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然丑到突破天际,但拼接化石宝可梦还是挺科学的

 youxianlaozhe 2019-12-27

资深宝可梦玩家都知道 '化石宝可梦' 这个类群的存在,如菊石兽、化石盔、化石翼龙等,玩家可以通过搜集化石,到指定区域抽取基因并复活这类宝可梦。

而在最新的《宝可梦 剑 / 盾》游戏中也有独特的化石类群,这次的操作稍微有些不同,必须要结合龙、海兽、鸟、鱼等化石中的两种,才能合成新种宝可梦。不过……新宝可梦形象一出,就被大家批判,实在是丑到突破天际。为什么把大小严重不搭配的动物拼在一起?这个鱼的头又为什么放在了尾巴上?

这些都是啥?图片:《宝可梦 剑 / 盾》官方绘图

但这些崎岖的造型,还真不是制作方的恶意。在古生物学史上,把化石拼错变成奇形怪状的模样,或者把两种化石拼在一起,造出 ' 新物种 ' 的事件,无论是蓄意的还是无心的,都发生过很多次,就让我们来盘点几个经典事件吧!

鼻子?指甲?傻傻分不清楚

受到博物馆展示或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我们在野外挖化石时,找到的都是完整且连接的骨架,就像下面这个亚子。

挖到一只大恐龙!图片:电影《侏罗纪公园》

但实际上,我们在野外面临的,经常是风化、破碎的,七零八落的骨骼化石。多亏许多前人的研究,现在发现的许多化石即便不完整,也能藉由某些鉴定特征来分类。

上面是虚假的挖化石,这才是真正的挖化石。图片:廖俊棋

但在古生物学刚刚起步的时候,要辨别一个化石属于哪一类动物,是什么位置的骨骼,却没有那么简单。

禽龙(Iguanodon)是最早被发现的恐龙之一,在 19 世纪 20 年代被一个英国的乡村医生吉迪恩 · 曼特尔(Gideon Mantell)所发表。禽龙的特色之一是,它前爪的大拇指很尖锐,呈钉状,推测可能是用来防御、打斗或是剖开果实等,但最早曼特尔发现这个拇指时,却把它当成角,安到禽龙的鼻子上

禽龙骨架复原。注意左下角红圈里,为你点赞的大拇指。图片:Domser / Wikimedia Commons

这个错误一直到将近半个世纪后的 1878 年,在比利时矿坑中挖出完整的禽龙骨架才修正过来。此外,由于完整骨架中的前肢明显比后肢短,因此才将这种恐龙复原成用两条腿行走,原先禽龙一直被复原为大蜥蜴一般,用四条腿趴在地上的样子。

曼特尔绘制的禽龙复原草图。图片:Wikimedia Commons

装错化石的例子不仅仅出现在恐龙身上。同样生活在中生代的薄片龙(Elasmosaurus),属于蛇颈龙目(Plesiosauria),是巨大的海生爬行类,最大的种类能超过 13 米,光脖子就占了身体的一半,拥有76 节颈椎,是我们颈椎数量的 10 倍以上!现在这个长颈的形象已经深植人心,但在过去却不是如此。

现在薄片龙的复原图,脖子超级长。图片:DiBgd   / Wikimedia Commons

著名的古生物研究者柯普(Edward D. Cope),复原薄片龙化石的时候,认为它的颈椎骨是尾椎骨,给薄片龙拼接了一条超长的尾巴,认为它通过大长尾来辅助游泳。他因为这个错误受到另一位古生物学家马什(Othniel C. Marsh)的讥笑,两人因此结下梁子,在后来的工作里明争暗斗掐个不停,史称 ' 化石战争 '。

柯普的蛇颈龙复原图,可以看到超长的尾巴。图片:Wikimedia Commons

上述的事件都是因为化石素材稀缺和认识不足,所造成的无心之过,随着更完整骨架的发现和深入的研究而被修正。但有些错误的化石,则掺杂了更多的恶意,制造者希望藉由造假的化石来蒙骗科研人员甚至学界,以此赢得名声或利益。

雷龙:还我头来!

前面说到了马什和柯普的化石战争,俩人在美国西部发掘化石的工作,充斥各种贿赂、偷盗、暴力事件,甚至为了 ' 提高效率 ' 而用炸药来炸开富含化石的地层。他们俩在这时期发表了超过 142 种恐龙,柯普更是发表超过 1400 篇论文,对后世研究的贡献极大,著名的剑龙(Stegosaurus)、异特龙(Allosaurus)、梁龙(Diplodocus)等都是这个时期发现的。但由于急功近利和恶性竞争,这些研究中有许多的错误以及重复命名的物种,也对后人分类造成许多恶性影响。

' 雷龙 ' 就是其中一例,而这次犯错的则是马什。

1877 年,马什发表了迷惑龙(Apatosaurus)的化石,两年后又发现了一个体型更大的恐龙化石,他经过草率的研究,就急急忙忙发布了这个结果,来打击他的竞争对手柯普。这个物种被他称为雷龙(Brontosaurus),因为体型庞大,走路有如雷声一般而得名。这个大家伙给马什挣足了面子,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除了暴龙,' 雷龙 ' 的知名度大概无恐龙可比。

1919 年刊登在《纽约论坛报》上的 ' 雷龙 ' 形象。图片:Wikimedia Commons

马什经过后续研究发现,所谓的 ' 雷龙 '很可能只是迷惑龙的成体,因为这两种化石的许多特征都非常相近。但在化石战争的风口浪尖上,马什自然拉不下脸承认这个错误。正巧雷龙的化石也没有头骨保存,他索性就用另一个类群的恐龙,圆顶龙(Camarasaurus)头骨来复原。' 雷龙 ' 的骨架复原之后,呈现在大众面前,人们对它的巨大和壮观惊叹不已,然而它其实是' 迷惑龙 ' 身体顶着 ' 圆顶龙 ' 脑袋的 ' 杂牌货 '。

马什按照圆顶龙的形象,给雷龙 ' 制造 ' 的奇怪头骨。图片:Wikipedia

由于马什是古生物方面的权威,当时也没什么人敢质疑他。他过世以后,终于在 1903 年,有研究指出,雷龙就是迷惑龙,按照生物命名的规定,应该废除雷龙这个名称。但此时雷龙的知名度早就超过迷惑龙,因此在学术研究以及大众文化中,这个词还一直使用着。

后来多数学者都同意雷龙是一个无效命名,正式研究中也不再使用,但吊诡的事情又发生了。在 2015 年,特绍普(Emanuel Tschopp)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他们对于恐龙的研究。他们证明,雷龙的化石有许多独有的特征,值得被列为独立的一个属,于是雷龙又被 ' 复活 ' 了

把人类和猩猩连成线

除了研究错误,或是为了要面子拼装出 ' 新物种 ' 以外,还有一种制造 ' 新物种 ' 的情况是,有些研究者或是化石贩子,根据特定的需求和期望,故意 ' 创造 ' 出理想的化石。

比较著名的例子,有 20 世纪初发现的 '皮尔当人(Piltdown Man)',这是一个 ' 人类化石 ' 的头骨标本,脑颅很大,类似现代人类,但下颌的形态明显更原始,类似黑猩猩。它被当作是从猿演化到人的 '过渡环节'。

1915 年 ' 重建 ' 的 ' 皮尔当人 ' 颅骨。图片:Wikimedia Commons

直到 40 多年后的 1953 年,科学家才利用氟元素年代测定法,确认 ' 皮尔当人 ' 是一个假货,由人类的头骨和红毛猩猩的下颌组成,用酸腐蚀等方法 ' 做旧 ',让它呈现出古化石般的颜色。至于谁是伪造的主谋,至今依然成谜。

这个造假之所以隔了这么久才被揭穿,除了因为缺少证据(造假者故意敲除了 ' 化石 ' 中的许多关键部分),更主要的原因是,英国人看到德国和法国相继有古人类的化石或遗址发现后,高傲的 ' 日不落子民 ' 也急于要发现 '第一个英国人',在民族主义作祟下,一厢情愿地相信这个化石是真的。英国人由此被蒙骗了 40 年。

John Cooke 的绘画,表现了 20 世纪初学者们研究 ' 皮尔当人 ' 的场景。图片:Wikimedia Commons

把几篇《自然》拼成……

最后再来介绍一个和皮尔当人接近的例子,不过这次主题又回到了恐龙身上。

1999 年,在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在国际间引发轰动。自此以后,古生物学家们一直致力找到更多有羽毛的恐龙,来解决恐龙与鸟类亲缘关系的谜团。而化石贩子也许是嗅到了风向,也许单纯是为了让化石 ' 显得 ' 更完整卖个高价,将几块恐龙和鸟类的化石拼成一个 ' 完整的恐龙 ',走私到美国。

当时的学者见猎心喜,马上将这个化石当作恐龙到鸟类之间的缺环,命名为辽宁古盗鸟(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把发现结果投稿到《自然》杂志。但《自然》觉得这个化石有些可疑,拒了这篇文章,这个发现结果最终被《国家地理杂志》接收。

假化石 ' 辽宁古盗鸟 '。图片:BleachedRice / Wikimedia Commons

在发表后没多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立刻派专家到美国对标本进行鉴定,当时前往的专家徐星发现,标本的尾巴和自己正研究的驰龙类标本一模一样,正好来自同一条恐龙(板状的化石分开后,就像切开的西瓜一样,两半都会保有一些骨骼化石及印痕,所以一只恐龙能产生出两件化石)。因此揭穿了古盗鸟是拼凑而出的标本

有趣的是,虽然拼凑的化石被《自然》拒稿,但假化石被拆穿的报道,以及化石 ' 拆开的一半 ',却如愿以偿,登上了《自然》。2001 年的《自然》,就有一篇文章,介绍了运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揭露 ' 古盗鸟 ' 的造假。这件拼凑化石的上半身被归类为燕鸟(Yanornis),关于它的研究,在 2002 年以《古盗鸟更好的另一半》(Archaeoraptor 's better half)这个标题发表在《自然》上。

燕鸟化石。图片:Xiaoting Zheng et al. / Wikipedia

而 ' 古盗鸟 ' 的另一半,也是赫赫有名。它名为小盗龙(Microraptor),四肢上都有长长的羽毛,如同长了四只翅膀,成为了我们研究鸟与恐龙演化关系的重要线索

本文是物种日历特约稿件,作者是 @廖俊棋 。

恐龙龙龙龙龙

三角龙:植食动物如何成为魔鬼

暴龙:肥啾?什么肥啾?

果壳綦江龙:其实果壳没骑过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