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才子的一首禅诗,僧爱白云溪上飞,白云飞处敞禅扉

 江山携手 2019-12-28

有时候我们虽然清醒,却依然好像昏昏欲睡。不觉察生命无常,观照刹那生灭,就会被世间的幻象所蒙蔽。佛说,你所见到一切境界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佛教自从唐代开始就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宋代也有了长足进步,一些落魄的书生和许多被贬的诗人本来心境惆怅,却从参禅中减轻了心中负担。不过作为局外人,要想真正地超凡脱俗确实很困难,但并不妨碍自己通过感悟禅意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暂时释放。宋代就有一位才子因为一次偶然机会,感悟深刻,还写了一首禅诗。

东峰白云院

宋代:杨杰

僧爱白云溪上飞,白云飞处敞禅扉。

莫言便是无心物,忆着故山依旧归。

杨杰,字次公,无为人,号无为子,嘉祐四年进士及第,神宗时任太常博士。他是宋代皖籍著名学者和诗人,诗文典瞻,卓尔不群。杨杰与苏轼过往甚密,苏轼曾写诗相赠,“在家头陀无为子,久与青山为弟昆。”

东峰白云院是杭州天竺山的顶峰,因其常年白云缭绕,故称白云峰,峰上有寺僧所建的白云堂。这首诗紧切题目,每一句都写到白云,描写白云主要为了写寺院、寺僧以及禅意禅境。

杨杰是北宋的才子,虽然名气不如苏轼,却深得很多诗人的欣赏。由于公务繁忙,他也很少外出,有一次他去杭州看望苏轼,就顺便到处转转。苏轼恰好也没空,就给他介绍了几个景点,并派人随从指引,于是诗人便有幸拜访了东峰白云院。

白云可以表现禅者心灵的自由闲适,无拘无碍。这首诗写法上体现了禅宗心物相融的精神,一落笔就沟通人与白云的关系。

诗人登高望远,看见峰顶云雾缭绕,山风习习、松涛阵阵,顿时感到无比爽快,感觉仿佛来到了人间仙境,也羡慕苏轼在此任职,可以不时地来此游赏,感受此处的禅意氛围。诗人一边游玩,一边与僧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爱好。首句“僧爱白云溪上飞”,表现了寺僧对白云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点出白云院得名的由来。

不过僧侣们虽然喜静,却并不喜欢死气沉沉的云朵,而是爱惜那些如灵蛇飞动的白云。“白云飞处敞禅扉”,表达了僧侣们虽然身居高山寺院之中,却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的内心也不是一片死寂。

在诗人笔下,白云有情,依恋着山峰;山峰也有意,为其敞开禅扉。白云飞进禅院,也飞进了禅院中和尚敞开的心扉。白云、山峰、寺院、以及那些喜爱白云的僧人们都相爱相亲,融为一体。

接下来两句深情溢满,仿佛白云极具灵性。“莫言便是无心物,忆着故山依旧归”,这两句大意是,不要说白云原本是无心之物,看它飞去又飘回,总是忆恋着故山而不肯离去。

诗人熟读诗书,精通历史,这里就化用了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句意,不过诗人却翻笔说白云有心,因为它深切地依恋着山峰;而且它还有意,时常回归故地,看望那些敞开禅扉的僧侣和寺院。

细味这首禅诗,虽然没有皈依,也是初次来到杭州的佛家圣地,但此处浓浓的禅意不仅深深地吸引着他,也逐渐地感化着他。白云是自由无碍的象征,诗人赞美它虽然来去自由,却依然出为无心,归为有情,都是任性而发,不为尘世的功利和俗务所引诱和束缚,因而都是心灵自由的一种传达,也是禅宗闲适自在精神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