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之后缺少的不仅是钱,还有渐行渐远的老友

 芨芨草01 2019-12-29

P200811210823546844279641.jpg中年之后,老友渐渐离去,才知道,有些人有些感情一去不返了

文/芨芨草

一天晚上,我喝了点酒,晕乎乎地,就在同学群发了一个问题:人到中年,你家里最缺的是什么?结果,回答“缺钱”的最多,也有说缺“亲情”“爱情”的,只有一个人的答案比较另类,他说他缺“老友”。  

原来,几天前,他最好的朋友得癌症走了,才四十三岁。  

我们就劝他说,人不可能就一个朋友吧?走一个还有其他的朋友。比如我们。  

他说:“我们只能算同学,稍微好的算朋友。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友,一起长大,一起成长,但现在没有了。”  

原来,老友和朋友在有些人眼中还是有区别的。

既然话题说起,同学们就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说,同学或战友虽然是后来认识的,但不影响深厚的友谊,也可以成为老友的;我们现在不是出点什么事,就去找老同学?老战友,怎么就不算老友了?  

他又说:“哪次去找同学或战友办事,不是买礼物去?这不算。我说的是那种出了事一个电话过去就解决了的,不是口头上的朋友。”  

好像有点复杂。朋友见面,就不能带点礼物吗?中国不是文明古国,讲究礼尚往来吗?  

他最后说:“我在单位上班,认识很多人,很多事也可以一个电话解决。但我心里明白,那不算朋友,只是利益交换。我最好的最知心的朋友只有这一个,还走了。你们扪心自问,自己有几个这样的老友?”  

群里死一般地寂静。  

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在“清查”我的朋友们,看看有没有他说的那样的老友。

十几分钟,话题继续。大家不再提死去的朋友,都在说另一个关联话题:即使大家都活着,很多老朋友也多不联系了。

700-160602154157.jpg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种:  

一是发展不一样,最初的朋友因为自惭形秽或者唯我独尊,渐渐失去联系。  

因为曾经是朋友,有时候觉得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但对方却说要上下打点。  

这也没错,如果是朋友负责这个事情还好说,如果他再去托别人办事,自然要有花费。  

但话说回来,作为朋友,就不能不提钱吗?为朋友花上几百、几千又算啥?  

现在明白了吧?这只能算朋友,不是那人刚才说的老友。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什么利益交集,曾经的老朋友也在慢慢疏远。如果举个例子,中年人都熟悉的“小虎队”就是最典型的了。  

记得30多年前,“小虎队”的歌曲和形象塞满大街小巷,到现在一提起“小虎队”三个字,脑子里就浮现出三个帅气的小男孩形象。  

据说,当年三人的关系真是铁,亲如兄弟。最经典的几个镜头就是,大哥吴奇隆每天骑着摩托载陈志朋往返,担心弟弟饿,总给他多买一个便当留路上吃。苏有朋年龄小不敢一个人睡,晚上总要两个哥哥陪着,但也会和陈志朋在吴奇隆内心苦闷时,听他倾诉,分担痛苦。  

这不是拍电影,而是真真实实的“小虎队”。  

很多人会以为,这样一起经历过青春,相约一生一起走的三个人,不管天南海北,还应该常常联系,有机会就一起聚聚,因为他们真的曾经是最铁的哥们,一点没有表演的成分。  

但有一个词很残酷:时过境迁。随着成员相继服兵役和市场萎缩,1997年小虎队被迫解散后,友谊之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枯萎。  

很多人不理解,虽然吴奇隆转战商场,苏有朋专注影视,陈志朋投身歌舞剧,交集和联系渐少,但不至于影响曾经钢铁一般坚固的友谊吧?  

渐渐地我们都明白了,时间才是最厉害的融化剂,可以使很多坚固的友谊崩塌。

陈志朋在一次媒体采访时曾和记者有过如下对话:  

问:转型后身边的艺人朋友。  

答:没有。  

问:和苏有朋联系多还是吴奇隆多?  

答:都一样少。  

原来,没有内斗和诋毁,曾经的惺惺相惜也会变成形同陌路。这是谁的无奈?

46uD1wFnV5_small.jpg其次,因为外人不知道的利益关系,最初的“铁打的友谊”同样便变成无奈的流水。  

还是用我们最熟悉的演艺圈明星周星驰和吴孟达来举例吧。  

公开资料显示,两人从出道以来,成就的经典作品多达31部。如果按一年两部来计算,也有十几年的合作。  

但是,曾经在电影中默契出演的两个巨星,却在2001年合作完《少林足球》后,再没交集。用吴孟达的话说:“我有时候也在想什么原因,就好像现在有一点老死不相往来那种感觉。”  

曾经默契演出几十年,又很默契地不再联系、不问原因,这让很多影迷不解。  

也有可能有什么难言之隐,彼此都给对方留了一点面子吧。  

这样看,两人还是在乎曾经的那些友谊。

我们为什么不再需要友谊?我又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群内依然嘈杂,现在每个人又都变成了哲学家,好像在讨论和我们无关的学术问题。但真的没有关系吗?我们在剖析“小虎队”和周星驰、吴孟达时,其实就是在剖析我们自己。你难道没有注意,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吗?  

大家都明白,又似乎无力去想。  

就像陈奕迅在《最佳损友》里唱的:  

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不知你是我敌友,已没法望透  

被推着走跟着生活流  

来年陌生的  

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我们常常感慨着歌中的无奈,却不曾注意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当不打扰成为我们留给老朋友最后的温柔,是看淡了、看开了,还是看错了?  

最后,我们在群里相约:依然还有老友的,马上给老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

一年又要结束了,老伙计您还好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