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凝土实战录】依据砂子含泥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上)

 臸泚洏已 2019-12-27

一、砂子含泥产生的问题

随着外加剂的大量使用以及砂石料质量的不断劣化,减水剂在混凝土生产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当砂石含量泥量较高时,经常出现外加剂在做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时效果很好,但当用相同掺量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很差,或者干脆不流,在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时候,混凝土强度降低。

对于使用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厂家,这个问题特别突出。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满足泵送施工要求,同时保证强度,有的单位将外加剂的掺量成倍增加,使混凝土的生产成本大大增高,影响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直接经济效益;有的单位采用多加水的办法来解决混凝土拌和物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实际水灰比变大,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二、砂石含泥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1、砂子含泥对外加剂适应性和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对砂子含泥量影响外加剂掺量混凝土工作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与现场观察,砂子含泥量高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在混凝土拌和物初期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对减水剂的适应性也特别明显,造成混凝土初始坍落度小,坍落度经时损失大。

在其他材料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砂子中的含泥量增加,由于含泥量实际是粘土质的细粉末,与胶凝材料具有相同的吸水性能,而在配合比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些粉料的吸水问题,因此增加的粘土粉需要等比例的需水量才能达到表面润湿,同时润湿之后的粘土质材料也需要等比例的外加剂达到同样的流动性。这就是相同配比的条件下,当外加剂和用水量不变时,含泥量增加,混凝土初始流动性变差、坍落度经时损失变大、外加剂掺量成倍增加的根本原因。

2、石子含泥及吸水对外加剂适应性和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

石子含泥量及吸水影响外加剂掺量和混凝土工作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石子含泥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的影响与砂子相同。根据现场观察,石子吸水对外加剂适应性和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坍落度损失方面,配制的混凝土初始坍落度都不受影响,但是当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时,几分钟之内就失去了流动性,并且石子的表面粘有很多砂浆的颗粒,加水之后仍然没有流动性,强度明显降低。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石子吸水引起的。当混凝土的原材料按比例投入搅拌机后,在搅拌机内快速旋转,水泥砂浆的搅拌过程就像洗衣机的甩干过程一样,砂浆在搅拌机内做切线运运,水份无法进入石子内部,流动性很好。一旦停止搅拌,混凝土拌和物处于静止状态,则水泥混合砂浆中的水份就像洗衣机甩干桶中甩出的水分再次渗入衣服一样,快速渗入石子的孔隙中,由于外加剂全部溶解到水里,石子吸收了多少水,外加剂也等比例的被吸收,造成砂浆中的拌和水量快速减少,混凝土拌和物很快失去流动性,同时外加剂在胶凝材料中的浓度也是快速降低。最终出现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的流动性很好,初始坍落度很大,停止搅拌后几分钟之内混凝土拌和物完全失去流动性。经过现场试验,石子吸水引起外加剂被浪费接近六分之一。

三、砂石含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泥土吸附水的时候自身体积最高可以膨胀7倍,在混凝土配制过程含泥量过高,水泥化学反应受热环境中这部分水分会在混凝土凝结后蒸发掉,形成孔洞,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导致强度降低。这是因为泥常包裹在砂粒的表面,湿泥失去水分后,会大大降低砂与水泥石间的界面黏结力,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同时泥的比表面积大,增加拌合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以及混凝土的干缩与徐变,并使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

砂石含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冲淡作用、阻隔和削弱作用。(2)在集料表面容易出现泥浆包裹层,削弱界面强度。(3)泥团或大量泥浆占据的空间,干燥后产生巨大裂隙。

含泥量对强度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经过现场试验,我们将含泥量大于10%的砂子水洗,得到含泥量小于1的砂子,然后两种砂子互掺,得到不同含泥量的砂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泥量的增加,强度增加。含泥量达到8%时强度最高。然后混凝土强度随着含泥量的增加急剧下降。这是因为洗净的砂子级配不好,一定范围内的含泥量起到补充砂子细粉,填充空隙的作用,掺入后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当泥的含量超过填充所需要的临界值,超出这个临界值后泥含量的增加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换句话说,泥粉非常细微,在一定范围内使混凝土的密实度增加,强度也增加了。建筑用砂石用标准规定砂石的强度值,砂石含泥量过高引起混凝土收缩大,易产生裂缝。

原文:朱效荣老师,感谢!

内容由砼学研究所群友提供,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