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以人为本”之区别

 Wdjljjfj 2019-12-28


中医的以人为本原理,是把健康与疾病之本定位于人,健康是人的,疾病是人的,治疗是针对人的。该原理的基本点有三:人、人的病、病的人。

人——健康与疾病之本

健康与疾病是谁的?是人的,还是人体的?这是以人为本原理回答的首要问题。
中医的以人为本原理明确地指出,健康与疾病的主体是人,是人的健康,人的疾病。这里的关键,是把人与人体区别开来。人体的确有其健康与疾病问题,但它毕竟只是人体的,不是人的。研究的焦点聚于人而不是人体,是中医与西医学术视野的首要分水岭。正是在这里,中医研究和认识了只属于人而永不进太平间的那些医学事实和规律,成为中医超于和高于西医的一个根本点。
以人为本的前提是如何理解 “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多种学科的研究都涉及人,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各有其研究和认识。
天文学家说人是星河的孩子;
物理学家说人是最精密的机器;
化学家说人是碳原子的产物;
生物学家说人是细胞的聚集体;
文学家说人是唯一知道羞耻或者需要羞耻的动物;
社会学家说人是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等。
而医学,更直接地面对人,但迄今的认识存在许多混乱甚至错误。西医早期长时间认定人是上帝的创造物,男性(亚当后代)比女性(夏娃后代)少一根肋骨,18世纪说 “人是机器”,此后发展解剖研究,认识了人体及其骨骼、肌肉、皮肤、细胞等,但至今难以对人做出医学界定。
只有中医,从一开始就面对现实的原生态的人,没有分解,没有还原,没有简化为人体,而是将其放在产生了它的宇宙之内、天地之间,作为宇宙物质运动演化出的最高最复杂系统对待,认识了其自然生态本性及其健康与疾病。中医对人及其健康与疾病的认识独到者众,特别值得注意者有以下三点:
首先,研究和认识的是原生态的完整的人。中医的学术研究历来以临床防治为基础,不靠解剖研究,故所研究的,既不是抽掉性命和灵魂的人体,也不是解剖刀下的标本,而是现实的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人,是人的生命运动及生命运动的健康与疾病。
其次,全方位地认识人的多种特性。一是人作为宇宙物质演化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生命运动的最高形态,具有自然属性。二是人有其他生命所没有的思维属性,有意识。三是人生存于最高级的社会,具有社会属性。总之,人是自然属性、思维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其健康与疾病当然也包含和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中医如实地认识了人的这三大属性及其健康与疾病,总结在病因、病机、证候、诊断、防治、养生等理论中,成为常识,西医近几十年来才开始研究人与天的关系、人的生活方式、人的心神健康等。
再次,掌握了人所特有的 ”系统质”。从系统科学角度讲,人的本质,是在整体水平具有系统质——”人”所特有的属性、功能、行为,它不是各部分的属性、功能、行为的相加之和,而是在人的整体水平“大于和“涌现”出来的。中医如实地认识了人的系统质,简明地概称为 “精、气、神”,它旺盛就健康,失旺就不健康,人的健康与疾病首先是此系统质的正常与失常。同时,研究和认识了人的系统质的各个方面和层次,及其健康与疾病。辨证论治所辨的证候,本质上是人的系统质失常,无法分解归结为某(些)部分的病变。


的病——病变是人的失常

病与人是什么关系?是人生的,还是外加于人的?这是以人为本原理回答的又一个问题。
西医认为,疾病的本质是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损伤是外来加于人体的,由特异性病因引起特异性病理改变形成特异性病灶。有人强调,人体是土壤,疾病是长在土壤的毒草;人体是载体,疾病是加载于人体的。这些观点强调了病变的外源、外因、外加性,背离了事情的本来面貌。
中医以人为本原理的回答与之完全不同,认为病由人生,人为病本,病变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失常。或者说,健康与疾病都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变化态,健康是生命运动的正常态,疾病是生命运动的失常态。
所谓人的病,是指疾病是人生的,是人的生命运动的失常。
人是病之本,病变不是外来、外加的。气化学说指出,“百病生于气”,气化过程正常为健,失常为病。正邪交争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变的本质是正气虚。阴阳学说指出,健康与疾病是阴阳矛盾运动的两种表现,“阴平阳秘” 为健,“阴阳失调” 为病,“阴阳离决则死。病变的本质是人的生命运动过程失调,外来的作用不得内应难为害。从损伤论、土壤论、载体论来讲,病变的本质首先是内损伤,首先是土壤病、载体病。
人体病也是人的,也是人生的病,问题在于,它与人病不在同一层次。人病的本质是人的生命运动失常,而人体是由人的生命运动建立和维持的,是人的生命运动失常到一定程度(或被外因所乘)才恶化为人体病。人病是人体病之源、之基、之母,人体病需要放到人病的背景中认识和处理,目前面临的许多人体病难题,其根源在于背离了人病之母,孤立地对待人体病。


病的人——治疗是调理生病的人

治疗,是治病,还是调理生病之人?这是以人为本原理回答的再一个问题。
西医认为,疾病是特异性病因引起特异性病理改变形成特异性病灶,治疗就是要消除病因、纠正病理、修复病灶,或称抵御损伤、拔除毒草、卸掉负载。有人甚至视疾病为敌,提出以“带枪的士兵”来“控制疾病、战胜疾病、消灭疾病”。如癌症就是以手术割、放疗烧、化疗扫来消除癌肿,常常“手术是成功的”但术后病人死了这种原理把病与人分割开来,见病不见人,治病不顾人,治了病却伤了人、害了人。
中医虽然也有类似西医的特异性治疗,但其根本原理是治人,强调病是人所生,人为病之本,病变的本质是人失常,治疗的目标不是所生之病,而是失常的人。
第一,病变的主体是人,是人的生命运动失常。因此,治疗目标针对人,治的是其生命运动失常。
第二,病变不是外加的,是人的生命运动失调,治疗是“调其不调”。失调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是气机、正邪、阴阳,是气血津液、寒热虚实等,这都不是外来的,是人的生命运动本身的,是人的内在机制和过程,调的是人的生命运动。
第三,调养人,是中医第一要务。中医是关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智慧,调理人的生命运动是首要任务,并非仅为治病之术。越往早期追溯,中医的养生活人学术的比重越大,《内经》即是其代表,是一部调理人的生命运动的经典。养生、旺年、益寿、御病是一个系统,讲究养精、房中、保胎、育儿,讲究养生、治未病、治欲病,讲究养生知本、诊病求本、祛病治本、愈病固本,养人、调人、治人有一整套成熟的理法方药。
总之,与疾病医学、人体医学不同,中医是人医学,以人为本是其根本原理,由此形成中医的医学模式”人医学”这一原理和模式自始至今,一以贯之地秉持了五千年。以人为本是医学的根本大道,“人医学”是医学发展的根本方向。

……以下是广告时间……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