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震解释反演必备:合成记录标定的六个步骤

 Lisky6428 2019-12-28

最近年底了,正在准备一些合成地震记录的材料,把原先写的东西再与大家共同学习,等我把材料准备全了再发完全版。

引言:随着勘探的对象从构造逐渐转换为隐蔽油气藏,原先单纯的构造解释的所做的合成记录已经难以满足勘探的要求,需要从单纯的为对好层位转向标定出砂体,更有甚者需要能反映出油气藏内流体的变化。逐渐从原先的对层位、求速度延伸至二维正演。以landmark中的Syntool为例,总结出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的六个关键步骤,以满足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标定需要。

一、地震合成记录精细标定工作流程

在假设测井曲线已经完成环境校正,资料可靠的情况下,总体思路是通过多次时深调整,保证储层标定的精度。


二、地震合成记录质量监控

勘探风暴公众号发表的文章中但凡涉及标定、反演等等都反复强调质量监控。质量监控可以说在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出一切地质现象的过程中始终不能缺位,否则任何结论都不敢保证。这里是保证储层预测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非常仔细,因此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其中的操作细节(诸如曲线校正、基准面、单位等)不过多赘述,在勘探风暴的其他文章中好多是做过专门的论述和讲解,大家可以自行翻阅。不仅仅是Syntool,任何软件的合成记录模块都要如此,和软件无关。

三、地震合成记录标定的六个步骤

基本上出去测井曲线校正等环节,合成记录的标定主要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次标定:地震数据主频调查

通过Poststack的地震数据主频调查(jason等的操作见公众号其他文章),了解目的层段的地震波主频,保证合成记录的主频与地震资料的主频一致。

往往这一步先用雷克子波做一个初步的标定,看看合成记录与地震资料在目的层的的对应情况。

第二次标定:波组匹配

这一步需要对本区的地质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构造、沉积发育特征和岩性组合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且要了解特殊地质现象造成的特征波,比如大的不整合面,煤层或者是砂岩、泥岩集中发育段,或者是基底等等,如果没有经验的话可以尝试简单的做个模型正演。

在合成记录标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特征波,以标志层为依据,不断修正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匹配关系,保证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最佳匹配。

第三次标定:合成地震与地震数据的互相关

要注意打开并查看合成记录与地震数据的互相关,在不违反大的地质规律的情况下按照圈中提示的信息进行调整(不能完全相信),相关系数60%以上就已经是极好的匹配度了!

第四次标定:从井旁道提取地震子波

井旁道提取地震子波要注意可以先用零相位子波先做一次标定,再考虑混合相位子波,一般不建议提取时变子波进行标定。当然提取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窗口的选择,要包含主要目的层。

第五次标定:适当范围的拉伸挤压-尽量少用,不要改变原始深度域的曲线,做好QC

调整填充速度①根据标准层调整;②利用其它速度如Vstk计算平均速度进行调整。

实际上根据声波传播的频散特性,测井是可以做小范围的拉伸挤压的(理论我也记不清了,大家可以查看声学基础)。

地震数据应用叠加速度,声波曲线为纵波速度。由于采集方法不同,两者间会存在一定系统差异。调整好填充速度后,只需微调即可匹配好。大幅度拉伸会造成层速度畸变,是不合理的。

第六次标定:储层标定

通过子波贡献,寻找测井上不同岩性或流体引起的地震振幅变化对地震反射的贡献为属性分析和时窗选取奠定基础。实际操作中,是分析子波贡献窗口。

井震联合标定

单井标定完后,多井与地质的层位对比进行相互比较和调整,做到地质上讲得通,地震上走的通,完成地质与地震的结合。

标定看似简单实际很难,因为它是沟通地质与地震的桥梁,充分做好合成记录的标定,对于开展属性提取,反演都十分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