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七回

 云帆高扬 2019-12-27




第十七回

张亢触墙成八字

王琪望月叫三声

  前回书说到王琪助宰相晏殊对出了那流传千古的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王琪字君玉,儿童时已能为歌诗。起进士,调江都主簿。上时务十二事,请建义仓,置营田,减度僧,罢鬻爵,禁锦绮、珠贝,行乡饮、籍田,复制科,兴学校。仁宗嘉之,除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由此可见,王琪确属人才。

  据传,任江都主簿时,王琪曾在后土祠向神祈梦,期望从梦境中预知祸福。夜里得报云:“君年二十七,官至四品。”当时王琪正是27岁,心中对此非常恐惧不安,直至度除夕后,才稍稍平静。后来王琪以礼部侍郎枢密直学士致仕,未改官制时正四品,年72去世。

  话说王琪助晏殊对出妙句后,晏殊深爱其才,将其招致府中,主宾相得甚谐。《石林诗话》载:“晏元献守南都,王君玉时已馆阁校勘,公特请于朝,以为府签判;朝廷不得已,使带馆职从公。外官带馆职,自君玉始。宾主相得,日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也。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他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前辈风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亦自如人意也。”

  其后,晏殊让人请来王琪之友张亢。这二人皆饱读诗书,能诗擅对,且思维特别敏捷,然二人体态各异。张亢肥胖高大,王琪称他为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备谓之太牢,亦有专指牛为太牢者);而王琪精干瘦小,张亢目他为猕猴。

  一日,有一批大米运来,结果搁浅在八百里村,需要分批运载,张亢前去督办。王琪戏谑道:

  所谓八百里駮也

  駮bó传说中的一种形似马而能吃虎豹的野兽,其字古又同“驳”。(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称驳运)

  张亢何等聪明,立即反唇相击,对曰:

  未若三千年精矣

  意即不如你这精干瘦小的猴精王琪。

  晏殊在旁听后忍俊不禁,觉此二人口才恰似针尖对麦芒,钢刃对剑锋。

  某日宴饮,酒过三巡,王琪思维活跃,忽得灵感,以张亢的名字、体型作调笑,出对言:

  张亢触墙成八字

  这张亢当然不甘示弱,即刻对道:

  王琪望月叫三声

  二人言语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惹得周围诸人畅怀大笑。

  王琪言“成八字”,喻指牛角,暗称张亢若牛;张亢道“叫三声”,摩拟猿啼,笑言王琪如猴,两人合演了一出“肥牛”斗“瘦猴”的短剧。

  王琪出联形象,牛以两支犄角碰墙,留下一个“八”字,极言张亢像头笨牛,构思巧妙,出句尖刻!张亢文思敏捷,用“叫”应对,巧言王琪身如瘦猴,擅作“猿啼”,此反击有力,且有出处。郦道元《三峡》有句云“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对句不但喻其形,而且摹其声,应算略胜一筹。

  王琪对句、出句皆含情趣,其诗作中亦常有妙对。《咏秋莲诗》曰:“蚕寒冰茧瘦,蜂老露房空。”《闻角》曰:“陇雁半惊天在水,征人相顾月如霜。”又有诗曰:“鱼寒不食清池钓,鹭静频惊小阁楼。”其所填《望江南》数阕中更多佳对。如:

  江南酒,何处味偏浓。醉卧春风深巷里,晓寻香旆小桥东。竹叶满金锺。檀板醉,人面粉生红。青杏黄梅朱阁上,鲥鱼苦笋玉盘中。酩酊任愁攻。

  江南燕,轻扬绣帘风。二月池塘新社过,六朝宫殿旧巢空。颉颃恣西东。王谢宅,曾入绮堂中。烟径掠花飞远远,晓窗惊梦语匆匆。偏占杏园红。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沈钩。圆缺几时休。星汉迥,风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天上共悠悠。

  ……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晏殊大人作诗吟联,手下岂能不受影响?君不闻“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主宾有同好,君臣亦如此。五代后蜀时期即有类似之事。

  蜀主孟昶好游山玩水,喜吟诗题联。“广政十二年,八月,帝游浣花溪,御龙舟观水嬉。时百姓富饶,夹江皆创亭榭,都人士女倾城游玩,珠翠罗绮,名花异卉,馥郁十里,望者有若神仙之境。帝谓左右曰:‘曲江金殿锁千门,殆未及此。’”(《十国春秋》)见此情境,兵部尚书王瑶吟联句云:

  十字水中分岛屿;

  数重花外见楼台。

  全联上比写“水中岛屿”,呈自然之景;下比言“花外楼台”,赞人工之巧。一“分”一“见”,若“悠然见南山”之情趣。如此妙句,亦难怪孟昶“称善久之。”此联已被后人称为最早描述园林的楹联。

  话归前题,王琪与张亢合作而成的这一戏谑对句流传至今,其幽默风格在后世得到了传承。与王、张二人同时期还有一位“滑稽之雄”的趣对如今亦脍炙人口,且听我下回再作分解。


转发是一种最高的赞赏!

下拉屏幕,敬请留言!


中国对联演义·第一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二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三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四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五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六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七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八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九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一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二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三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四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五回

中国对联演义·第十六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