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韵 | 福州研讨会:他的样子

 孙德勤 2019-12-27

星韵福州研讨会:他的样子Xingyun fuzhou yataohui ta de yangzi

星韵福州研讨会上,夺人眼球的莫过于罗春老师带来的地理AR技术。我是现场下载尝试的,它的一种新奇感,让我在九月份进行的一个初中教师培训上,我把这个技术推荐给了培训学员,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就进行尝试。

为了准备那个培训,我初步梳理了一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在此以“他的样子”为题,来描述一下我眼中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课程整合的粗浅认识。

个人认为,开展课程与技术的整合的目的是提升效率,而所谓的效率,不是所谓的有“效果”、有“效益”等等围绕“效”组出的词为目的,否则,他人只会由衷地赞赏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个人认为教学的“效率”,应指向人的成长,即知识有领悟、能力有发展、素养有提升。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的视角应基于课程资源这一视域。

什么是课程资源视域下的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以课程的严禁与资源开发的开放性相结合形成的基于严谨规划和包容万象的整合视角切入,其整合意识主要包括:一是万物皆可为我所用,二是提升课堂效率,三是服务于教学,尤其是学生的学,四是利用中的深加工、自然与自由。

简要解释:第一点意识是来自资源观,技术整合入教学需打开眼界,我想,正因为如此,谭礼老师才会把谷歌地球运用于地理课堂,罗春老师才去编写“大中国”版的《小苹果》,但说是容易,真正要把整合的视野打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的惯性思维会长久地影响人的行为。我曾有这样的观点:所有低效的课堂,其根源都在于课堂组织者的教学意识与教育思维的落后。第二、第三点意识主要指向整合的目的与出发点;第四点意识来自课程的严谨性,也就是我们在进行教学与技术整合时,应该在前期对所用技术与整合内容之间合适与否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它不是随意的、任性的;教学中的整合过程对教、学来说是无痕的,对教学者来说使用是自由的,毫无羁绊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prezi很火,大家都想用,很多人也都在用,但使用过程中,prezi如果仍然只是承担着ppt的线性呈现过程,有些使用过程中还很生疏,那不如不用,因为一则我们没有充分发挥prezi的特色或长处,二者我们用的不自由、不自然。而我个人使用prezi制作的课件,最为满意的是《海岸》一课。教学中,prezi的任意缩放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它把一张精美的高清中国地形图不断放大,从开始小比例尺视角下的海岸,放大到能清晰看到具体海岸的弯曲与平直【见上面三图】,在体现地理尺度的同时,服务于学生对具体海岸的判断。而这一任意缩放功能ppt是无法实现的,近期我们发现focusky也无法实现对高清图片放大之后清晰地查看。

所以,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其前提是:懂技术、懂学科、懂学生、懂教育。不懂相关技术,整合就无从谈起,但懂了技术,不懂学科,不懂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背景、学科发展史也是不行的。我们看到大量由软件公司开发的课件,不可谓精美,但我们无法使用,因为它们大都只是把内容从教材上复制下来,没有去深入地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整合还要懂学生。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前因后果之中进行的,懂了学生,整合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当然,最关键的还要懂教育,要遵守教育的基本常识,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南国农先生所说的整合:“整合不是混合,是融合。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而一定是伴随着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变革。

星韵福州研讨会上的整合技术,呈现出技术整合的三个趋势:一是由个人向团队发展,二是由平面向立体发展,三是由单向向互动发展。而目前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其不足也日益显现,比如“假主体”盛行,变人灌为机灌;方式雷同,形成审美疲劳;人机对话,缺乏师道传承,追求形象,弱化思维能力。


ar秒懂初中地理实测

关于目前的AR技术,是可以给学生加以尝试的,一则它以更为立体形象的呈现,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二者互动的设计,提升了技术切入教学的有效性;三者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但是,在其本质上来看,它依然没有脱离于“教”的视角。如果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出发,以游戏的思维创设情境,再基于课程的严谨和资源开发的开放视角来进行设计,可能会有一个根本的转变——这就是我所期待一个更新的“他的样子”!

释迦牟尼常提醒门徒,“如来所说法,皆不可说,不可执,非法、非非法”,任何“法”都如指月之手,而不是月亮本身。信息技术之与教学,或许也是指月之手,而非月亮本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