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安,汕头!主持人黄斌潮语朗读李英群的《从月娘说起》

 风吟楼 2019-12-27
月娘早早升起来,还未全圆,还有几天才到中秋。孩子们在外埕踏月色戏耍,唱着童谣:“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阴塘……”
这是哪里?不是我现在居住的小城里,是在乡下;是什么时候?好久以前了,是我童年的时候。
把月称为月亮,称为月球,无法引起我的回忆。月亮不是潮州人对月的称谓,只让我们知道它是个借着阳光发亮的星体;称之为月球是科学家,它让我们知道那是个荒无人烟、无水无草的干巴巴球体。称她为月娘,那意象就完全不同了。娘,如果不是称母亲,就是指那一类文静秀气的姿娘人,总之是指人,不是物。不单看作人,而且尊称为娘,与李白把敬亭山看作朋友而相看两不厌一样,不仅亲近大自然,而是融入大自然了。
近些年来,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成为流行语,可是环境却越来越不如人意,河流被污染,空气被污染,但破坏环境的行径屡禁不止。我想,这些人不尊重大自然,没把自己看作大自然的一份子。没把万物看作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上的居民,为一己之私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应是根本原因。
请听听那远去的潮州童谣:“沙蜢娘,歇在墙。翁扒船,𡚸烧香,保贺儿婿抢头标。”“沙蜢娘,飞直直,刣鸡做生日。生日过,食百岁。”沙蜢是小蜻蜓,称之为娘,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留下的一定是尊重的、亲切的,绝不会一见就喊打喊杀。
潮州民歌中,童谣占的比例不轻,这些童谣,多歌咏孩子们能见到接触到的事物,纯朴、清丽,充满趣味性。我疑心月娘这一称谓,就是祖母们在给孙儿歌唱天上星星天上月时的创作。那月,亲切啊。在孩子们心中,最亲切的莫如自己的娘,于是,月娘一词随口而出!
这只是猜想,但潮州人把许多乡下常见的小飞虫作为童谣歌唱的对象,打心眼里视为可爱的朋友予以尊重则是确定无疑的。小蜻蜓,益虫,称为沙蜢娘以如上述。萤火虫,是精神层面的益虫,夏末秋初之夜,它们亮着灯在河沟田野上飞翔,堪称万家灯火,美不胜收。它们被潮州人称为火夜姑。姑,属父亲的姐妹,是姑母级。“火夜姑,人人圈,圈你来食茶。”可以想象出这样的场景:祖母陪孙儿在欣赏满天飞舞,萤光闪闪的火夜姑,顺口教孙儿唱这样的儿歌,把阿姑们请到家中来食茶,这是贵客的待遇呵。
近日读报,知广州市将于9月6日至8日在大学城体育中心举行首届萤火虫文化节,现场将有7000只萤火虫装在各种透明装置让人欣赏。主办方负责人朱某某表示,希望通过这活动警醒、引领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天哪!让生命期只有十天的萤火虫长途运输,再关在器皿中,置于体育场供观赏,它们还能存活么?分明与虐杀无异却标榜是保护!难怪引起网上一片质疑之声。只怕让潮州小孩再也唱不出“姑姑来食茶。”报上有评论,直斥此举是“以环保之名破坏环保!”
由此想起另一种著名益虫,形体像半片绿豆,浑身红得发亮,能捕食柑桔和瓜叶上的害虫,学名叫大红瓢虫和小红瓢虫,乡下屋前屋后的瓜棚上最常见,乡下孩子都晓得那叫红先生。先生,多尊贵的称呼,从孔子到学校的老师,我们都尊称为先生。红瓢虫被潮州人称为先生,这才是立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态度。红先生很漂亮,真的赏心悦目,真怕又有商家,见钱开眼,逐利无道,再在某体育场举办个“瓢虫文化节”。还是让它们在柑园、瓜棚上自然飞翔吧,再配以清纯的童声唱道:“红先生,搭戏棚,戏棚做大戏,相刣比架势。”这有多好。
姑、娘、先生。潮州人把这尊贵的称呼给予几种有益于人类的小飞虫,文明、善良、高境界!
作者简介
李英群,笔名林晴。揭阳市揭东县人。国家二级编剧。1977年调入潮州市潮剧团当编剧兼副团长。系中国剧协会员。曾任潮州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汕头市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创作的剧本多次获省、地(市)奖。1955年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广东作协。1988年被评为潮州市首批优秀科技人才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潮剧剧本《七日红》、《两县令》等,出版有散文集《情系故里》、《韩江月》及小说集《天顶飞雁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