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联坛108将56

 云帆高扬 2019-12-27


古代联坛108将56

56.20.地灵星…卓然完人…张鹏翮

  张鹏翮(1649年—1725年),字运青,号宽宇,清四川遂宁(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人,清代名臣、治河专家、清代第一清官。张鹏翮历官五十余年,才干非凡,政绩卓著,名满天下,时称“贤相”、“清官”。生前,康熙帝对其评价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逝后,雍正帝赞誉之:“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评价之高,无出其右。集政治家、水利专家、诗人、文学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雍正三年(1725年),于相位上病逝,谥文端,葬于故乡。雍正帝亲为其撰写碑文。主要著述有《治河记》10卷、《奏议》12卷、《奉使俄罗斯记》及《如意堂诗文》等。有《张文端公全集》。

  张鹏翮任江南学政时,题写苏州府府学宫明伦堂对联,清著名文学家陆以湉认为此联“所题最为堂皇博大”,联曰:

  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此联上下比首句与后面之词语形成总分结构,分言部分词语均集自经书。上联见于《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下联摘自《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联语以“之”对“也”,平仄协调,贴切自然。整副联语主旨鲜明,意味深长。清末四川学者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云:“文端平生居官以清节重,扬历中外,早著循声。诗亦纯实简质,自是正声。”其诗“正声”,其联亦然。

联语大雅   

  张鹏翮题眉州三苏祠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云:“眉州三苏祠中,楹联林立,殊少佳构。惟大门有张鹏翮一联,最为大雅。”由此可见,张鹏翮此联乃为清代三苏祠楹联中之佼佼者,今尚存。

  《三字经》言:“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非常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此后,父子三人名满天下,诗词文章千古传诵。所以张鹏翮上联称苏氏门中父子三人皆为“词客”。

  下联顺承文意,赞苏氏父子的文章足以流传千古,能够列入“四大家”之中。文学史上有“唐宋八大家”之说,楹联何以只称“四大家”呢?有几种说法:其一,以为“唐宋八大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加上苏氏父子,共四姓,即“四大家”,四家非四人。在北宋文坛上,欧阳修堪称领袖,苏门为主力,到唐宋八大家里才加上了曾巩和王安石。其二,认为四川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唐代的陈子昂,加“三苏”,为“四大家”。另有人说是西蜀的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加“三苏”,为“四大家”。

转发是一种最高的赞赏!

下拉屏幕,可作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