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药三分毒”?这种论调真的对么?其实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28

昨天咱们从科学的角度说了喝茶与吃药的关系详见:吃药时真的不能喝茶吗?“茶能解药”有什么科学依据么?今天咱们再来从药理学分析一下“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是不是真的。

为什么是“三分毒”

“是药三分毒”?这种论调真的对么?其实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神农尝百草

老话讲:“是药三分毒”。为什么是三而不是五六七八九呢?其实在古代,人们习惯用“三”来表示多数。比如三思而后行、三令五申等等。

所以,古人常说“是药三分毒”,而不说四分毒、五分毒。虽然“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追溯其根源却无从考证,据后人推测其理论出处为两千年前,成书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对如何用药十分讲究,将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治疗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古人最早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大概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时,也就是先民发现药物之初。药物中毒有种种表现,轻则呕吐、泻下、发汗、麻痹、眩晕等,重则致人死命。

古人曾将药与毒并列,认为药即毒,毒即药,毒药是一切药物的总称。且认为“毒”指药物的“偏性”, 常用药物来“以偏纠偏” 和“以毒攻毒”,并会用“毒性”来表示药物作用的强弱。

“是药三分毒”?这种论调真的对么?其实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药即毒,毒即药

到了现代,人们对“是药三分毒”中“毒”的理解逐渐偏于狭义。现代药理学理论认为“毒”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凡是药物都具有毒副作用,既能治病,亦能致病,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但由于个体差异,所表现的状态也不一样。

扩展阅读:

据文献记载,已发现能致死的中草药就达20多种,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椅子,有毒的息风止痉的中药蜈蚣等。在中草药中有一些药物不仅具有毒性,甚至是剧毒,如:水银、斑蟊、红砒石、白砒石等。

有的生药的毒性还是较大的,如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马豆、生南星等。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后,虽然毒性可大为减低,但若滥用或药量过大,仍然会发生毒副作用,或出现中毒甚至死亡。所以在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据报道,曾经有位“专家”用附子治疗风湿病,因用药量(增加一倍),结果病人呜呼矣哉。

如何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者毒性呢?

1.了解并熟记自己的药物过敏史

在患者就诊时,医生通常会咨询病人的药物过敏史,从而避开这些药物。而作为患者自身,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药物过敏史,主动向医生说明或告知,避免过敏的发生。

2.合理安排服药时间

很多患者患有不止一种疾病,有些人甚至开上十种药物联合用药。

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肝药酶的代谢,而药物同时服用往往会发生相互作用,增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所以除非医生特殊交代需同服的药物外,其他药品应尽量单独服用,西药和中药间尽量间隔半小时以上。如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尽量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

3.了解服用药品的不良反应及症状

“是药三分毒”?这种论调真的对么?其实大多数人都理解错了

在吃药时如果药物说明书中不良反应较多,注意事项较多,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服药,并注意观察。一般来说,大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人体可耐受,用药一段时间后,机体会逐渐慢慢适应,症状会自然减轻。如过发现身体耐受不了,出现严重问题,一定要立即停药,去医院寻求医生或者药师的指导。

我是Dr发明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