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木香草堂 2019-12-28

    古歙县城山环水绕。按县志记载,东、北、西三乡流来四水:丰乐水、富资水、扬之水和布射水,汇集在县城周围的练江。练江水面宽阔,人们要去河的对岸,光凭摆渡过河显然麻烦,于是桥梁就应运而生。最初所建为木桥,大水过后即被冲垮。明代以后,垒石筑桥,时至今日,练江之上尚有三座明代石桥巍然屹立。这其中太平桥是其中最长者。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太平桥位于县城西练江之上,亦称河西桥。宋时为浮桥,元末毁于兵燹。明初架木为梁,弘治年间易为石,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乾隆九年(1744)重修,后道光、光绪年间亦有修葺。桥为联拱石桥,完成于清代,16孔,孔径12.4-16米不等,全长279.8米,宽6.9米,高9.5米,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半圆拱,横联拱券。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拱间有分水尖迎向来水,分担水流冲力,此乃一般古石桥之常规做法。桥面栏杆下部是现代所加的钢筋混凝土悬挑板,上供人行道使用。【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从练江南岸的披云山庄房间内,可俯视清晨的太平桥。恰似长虹卧波,又如游龙戏水。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清晨的太平桥,曼妙不可方物,如彩练在水中飞舞。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太平桥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至今仍在正常使用,来往机车通行无阻。这得益于1969年8月徽州专区交通支队机动养路队对桥进行的整修加固,在桥面加铺钢筋水泥混凝土,古桥的貌样有所改变。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桥,安徽省人民政府,1981年9月8日公布,歙县人民政府立。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练江南岸,离太平桥约500米,西于山上,矗立一塔,玲珑挺拔。这塔本是长庆寺所有,如今寺毁塔存,独钓寒江,与太平桥相与为景。【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太平桥与长庆寺塔相看不厌,已经数百年。右侧山腰上的徽派建筑是披云山庄。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塔不高不低,与周围山水和谐共生,毫无滞碍。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这塔于北宋重和二年(1119)由歙县黄备人张应周捐善修建,历代修缮,依旧保持宋塔特征,距今已900年。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塔为楼阁式,实心方形,高23.1米,底层平面每边5.28米,须弥座五层。塔身为砖砌,第一层较高,自下而上迭减。底层有木廊,石檐柱间宽4.33米。四面辟有券门,门内置石雕莲瓣佛座。第二层以上墙面中间均隐出窗券,各隅砌出半隐半露的方形角倚柱,墙面绘佛像彩色图案。每层檐口用砖叠涩挑出,间以五层斜角牙子。叠涩砖上为木构腰檐,复以筒板瓦。飞檐翼角下,悬铁制风铃。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长庆寺塔,置于天然高台之上,极状观瞻。周身是时间磨洗过后的苍凉颜色,飞檐翘角,势极苍穹。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俯视练江,拥抱山岳,塔已成为歙县标志性建筑。

    塔刹呈葫芦状,以铁链和四角屋檐挟持。葫芦周边悬置铃铛。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中间隐窗,四角倚柱,墙面绘佛教造像。檐口用叠涩砖制,间以五层斜角牙子。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柱身绘卷草,柱头似大斗覆盖。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首层设廊檐角柱,间距最大,墙身中心辟门,门头圭形。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长庆寺塔,玉树临风,婀娜多姿,尽得徽州建筑之神韵。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庆寺塔,国务院2013年3月公布,安徽省人民政府。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万年桥位于歙县北门外扬之河上、是原徽州府城大北门临溪门外的一座纵列式发券大型联拱石桥,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清光绪二十年(1894)重修,桥长153米,高10米,宽6.7米,九孔,采用大青石砌筑。东端曾有一石牌坊,上有“北钥云龙”、“道岸津梁”等题额,清乾隆时毁。万年桥被誉为古歙三桥中之最牢固者。【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万年桥过去是通往省府安庆的必经之路,现在则可抵达歙县北部诸乡镇,如欲访问历史文化名镇许村,则需从此桥经过。桥暂时还在通行汽车,但旁边的新桥新路不久将交付使用。到那时,万年桥将退隐林泉,优游岁月。最牢固的桥最先退出使用,也许是宿命。
   万年桥面,还是块石砌筑,这是古歙三桥中唯一保留青石桥面者。凝重而光滑的石头,将岁月走成无声的诗篇。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桥栏似乎还是原物,县保碑紧挨其旁。事实上,万年桥也早已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紫阳桥,则位于歙县县城东南角的渔梁坝,依傍紫阳山,故而得名。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为九孔石拱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孔径12.4米,所用石料为红砂岩。桥为县内古桥之最高、最宽者,往来船只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下通过。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远远观之,恰如高天飞虹,架临南北。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山环水绕,青葱妖娆。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桥拱前有分水尖,减轻水流冲击。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石缝间生出青苔,不惧艰难顽强生长,吐露生命的颜色。桥已融化在徽州大地,成为不可分离的一块,就好像一直就在那里。【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阳桥,歙县人民政府立,1988年1月。事实上,紫阳桥已于2012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
    站在紫阳桥上北望,可见滨江而建的渔梁街市,白墙青瓦,栉比而立;高眉、紫阳两山,东西对峙,色彩如黛;练江水流越渔梁坝,奔腾而下,水势迅猛,浪花飞溅。
    呜呼!古歙三桥一塔,神功出自天然,造化灵秀山水,壮美大好神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