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光义为什么敢杀大哥赵匡胤?

 坚持最后5分钟 2019-12-29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纠正提问者的一个常识性错误,宋太祖赵匡胤并不是宋太祖赵匡义的大哥而是二哥,在宋太祖之上还有一位夭折的大哥赵匡济!关于宋太宗赵匡义杀兄弑君这件事,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烛影斧声”的传说了,宋太宗也因此背负了千年骂名。那么,“烛影斧声”真的存在吗?千年以来争议就从来没有断绝过!

何谓“烛影斧声”

所谓“烛影斧声”大致是这样的:开宝九年的一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邀请胞弟、时为晋王的宋太宗入宫议事,兄弟之间没有朝堂之上那么多规矩,二人一同饮宴,边喝边聊,内侍也全部被宋太祖打发到了门外伺候。

内侍在室外隐约听见兄弟二人发生了激烈争吵,时不时还听到柱斧击地之声。后来在外伺候的内侍又隐约听见宋太祖大叫“好为之、好为之。”事毕,宋太宗退出,返回驻地。翌日清晨,内侍发现宋太祖已经驾崩。此间只有宋太宗接触过宋太祖,他不是凶手又能是谁呢?“烛影斧声”的传说矛头直指宋太宗杀兄弑君!

有关“烛影斧声”的几点疑问

“烛影斧声”的传说看似有理,但是其中却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疑问。首先,宋太宗为何要自己动手?自古以来弑君都是抹不去的污点,历朝历代篡位的权臣都不愿意沾染这个污点,即便要杀前朝皇帝,也会假手他人,让别人替自己背黑锅,甚至索性让前朝之君“暴毙”,也不愿背负弑君的历史骂名。如果宋太宗想弑杀宋太祖,他大可以假手他人,由专业人事执行总好过自己动手,不是吗?既不用背负骂名,还更加保险!但是,宋太宗并没有,这就非常奇怪了,无法解释。更何况,宋太祖是武将出身、久经沙场,彼时虽然染病,但从可以饮酒来看,恐怕还没有病入膏肓,宋太宗想要杀掉他,难度颇大。

其次是凶器问题,整个“烛影斧声”传说中唯一出现的“凶器”只有那把击地的柱斧。但是,柱斧是一种玉石礼器,不仅没有开刃、体积也很小,根本无法用来杀人!难道宋太宗赤手空拳杀掉了久经沙场的武将宋太祖?那他也真是神了!当然,有人说宋太宗是用毒药毒死了宋太祖。可问题是,宋太宗是和宋太祖一起饮宴的,他不怕毒死自己吗?退一万步讲,他有准备毒不死自己,可谁来下毒呢?自古帝王的饮食都会事先有专人试毒,之后室内只有宋太祖、宋太宗兄弟二人,宋太宗根本无法下手,不是吗?再退一万步讲,古代的毒药无非砒霜、鸩毒,中毒症状明显,如果是中毒身亡,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这就涉及到第三个疑问了。

其三,开宝宋皇后的反应。翌日清晨,宋太祖的继后——开宝宋皇后在发现宋太祖驾崩之后干了一件事,那就是命宦官王继恩宣宋太祖幼子赵德芳入宫,企图制造赵德芳即位的既成事实。如果宋太祖是被利器刺杀或者中毒身亡,死因应该是可以一眼看出的,那么宋皇后不是更应该以此占据“道德制高点”指责宋太宗弑君吗?这是正常逻辑,可宋皇后却首先想到去接赵德芳,这同样太不正常了。

其四是彼时宋太宗的反应,彼时宋太宗并没有提前入宫,而是在家等着。是宦官王继恩没有去赵德芳处而去接来了宋太宗。这就非常奇怪了,如果是宋太宗杀了宋太祖,他不怕夜长梦多吗?当晚便接管宫禁,直接即位岂不更加保险?为什么还要返回自己家?如果宋皇后派出的不是王继恩而是其他人呢?宋太宗如何面对赵德芳即位的既成事实?这里面变数太大,根本不符合弑君篡位的常规逻辑。

其五,宋太祖不是傀儡皇帝,因为“陈桥兵变”,宋太祖对禁军控制相当严格,自己皇宫的宿卫更加不可能假手他人。换言之,宋太宗的手伸得再长,恐怕也伸不到宋太祖身边。那么问题就来了,彼时宋太祖身边的内侍、侍卫都是他自己的人,有生命危险时只需大喊救驾即可,宋太宗瞬间就会被剁成肉泥,不是吗?但是宋太祖并没有,彼时宋太祖虽然在病中,但还不至于病到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宋太宗想在那样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杀掉宋太祖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宋太祖到底是怎么死的

从前面的几个疑点来看,所谓“烛影斧声”看似有理,实际上根本站不住脚,宋太宗在那样的环境下杀兄弑君是极其不明智的,甚至可能把自己搭进去,得不偿失!因此,个人并不认同宋太宗杀兄弑君的说法。可事实的确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一起饮宴之后第二天便被发现死得挺挺的了,这又如何解释呢?

从现存宋太祖的画像来看,这个人属于肥胖体型,加之年近五旬,三高、心脑血管疾病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与宋太宗兄弟之间发生激烈争吵,加上酒精的催动,事后突发个脑卒中、心肌梗塞什么的并不让人意外。或许有人要说了,宋太祖是皇帝,还有人敢跟他激烈争吵?不要忘了,二赵不是天生皇族,做了近二十年的布衣兄弟,而且还是一母同胞,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发生争吵太正常不过了。

那么,宋太祖和宋太宗又为何要发生激烈争吵呢?从那句“好为之”和宋太祖的行事风格来看,个人认为宋太祖很可能是想要再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让宋太宗“主动”给侄子赵德昭腾地方。只可惜,皇位的诱惑力太大,二人谈得并不和谐,于是发生了激烈争吵。宋太祖那句“好为之”或许是让宋太宗“好自为之”,又或许是“你好好干吧”之意,想稳住宋太宗,来日在作打算。或许彼时的宋太祖已经下定决心用刀子解决问题了,可上天却没有给他机会。因为本就存在隐匿性心脑血管疾病,加之激烈争吵、酒精刺激,在宋太宗离开之后,宋太祖突发脑卒中、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之类的疾病暴亡……从医学上讲,这是非常有可能的,不是吗?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宋太祖并不是被宋太宗所弑杀,或许只是因为激烈争吵和酒精刺激导致了宋太祖原本隐匿的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丢掉了性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第二天开宝宋皇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原因。同时也解释了宋太宗没有当晚接管宫禁的原因所在,因为谁都没有料到宋太祖当夜会暴亡!只有这种解释,所谓“烛影斧声”的几个疑点才能解开,否则无法解释。

宋太祖一直没有立皇太子,到开宝九年时,宋太祖身体越来越差,他想到了立储。要立储,就必须挪开身为晋王兼开封府尹的“备胎储君”宋太宗。平心而论,以宋太祖彼时的权威和实力,用刀子解决问题还是可以做到的,彼时的宋太宗还没有那个能力直接对抗宋太祖。但是,偏偏宋太祖这个人就不喜欢用刀子解决问题,于是便有了“烛影斧声”那一幕,很可能宋太祖还想来第三出“杯酒释兵权”。只可惜,皇位的诱惑力太大,宋太祖没能说通自己那位胞弟,反倒是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在宋太祖驾崩、王继恩接来宋太宗之后,一切已成定局,宋太祖的两个儿子也只能接受既成事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