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知识必学:薄荷

 谷山居士 2019-12-29

薄荷开花蝶自翻,

风枝露叶弄秋妍。

自怜不及狸奴黠,

烂醉篱边不用钱。

——陆游
薄荷,大家都比较熟悉,有的牙膏,有的糖果,或者有的护肤品里面都加了薄荷油,或者薄荷脑,那气味呀,应该说大家有亲身的感受,但是你知道它在中药里的应用吗?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药薄荷!

薄荷为芳香性草本,并以全草入药用。薄,言近于;荷,指荷叶。此草叶小形圆,近似幼荷之叶,故名薄荷。“石栏绕水自凄清,几点荷钱任意生。”荷为水生草本莲的叶,荷叶初生时,形如小钱,故幼嫩的荷叶,习称荷钱。薄荷生于水傍湿地,有种金钱薄荷,叶小形圆亦类钱,故称作金钱薄荷,《天宝方》名连钱草。薄,言近。晋·李密《陈情事表》中谓:“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在这里即作“近”讲。故薄荷者,即谓其叶近似于荷钱,因有薄荷之称。
薄荷入药首见于《新修本草》,但其名称历代称谓不一。汉·扬雄称作茇葀,唐·孙思邈称作蕃荷菜,南宋·王介称猫儿薄苛,明·弘治御纂《本草》称薄苛。故近人张锡纯谓:“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为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不过“苛”之为名,却不见于其它《本草》及史科。
薄荷为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方茎赤节,全株具辛凉香。其叶对生,初则圆长,渐呈长卵形或椭圆形,轮伞花序腋生,花紫、白或淡红色。入药则用地上全草,于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本品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生用。
薄荷有特殊香气,味辛而性凉,气味似人丹,因呼人丹草、仁丹草。擅治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故有眼药草、凉喉草诸名。旧时商品以产地不同分为如下规格:产江苏太仓者名太仓薄荷,产苏州者名苏薄荷,产杭州者名杭薄荷。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薄荷“以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
又有一种薄荷,产于苏州一带,其茎上部为螺旋状,叶片厚,气味浓,品质最佳,习称龙脑薄荷。《本草衍义》云:“世谓之南薄荷,为有一种龙脑薄荷,故言南以别之。”
薄荷药性辛,凉。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要应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胁胀闷等。

李时珍云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根据临床使用来看,薄荷是发汗作用很强的药物,并具有较为浓厚的芳香味,轻清走上,善于治疗人体上部湿浊病证。也就具有清利头目作用,主治“咽喉口齿诸病”,而对于头晕,视物昏花,头痛,目赤肿痛,作用好。由于薄荷发汗力量强,若发汗过甚,易伤正气,此药在使用时剂量不能过大,且用药时间也不宜太长。在使用时一般不将其作为治疗感冒的首选药物。

薄荷营养丰富,春夏季可采其嫩茎食用、炒食或用开水烫后凉拌食用,清香可口,尤其是夏季用其嫩叶和其他果蔬榨汁饮用,是祛暑化浊的佳蔬。但根据唐代甄权的认识,“同薤作齑食相宜。新病瘥人勿食之,令人虚汗不止。瘦弱人久食之,动消渴病。”夏季的薄荷茶也别具风味,先用开水泡茶,然后倒去茶叶,在热水中加人鲜嫩的薄荷叶,再加开水,泡几分钟后,加人白糖,口味辛凉,凉爽透心,还可治内热、外感、头痛目眩等病证。所以李时珍说“吴、越、川、湖人多以代茶”,清暑化浊,食用观赏两不误。因此当患有湿邪病证,或外感表证可以食用薄荷。

薄荷还有疏肝的作用。有一个重要的方——逍遥散,里面用了薄荷来疏肝理气,治疗肝郁气滞。其实薄荷不但能疏肝行气,对于胃肠气滞,胃肠的气滞它同样有比较好的效果,比如说有的胃肠气滞、脘腹胀满那么用一点薄荷水,现在有的饮料里面也加薄荷。过去一个西药,过去有一个传统的方叫作陈皮酊,来治疗脘腹胀满,那陈皮酊里面就加了薄荷油,其实就用于治疗脾胃气滞的。

薄荷很芳香,所以一般不宜久煎,宜后下。中药书上分了薄荷叶和薄荷梗,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理气和中,但在临床当中这样分开用的并不多,因为薄荷的梗和叶,实际上是不象紫苏那样好区分开来,所以在药材当中往往是不分的,所以我们就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行了。

我们口尝薄荷的时候,或者皮肤接触的时候,它有一种凉爽的感觉,这是因为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局部麻醉和抗刺激作用。此外,薄荷含有薄荷醇,该物质可清新口气,口香糖利用的就是这个,所以平时有口臭的朋友,可以拿薄荷沏茶喝。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图片来源:品牌方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