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脉的名字丨原来是这样得来的……

 扬帆踏浪a 2019-12-28
作者丨张其成
来源丨张其成讲读《周易》


十二经脉的理论基础是三阴三阳学说,《黄帝内经》以三阴三阳学说建构经脉“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理论,因此我们可以从三阴三阳上找到十二经脉命名依据和线索
很多人认为《周易》只有一阴一阳(两仪)、二阴二阳(四象)、四阴四阳(八卦),没有三阴三阳,其实是不确切的。

八卦由三爻构成,六十四卦由六爻构成,其实就反映了三阴三阳思想,只是没有对三阴三阳进行完整的命名。马王堆医书和《黄帝内经》提出了三阴三阳的完整命名,三阴是厥阴、少阴、太阴,三阳是少阳、阳明、太阳。十二经脉是三阴三阳各与手、足相配。

首先根据五脏的位置推导出脏腑经脉属于手还是属于足。从五脏所处位置可以推知五脏有阴阳之分,心、心包络、肺属于阳,肝、脾、肾属于阴。由于“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灵枢·阴阳系日月》),手在腰以上为阳,足在腰以下为阴,因此心、心包络、肺与手相配,肝、脾、肾与足相配。

再看六腑,六腑与五脏相为表里,“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灵枢·本脏》《灵枢·本输》)相表里的脏腑其阴阳五行属性也相同,因此与心、心包络、肺相为表里的小肠、三焦、大肠皆属于阳;而与肝、脾、肾相为表里的胆、胃、膀胱皆属于阴,于是小肠、三焦、大肠与手相配,胆、胃、膀胱与足相配。

根据自然的三阴三阳推导出人体脏腑经脉的三阴三阳。《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指出了年支、六气、三阴三阳、五行的关系,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子午之年少阴君火,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卯酉之年阳明燥金,辰戌之年太阳寒水

根据脏腑阴阳配属法则,推导出三脏三腑,即——
为肝,推导出足厥阴肝经;
为心,推导出手少阴心经;
为脾,推导出足太阴脾经;
相火为三焦,推导出手少阳三焦经;
为大肠,推导出手阳明大肠经;
为膀胱,推导出足太阳膀胱经。

根据脏腑表里配属法则,可推导出——
厥阴肝对应的就为少阳胆,
少阴心对应的就为太阳小肠,
太阴脾对应的就为阳明胃,
少阳三焦对应的就为厥阴心包,
阳明大肠对应的就为太阴肺,
太阳膀胱对应的就为少阴肾,
即形成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于是十二经脉就有了完整的命名。

   十二经脉命名

十 二 地 支

巳 亥

子 午

丑 未

寅 申

卯 酉

辰 戌

三 阴 三 阳

厥 阴

少 阴

太 阴

少 阳

阳 明

太 阳

六    气

君火

湿

相火

五 行

手 足 阴 阳

足-阴

手-阳

足-阴

手-阳

手-阳

足-阴

六 脏  

心 包

六脏六气

厥 阴

少 阴

太 阴

厥 阴

太 阴

少 阴

六 腑

小 肠

三 焦

大 肠

膀 胱

六 腑 六 气

少 阳

太 阳

阳 明

少 阳

阳 明

太 阳

十二经脉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的命名充分反映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天之三阴三阳互为表里,在地之三阴三阳亦互为表里,天地之三阴三阳互为相应,人身与天地三阴三阳之气相合便形成十二经脉。这真是“人身小天地,天地大人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