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玉虎:东岳大帝与梦感神联

 高山仙人掌 2019-12-29

东岳大帝与梦感神联

蒲县县城的东面有一座山,原名东屏山。山虽不大,但却层峦叠障,黛色参天,整个山上都长满了莽莽苍苍的柏树,与周围的那些童山秃岭判若两重世界,独秀于吕梁山的南端,当地的百姓便呯之为柏山。柏山顶上便是闻名遐尔的蒲州名胜东岳庙,庙里供奉着的便是东岳大帝。东岳本是泰山的别称,东岳大帝应是泰山之神,怎么跑到这黄河边上的吕梁山里来了呢?原来,在中国古代人的心目中,泰山之神不是只管泰山那拳头大小的一块地方,而是“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狱堪对。”好家伙,简直比简直比玉皇大帝管得事都多,而且都是直接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于是,全国各地都建起了泰山庙,都对泰山之神顶礼谟拜,生怕敬的不周惹泰山之神发怒而惩罚自己。蒲县东岳庙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兴建起来的,庙后面那形象生动的“十八层地狱”也正在泰山之神的“管辖范围”之内。我们在那里游览时,导游小姐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东狱大帝是黄飞虎。其实,若细细考来,明代以前东狱大帝一直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的后裔金虹氏。黄飞虎这个东狱大帝,其实是“假冒”的,或者说是黄飞虎“篡夺”了金虹氏的大权。而黄飞虎能“夺权”成功,则是沾了《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光。在《封神演义》中,小说中作者许仲琳让姜子牙封黄飞虎为“泰山天齐仁圣大帝”,由于小说流播广泛,在民间影响巨大,这一说法竟成为主流,于是黄飞虎就取代金虹氏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东岳大帝。从这一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文学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很大的,无怪乎在三四十年代中国曾出现过“小说救国”的提法。

千百年来,柏山和东狱庙一直是蒲县百姓心目中的圣地,山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辛亥革命后,蒲县来了一位名叫石映棂的知事(县长),此人虽然有所抱负,但无奈处于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一介书生实在难有作为,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尽量为当地做点儿好事。

恰在此时,当地的一个军阀看中了柏山上的那一山柏树,计划砍伐下来为他盖公馆,为兵士们盖营房。消息传来,可把石映棂给急坏了。他想,那一山柏树绝不是简单的木材,而是老祖宗们给全县人民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应该完完整整地留给后代,绝不能在自己任上给糟蹋掉。但是他更清楚,行政命令是无效的,那时候地方政权极其薄弱,一介小小的县知事在军阀眼里一文不名;好言劝说怕也白废,如果能听进别人的劝说去,还能成为什么军阀吗?怎么办呢?情急之下的石知事忽然想起了东岳大帝黄飞虎,想请这位老先生来“帮帮忙”:

有一天,石映棂请了数十名乡贤正在县府议事,忽然本县荆坡村的农民冀向魁神色慌张地跑到县府来,进门就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嘴里还不住气地说着“大老爷救我,大老爷救我”。石映棂上前往起扶他并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说:小人曾偷砍过柏山上的一棵树,不想昨天晚上梦到东岳大帝将我拘去要把我投入十八层地狱问罪,小人说上有八十岁的老母无人奉养请饶命,东岳大帝才说,如果我能将他的这句话传给县知事,可免一死。在座的众人忙问什么话。那人一字一顿清清楚楚地说出了七个字:伐吾山林吾无语。众人正惑然间,又跑来了本县天嘉庄的农民曹棂秀,如前一个人的经历如出一辙,只是东岳大帝令他“传达”的七个字为:伤尔性命尔难逃。把两句话连起来读,正是一幅对仗工整的联语。当在座的人知道了这两个人都是连自己的大号也写不来的文盲时,一个个都骇异得瞠目结舌。有一个老士绅抚掌叹曰:神联,神联,真是梦感神联呀!

一时间,东岳大帝托梦护林的故事传遍了全县,那个军阀听到后,出于畏惧也没有再提伐木的事儿。至那些小偷小摸者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柏山上的一山柏树就这样郁郁葱葱到了今天。

那位用心良苦的石知事深深地让人感佩,仅凭这一件事情,他也可以说不枉“为官一任”了。至现在蒲县的人们说起那幅对联来,称颂的仍是东岳大帝,而少有人提到石映棂这个名字。这也许正符石知事的初衷,但却对他有所不公。至于黄飞虎呢,虽然是“僭越”的东岳大帝,却与石知事“联手”办了这么一桩利国利民保护山林的大好事,也应当算是“实至名归”了吧。

这幅“梦感神联”现在还悬在蒲县东岳庙宫门前的一双门柱上:

“伐吾山林吾无语,

伤汝性命汝难逃。”

您若有机会到蒲县东岳庙游览,不妨留意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