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复圆汤 组成:附子、干姜、吴茱萸、桂枝、白术、茯苓、杏仁、厚朴、炒乌梅、炒黄柏、砂仁、肉桂、炙甘草。 功效:升举三阴,肃金秘阳。 主治:三阴脏寒,虚火内扰及久病阳虚,体亏神怯证。 扶阳复圆汤由吴荣祖教授所创制,能够集中反应吴荣祖教授所倡导的扶阳、护阳、敛阳、秘阳的扶阳全道思维,是吴氏扶阳圆运动学术思想的代表性方剂之一。吴荣祖教授每用此方治疗临床大病重症,效如桴鼓,屡用不爽。兹举案例两则以示笔者谨遵师法,亦步亦趋学用该方之实践心得。 案例1 重剂起沉疴之老胃病(胃炎、十二指肠炎)案 杨某,女,74岁,2019年11月2日,初诊病历: 二诊处方: 按语: 患者罹患十余年老胃病,胃痛、胃胀、反酸、腹痛、便溏等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惟恐身患癌症,忧愁焦虑。患者还伴有神疲乏力,身体困倦感十分突出,活动后会出现喘息气促,性情容易急躁,爱发脾气,入睡困难,睡眠较浅。患者还有一个突出的症状:自觉有一股气从小腹上冲心胸,伴随着出现心悸、冷汗、恐惧感。虽然患者以胃痛求诊,但全身症状非常突出。 从中医的整体思维来看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制化出现障碍,五脏都出现问题,所以单单只在胃病上纠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宜五行并举,五脏兼调。恩师吴荣祖教授创制的扶阳复圆汤就具有五行并举,五脏兼调的宏大功效。灵活运用该方可以执一应万,以一方而统治万病,是一个泛应曲当的简便法门。但应忌以死板硬套,不知变通。 案例2 重剂起沉疴之心力衰竭并胸腔积液案 张某,男,70岁,大理州南涧县人,2019年9月29日初诊。 病史:患者素有慢性心力衰竭、双侧胸腔积液、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多年。 刻下症状:精神倦怠,明显乏力,身体极度虚弱感,轻微活动即感体力不支,纳差食少,胃胀胃痛,反酸,大便难解,心悸,胸闷,牙龈肿痛,咽痒咽干,口苦,耳鸣,口臭,头昏头重,睡眠较差,痰稠难咯,面色萎黄泛青,目窠浮肿(下眼睑浮肿)。 舌脉征象:舌质淡嫩夹青,舌苔白腻,根部厚腻,舌下脉络迂曲,脉结代,弦滑沉迟。 中医诊断:阴火、心衰、悬饮。 中医辨证:三阴脏寒,气化不行,心肾阳衰,痰饮内伏,相火内扰。 中医治法:升举三阴,通阳化气,温肾强心,秘阳化饮。 治疗方药:扶阳复圆汤,附子100g(开水先煎4小时)、干姜30g、生姜50g、桂枝30g、淫羊藿20g、炒白术30g、丁香6g、炒鸡内金15g、海螵蛸10g、余药从略 4剂。 初诊门诊病历 初诊处方 2019年10月7日,二诊:患者服药后精神体力明显提升,虚弱症状明显改善,饮食有增,大便能下,胃胀减轻,反酸减少,心悸胸闷也有缓解,上火症状也明显消除。电话问诊,舌脉缺如。 二诊处方: 2019年10月20日,三诊:患者服药后精神气色明显恢复,饮食增加,身体极度虚弱的感觉明显消除,精气神显著提升,一般活动不觉得累,心悸胸闷症状明显缓解,虚火收敛,初诊时的牙龈肿痛,咽痒咽干,口苦,耳鸣,口臭等虚火症状完全消除。仍然大便难解,入睡困难。复查胸片:心肺膈未见明显异常,胸腔积液完全吸收。大病向愈,后期恢复尚需时日,故嘱患者及家属不可掉以轻心。继续汤药4剂温阳固本,扫荡余邪;并处个性膏方一料,缓缓收功。 复查胸片报告单: ![]() 三诊病历记录: ![]() ![]() 汤药处方: ![]() 膏方处方 ![]() 按语:本案患者素有慢性心力衰竭、双侧胸腔积液、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多年。反复发作,心力衰竭及胸腔积液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初诊时刚从某医院出院,一般情况非常差,家属也非常担忧。经治后,心力衰竭得到快速纠正,全身虚弱症状迅速得到改善,胸腔积液在短期内吸收消除,这在患者长期的求医治疗过程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扶阳复圆汤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疗效显著,显示了吴氏扶阳圆运动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的高度的疗效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