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孙子、孙女,却都不姓梁,背后有什么样的渊源?

 历来现实 2019-12-28

作为一个女人,一生能得到一次不离不弃的爱是幸福的,能得到三个男人的爱是幸运的,能得到三个优秀男人的爱,林徽因则是幸运又幸福而且空前绝后的。
徐志摩的爱执着了一辈子,梁思成的爱追随了一辈子,金岳霖的爱守候了她一辈子。

1920年,才华横溢的少年徐志摩,邂逅了豆蔻年华的林徽因。徐志摩深深痴迷这个花季少女,痴迷到忘记了自我,他甚至为了她放弃了婚姻,可林徽因没有给他爱的机会。即使大诗人泰戈尔出面也无济于事,只留下大诗人一声叹息: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林徽因并非人们说的那么水性杨花,正是因为她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有了口头婚约,才残忍地拒绝了徐志摩。
据说在婚前,梁思成不解地问过林徽因:"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这个问题答案太长了,需要用一生来解答。"
有一天,梁思成出差回来,满腔热情的他一进门就被娇妻迎头泼了一盆冷水:
"夫君,我非常痛苦,除了你,我还爱上一个人,告诉我,何去何从?"
任何一个男人面对此情此景都会痛苦万分,但经过激烈斗争,梁思成还是洒脱地说: "无论你如何选择,我都会祝福你。"
好样的,不愧是梁启超的儿子。
而林徽因,哪怕对金岳霖再留恋,也迈不开离去的脚步,她感动无比,一头扎进丈夫怀里哭得梨花带雨,不知道是感激、还是愧疚,反正是留了下来: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
而金岳霖的举动同样让林徽因没有想到: "看来思成不是玩虚的,他是真在乎。好吧,我应该退出。"
书归正传,林徽因的孙子和孙女为什么后来都改了姓氏,不再姓梁,其中又有什么隐情?
话说林徽因不但风姿绰约,美丽动人,而且才华横溢、精通桥梁学,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都说太优秀的人,上天也会妒忌的,绝代才女林徽因在建国6年后就离开人世,年仅51岁。所幸的是他们的一双儿女已经长成大人,女儿梁再冰当时26岁,儿子梁从诫也已经23岁,林徽因到天国去的时候,应该没有什么太多的牵挂。
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品学兼优,有其母必有其女嘛。因此,还没有拿毕业证就被新华社领导给瞄上了,一毕业就走马上任到了新华社上班,后来当了新华社一名高级编辑。
梁再冰的老公于某某也在新华社工作,是一名资深记者,二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婚姻美满,家庭自然很幸福。
梁再冰夫妇结婚后一共生下三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男孩叫于晓东,女孩分别叫于江和于葵。现在的城市里孩子随母亲姓氏的不稀罕,但5、60年代孩子很少随母亲姓氏的;因此,梁再冰儿女随老公姓氏再正常不过了。
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后来到云南大学当教授,梁先生还是个知名的社会活动家,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曾担任政协委员和常委。
梁先生的婚姻并不是那么幸福,他的原配妻子叫周茹枚,是著名教育家周培源的千金。彼此都是名人之后,不由得有点心高气傲,所以感情不是那么和谐,没有多久两人就离婚了。两人离婚后,梁从诫的儿子梁鉴按照双方的意愿,和自己母亲周茹枚生活在一起,而周茹枚父母跟前也没有儿子,孩子又是被外公外婆照料长大,所以梁鉴后随母姓改名周志兵。此举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无可厚非的。
从梁鉴本人来说,通常夫妻离婚,儿子都是跟父亲在一起生活的,因为如果母亲再婚,儿子随母亲生活,处境要比一个女孩难得多。经常会被人骂拖油瓶,即使是在大城市也是如此。
就中国重男轻女的习惯来说,离异后,父亲也不会舍得让儿子跟母亲走。从这一点来看,梁从诫并不是那么在乎儿子,儿子对生父的感情可想而知。所以改性的事,儿子也不会反对。
梁从诫离异后,遇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叫方晶,是大家闺秀,举止得体,温柔大方,两人很快就走到一起。结婚不久,他们就有了一个女儿叫梁帆。梁帆继承爷爷奶奶的基因,也是个优秀的爱国者,虽然在国外长大,但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梁帆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依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效力。
由于梁帆回国后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一个名人,因为不想生活在前辈的光环中,所以就改随母性,叫方凡了。
有人说梁从诫孩子改姓是因为老爸梁思成再婚,这种说法没有任何根据。林微因去世以后,梁思成已经50多了,而且再婚已经是7年之后,将近60岁,当儿子的无论如何也不会干涉父亲再婚,而且老爸身边有个伴,儿女们在外工作也放心不是。儿女再孝顺,也替代不了那份感情。因此,梁思成儿孙改姓跟他再婚关系不大。
虽然梁从诫的儿女都不再姓梁,但是他的儿子梁鉴(后来被母亲改姓周名志兵)后来把自己的女儿又改姓梁,对父亲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其实知识分子心态都非常豁达,他们的生活条件也非常优越,而且梁思成也好,梁从诫也好,都充分享受了天伦之乐,姓什么就不那么重要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