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用良药苦口,轻松缓解耳鸣、听力下降

 昼三夜二205 2019-12-27
小 编 导 读

耳鸣和听力下降是目前十分常见的健康问题,不仅老年人普遍受其困扰,很多年轻人在劳累之后也会出现耳中鸣响,甚至影响听觉的情况。为什么耳朵里会嗡嗡响?中医除了喝汤药之外,有没有更为简便易学的自我治疗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套图文并茂的详细教程,一文学会缓解耳鸣耳聋的中医妙招。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内鸣响,如闻蝉声,或如潮声,听觉减退;耳聋则指患者不同程度的听觉减退,妨碍交谈,甚至听觉丧失,不闻外声,轻者称“重听”。二者可单独发生,也可相伴出现,耳聋常由耳鸣发展而来。二者在病因病机及刮痧治疗方面大致相同,故合并论述。

西医学的神经性耳聋等耳科疾病,以及由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贫血等引起的耳鸣、耳聋均可归属本病范畴进行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

耳鸣、耳聋的发生,外因多由风热侵袭,邪郁不泄,塞遏清窍所致。内因多为病后或房劳,耗伤肾精,则耳窍失养,或脾胃虚弱,气血化生不足,或脾虚清阳不升,不能上荣于耳窍,都可导致耳鸣、耳聋。此外,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胆之火循经上扰耳窍而致耳鸣、耳聋;嗜酒肥甘,脾胃湿热内生,聚成痰热,日久化火,痰火上升,壅塞耳窍而致耳鸣,甚至气闭亦成耳聋。

辨证分型

本病应辨别虚实。

一般而言,新病暴鸣而声大者多为实证。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耳鸣,耳聋,头痛眩晕,心烦,耳中作痒,恶寒发热,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或弦数,为风热上扰;兼见突然耳鸣或耳聋,头痛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肝胆火盛;兼见耳鸣如蝉,时轻时重,甚则耳聋,胸闷心烦,口苦痰多,或见胁痛喜太息,耳下胀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火郁结

一般而言,久病渐鸣而声细者多为虚证。兼见耳鸣或耳聋,眩晕,腰膝酸软,颧红口干,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弱,为肾精亏虚;兼见耳鸣、耳聋,时轻时重,劳累加重,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胖苔薄白腻,脉细弱,为清气不升

刮痧治疗

01
实证

【治法】疏风泻火,清胆开窍。取足少阳经、督脉、手阳明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头部两侧太阳穴经角孙穴至风池穴的连线,不必出痧;角揉风池、翳风穴;泻刮耳门穴经听宫穴至听会穴的连线,皮肤微红为度;泻刮督脉后发际至腰俞穴的循行线,要求出痧;泻刮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至合谷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外关穴。风热上扰者,加角揉合谷、中渚穴;肝胆火盛者,加角揉丘墟、足临泣穴。

图片来源:《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点击查看大图)

【方义】泻刮头部两侧太阳经角孙至风池段、角揉风池及翳风,可疏解外风,平息内风;泻刮督脉后发际至腰俞段、耳门经听宫至听会段、角揉外关,可疏通经气,聪耳明目;泻刮大肠经曲池至合谷段、角揉外关,可疏风清热。配合谷、中渚疏解少阳风热;配丘墟、足临泣清泻肝胆。

02
虚证

【治法】补肾填精,聪耳开窍。取足太阳经、督脉、足少阴经、足太阴经为主,以补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补刮耳门穴经听宫穴至听会穴的连线,皮肤微红为度;补刮督脉后发际至腰俞穴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肝俞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不必强求出痧;角揉三阴交、太溪穴。肾精亏虚者,加角揉关元、气海、命门等穴;清气不升者,加角揉足三里、中脘、气海等穴。

图片来源:《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点击查看大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