦太子看起来也不是特别的羸弱。

底特律艺术中心

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明代 翰海拍卖

明代 铜 保利拍卖

元代 夹纻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元代 敬华拍卖

明代 沉香木 东正拍卖

明代 嘉德拍卖 王世襄旧藏

元代 保利拍卖

克利夫兰美术馆

哈弗大学赛克勒艺术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

20世纪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元-明 华辰拍卖



以上不知哪里

  最后说几句题外话:近几年国内大量涌现犍陀罗造像,大多真假难辨,某些文博单位展出的作品也遭到广泛质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巴基斯坦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高仿犍陀罗造像,当时的主要买家是日本人。据说这几年国内流入的犍陀罗作品有很多是日本人的旧藏,或者由日本人经手。据说目前国内在犍陀罗造像方面只有理论专家,没有实践专家。到底情况如何,欢迎讨论!

  最后的最后,是前面两尊犍陀罗风格《释迦牟尼苦修像》的答案:图B是2-3世纪贵霜王朝作品,巴基斯坦希库里出土,现藏拉合尔博物馆。图A是80年代仿品,90年代展出过,著录过,佳士得2011年拍品。我不是专家,不解释。


  这个帖子参考了金申老师的著作,但是不同之处很多,而且引文之外的其它文字都是我自己的。为了让转帖可控,还是声明一下原创。请各位师友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