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平红枫

 苏迷 2019-12-27
《姑苏晚报》
2019-12-23 

  苏唐果

  沉重的人们,浑浊的人们,去到山里一天,在山下总归有半月一月的静和清秀。

  四百二十年过去了,又是秋天,我眼前的这棵枫香树,把一切了然于胸,它才是时间的君子。四百二十年前,一颗种子里已孕育自然的誓言,今天,这纷纷的誓言又一次红了,飘扬半空,路过的风,路过的人,都仰头看了再看。我也是那树下不断叹息的那一个,天平山,正到了张曼玉在电影《花样年华》中的最曼妙时分,余生,仅供回忆。

  这棵四百二十岁的枫香树,是山庄今日最美,特别是,树下就有一池秋水。枫香树用一身红叶染红了镜面,而落叶漂在水上,又倒映着蓝天、白云几朵、树荫墨色的影,一眼看去,这水面就是一幅秋天的水墨画,层次晕染,彼此渗透,把人看呆。树下站了一个年轻的妈妈,用背带把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背在胸前,妈妈拿着手机拍了又拍,那孩子,眼睛还迷茫着,不知大家看向哪里,但他的笑容多纯真啊,至少这暖洋洋的阳光,妈妈愉快的心情,他感受到了。

  这是十二月初的江南,江南的天平山,我们三人,又一次上山赴约。看完树,我们去看咒钵庵。一入门,只见青石地板上落了许多枫香叶,有的殷红,有的红过了,显出枯黄。看上去都很美。季节至此,颜色的殊异都拜岁月所赐,都是际遇,都是一部分的自己,不甄别此和彼了。枫香叶的形状是很好看的,像孩子摆出了三根小指头,指了方向。有几片也许是刚落的,很新鲜,一点没有腐朽的意思,我捡了起来,心想可以夹在什么好书里,哪一天送给那几位亲近的朋友。抬头望一望,那屋檐的瓦楞上,堆满了落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像记忆的碎片,正被主人想起,有着鲜明的轮廓。这咒钵庵,旧为范仲淹族人学佛敬佛之所,是极清净之地,屋子里照例摆放着几、案、桌、椅等家具,古色古香,让人起了追忆之心。时间正十一点,最晴时分,金黄的阳光穿透了花格窗子,落在青石地上、墙边的桌椅上,画着虚无的栅栏,那窗的影子。阳光极热烈,那影子也就极强烈,在地上分明得很,简直触目惊心。屋子的两边白墙,都挂着字幅,细细一读,是心经。默默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影子,“倒有最好的领悟了。而茶几上的两盆山杜鹃,开得艳丽极了,像在和地上的窗影交谈。此刻,这杜鹃花的真实也是极强烈的。比金子更美的是光,比光更“美好的是交谈。”《歌德谈话录》里这么说,嘘,我且出门去,留一室清静,任你们倾诉。

  鱼乐国,原为一深池,游鱼可数,故名。我靠着红色廊柱拍了一张照,头顶是飞檐、玄瓦,再后面是一棵绿色大树,再后面是山了。可惜池里无水。鱼乐?鱼不乐?我不去想了。

  转到翻经台,冬日负暄最好之处。此处凿池为台,相传为范仲淹母亲“曝晒经卷之处,夏日凭台赏荷,香远益清。”荷花即使有,也已凋零,我没有去寻那枯涩之影,我一屁股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晒太阳。久久,才睁开眼睛。在我的右边,有一棵130年的大榉树,我把它看成李白的“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有两个年轻的女孩,在翻经台中央的石桌上放了自己随身带来的茶具,倒了热水,开始饮茶。真是好兴致,我喜欢。茶的香味萦绕空中,像是红茶。女孩们喝了两口,开始拍照,我旁观亦喜。她们想拍出白色茶杯在阳光下的通透感,我也想借这热力阳光,把自己烘烤一番,上山之前的潮气、湿气,都一并晒透了才好,人也好轻盈起来,接近通透。像白乐天的那首《负冬日》“,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今日里我穿了一件有红色圆点的长裙,就好像红枫,也这里一点那里一点,落在了我的身上。这天平山,可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走,赏枫去。

  游人如织,我们三人,是其中小小的三根线。红枫倒像是半空中的风筝,牵引着大地上的我们,时时仰头。上一次来天平赏枫,也是一个大好晴天,不过风大些,我写过一首诗,《另外:天平山》: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遍洒这一日/我一定也穿过了什么样的金色的缝隙/另外地/站在这一日之晨/风真大啊/红枫飘动,有如仙舞/有一些落在地上/积起厚厚一叠/像神在铺床/这里的时间是浑圆的/垂着一颗露珠的饱满/就要把梦溢出来。

  据说,万历年间,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弃官归苏,将从泉州带回的枫香树苗380棵植于天平山,惜后来天平两遭战火,遂成荒丘,数百载丛林,掊“为瓦砾……余乙卯之秋,稍葺茆茨,略成位置(范允临《输寥馆集》)。”乾隆六次南巡,四次来天平,题诗赐匾。乾隆年间,天平山有御碑亭、高义坊、接驾亭、更衣亭等建筑,咸丰战事中,高义园、范参议祠等俱遭战火。今天存有多少遗迹呢?不知道。人事湮灭,幸好这一块土地仍在,风景也就渐生、渐长,供后来的人们追随着自然的荣枯,春来看水,秋来赏叶。

  我们去看了恩纶堂,还有范文正公祠。范文正公祠里的一根大银杏正当金黄,像披着龙袍的皇帝,巡游四方,在风里越走越远。

  绕着十景塘作最后散步时,我被池中倒影,惊了一惊。这十景塘一分为二,大为荷花池,小为玩花池,中以大堤相隔,池上架桥,红栏曲折,名“宛转桥”。我经过时,只见桥的上空,斑斓的枫林红云相接,绵延一片;枫树下,尽是爱美的红衣姑娘,红衣阿姨,红衣老太太,个个欢颜留影,好不热闹。红叶、红衣人,一并投影于水中,这美于空间就扩大了一倍,又在水中扩散着涟漪,晃动着我那看见它的眼神。如果我会画画就好了,如果我是莫奈就好了。我要在这里画到天黑,画尽这变幻,和统一。

  可惜人总要下山的,古代的人类,今天的我们。但好在山总在那里,沉重的人们,浑浊的人们,去到山里一天,在山下总归有半月一月的静和清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