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淮八艳资料收录

 红山霹雳侠 2019-12-29


      “秦淮八艳”最早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记载。其实,余怀只记录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位名妓的人生故事。柳如是、陈圆圆没有涉及。清末文人缪荃孙认为,之所以没有载录,是余怀当时慑于钱谦益、吴三桂的权势。后人加上了柳如是、陈圆圆,就有了“秦淮八艳”的说法。
       “秦淮八艳”或者出身贫寒,或者出身名门,因家庭变故,被逼走上了这条道路。她们中间不少人天资聪颖,精通琴棋书画。晚明失落的文人们常常把她们引以为知己。那个时代,好像对文人狎妓很宽容。风雨飘摇的末世,很多价值观似乎都变得很模糊。当时,秦淮河边几乎每一个名妓后面都站着一位名士。马湘兰后面站着王稚登,李香君后面站着侯方域,柳如是后面站着钱谦益,董小宛后面站着冒辟疆,顾横波后面站着龚鼎孳,卞玉京后面站着吴梅村,寇白门后面站着朱国弼,等等,而陈圆圆先是让冒辟疆如痴似狂,后又频频被掠,辗转流离,演出一幕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甚至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大戏。但如果细细地考察,这些名妓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很少有圆满的人生结局。

柳如是

       “秦淮八艳”中,最有才气的,无疑是柳如是。柳如是(1618—1664),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借辛弃疾《贺新郎》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自号“如是”。柳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卖到吴江为婢,后来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
         崇祯五年(1632),柳如是嫁给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为侍妾。周某死后,柳如是被迫重操青楼旧业。明崇祯五年(1632),柳如是流落松江,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在松江,她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密切,常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她与李待问、宋征舆、陈子龙都有过恋情。其中与陈子龙的交往时间最长。他们二人长居松江南楼,赋诗作对,互相唱和。可惜美景不长,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20岁的柳如是结识了原朝廷礼部侍郎钱谦益,3年后,23岁的柳如是嫁给了59岁的钱谦益。钱谦益娶柳如是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好不快乐。钱谦益戏称柳如是为“柳儒士”。
        崇祯帝自缢,清军占领北京,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钱谦益当了南明的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当兵临城下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以“水太冷”作为托词,而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拉了回来。钱谦益降清去了北京,柳如是留在南京不去。钱谦益做了清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半年后便称病辞归。
        顺治四年(1647),钱谦益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柳如是四处奔走,动用各种关系,救出了钱谦益。柳如是一直同情抗清义士,尽全力资助,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民族气节。
        康熙三年(1664)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乡里族人聚众欲夺其房产,柳如是在家中自尽,年仅46岁,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殒。柳如是与钱谦益生有一女。柳如是墓址位于常熟虞山锦峰拂水岩下花园浜,墓碑刻有“河东君之墓”。
          柳如是传世作品有《湖上草》《戊寅草》《尺牍》。
李香君
        如果有人要你说出“秦淮八艳”的名字,如果你是非文史专业研究人员,恐怕很难说全,但李香君这个名字是不会漏掉的。
        在“秦淮八艳”中,论长相、才气,李香君都排不到前面,但是她的知名度却最高,这要归功于戏曲家孔尚任。自从他的《桃花扇》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这个名字就被世人记住了。
         李香君(1624—1653),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苏州人。她的父亲原是一位武官,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8岁随养母李贞丽改姓李,后来成为南京秣陵教坊名妓。李香君歌喉圆润,丝竹琵琶、音律诗词无不精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因为养母李贞丽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住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关于李香君的长相,余怀在《板桥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李香,身躯短小,肤理玉色,慧俊婉转,调笑无双,人名之‘香扇坠’。余有诗赠之曰:‘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可见,李香君长得小巧玲珑,皮肤白净,聪慧乖巧,能言会道,很讨人喜欢。
        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写的情节是这样的——明崇祯十二年(1639),李香君刚满16岁的时候,与侯方域相遇,两人一见倾心。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后,阮大铖强逼李香君嫁给别人做妾,李香君坚拒不从,倒地撞头,血喷如注,血染侯方域送给她的定情扇。清军南下,南京失陷,李香君逃到了栖霞山,侯方域降顺了清朝,两人相遇时,李香君十分绝望,毅然隔断青丝,遁入空门。
        其实,《桃花扇》是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不能等同于生活。侯方域有《李姬传》,记载了他和秦淮名妓李香君交往的经过。根据侯方域自己所说,他们在秦淮河畔的确有过一段感情纠葛,但时间不长,分手后就再也没有联系了。孔尚任是根据侯方域的传记以及当时的传说创作的,不少情节是他虚构的。
        关于李香君的结局,还有另外一种传说。清顺治二年(1645),李香君在南京受尽苦难,躲进栖霞山葆真庵,与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当年秋天,侯方域在栖霞山找到李香君,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前往侯方域的老家商丘。李香君隐瞒歌妓身份,以妾的身份住进侯家西园翡翠楼。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宾,并以姐妹相称。李香君与侯方域一起度过了8年琴瑟和谐的好时光。这也是李香君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后来侯方域的父亲侯恂知道李香君是秦淮歌伎的真实身份后,便将她逐出翡翠楼,让她住到离城十五里的侯氏柴草园。李香君因受歧视,终日郁郁寡欢,日久成病,患上肺痨而死,年仅30岁。侯方域在痛苦与内疚中,为李香君立碑撰联。墓前树碑,碑上撰联:
“卿含恨而死 夫惭愧终生”
        在秦淮河畔钞库街38号,有一处仿古建筑,名曰李香君故居——媚香楼。其实,媚香楼早已不存。南京人建这个楼也算是对这位忠于爱情、忠于国家的奇女子的一份怀念之情。在南京的栖霞山,后来建有一座桃花扇亭,据说是侯方域与李香君久别重逢之地。这只能算是牵强附会之说。

马湘兰

马湘兰(1548—1604),南京人,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自幼不幸沦落风尘。见过她的人说她“姿首如常人”,相貌并不出众,但为人旷达,性格豪爽,好接济一些潦倒少年。她在绘画上成就很高,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三次为《马香兰画兰长卷》题诗,她的画至今在保存在北京故宫中。她还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传世。24岁那年,马湘兰认识了一位落魄才子——长洲秀才王稚登。这个王稚登4岁能作对,6岁善写擘窠大字,10岁能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才华横溢。嘉靖末年,他游仕到京师,成为大学士袁炜的宾客。因当时袁炜得罪了掌权的宰辅徐阶,王稚登受连累而未能受到朝廷重用。他心灰意冷地回到江南故乡后,放浪形骸。一天,他来到秦淮河畔的幽兰馆消遣,与马湘兰相识。二人言谈颇为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后来,王稚登经常进出幽兰馆。可是这个江南才子后来的官场道路走得不顺,感情上也是没有什么担当,也没有给马湘兰一个名分。在这一点上,他和钱谦益、龚鼎孳比差远了。相反,马湘兰则是一位重情的女子。王稚登七十大寿时,马湘兰集资买船载歌妓数十人,前往苏州置酒祝寿,“宴饮累月,歌舞达旦”,王稚登感动得老泪纵横。后来,王稚登这样回忆那次盛会:“四座填满,歌舞达旦。残脂剩粉,香溢锦帆,自夫差以来所未有。吴儿啧啧夸盛事,倾动一时。”在姑苏盘桓了两个月后,马湘兰返回金陵,此时的她已是心力交瘁。不久的一个午后,已有预感的马湘兰,仔细地沐浴更衣,然后端坐在“幽兰馆”的客厅中,悄悄地走完了她57年的人生。当死讯传到王稚登那里,他十分悲痛,挥笔写下这首挽诗:“歌舞当年第一流,姓名赢得满青楼。多情未了身先死,化作芙蓉也并头。”
         在“秦淮八艳”中,马湘兰算是善终的了。


董小宛

        董小宛(1624—1651),名白,字小宛,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苏州人,董氏的名与字,均同于李白,是因为她仰慕李白而起的。董小宛15岁时,因家境贫困,为生活所迫而沦落风尘。
         崇祯十二年(1639),如皋才子冒辟疆应试金陵,从吴梅村、侯方域等人口中知道了董小宛,此时,董小宛已经在苏州,冒辟疆专程去拜访,两人一见倾心。后来钱谦益以三千金为其赎身,才使得董小宛正式嫁给了冒辟疆为妾。后清兵南下,冒家举家逃往如皋避难。途中,冒辟疆几度生病,董小宛精心护理,使之转危为安。
        董小宛经常研究食谱,看到哪里有奇异的风味,就去访求它的制作方法,用自己的慧心巧手做出来。今天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董小宛的发明,因此,它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这个菜名虽然有些唐突美人,但和'东坡肉'倒是相映成趣。另外,董小宛还善于制作糖点,她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酥糖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 冒辟疆说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尽。可惜红颜薄命,顺治七年,年仅27岁的董小宛因肺病复发去世。她在冒家生活了9年。
        董小宛死后,冒辟疆写了《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他对董小宛的感情不能说不真实,但要说他有多深厚的爱情,也很难说。其实,冒辟疆是钟情于烟花巷的风流文人,在秦淮河畔,他最早看上的是一个叫王节的名妓。后来,又喜欢上了很有才情的李十娘、陈圆圆,直到遇见董小宛后,才决定娶她为妾。

顾横波

       顾横波(1619-1664)原名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号横波,应天府上元县,南京人。工诗善画,善音律,尤擅画兰,所画丛兰笔墨飘洒秀逸。
         崇祯十四年(1641),顾横波嫁给了“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龚鼎孳,洗尽铅华,改名换姓“徐善持”。据清余怀《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肢轻亚”,工于诗画,尤善画兰,个性豪爽不羁。
        宗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下京城,龚鼎孳与顾横波阖门投井,未死,被俘虏,受拷掠。当年五月,龚鼎孳降清,后来仕途亨通,做了礼部尚书。龚鼎孳正室董氏因已受明朝诰命,便把封号给了顾横波。顾横波堂而皇之接受了诰命,封为“一品夫人”。
        1657年,龚鼎孳携顾横波重游金陵。一天,顾横波在文德桥遇见了身着和尚衣服的阎尔梅,阎尔梅是一位反清复明的斗士,此时正值清军追捕,顾横波巧妙地掩护了阎尔梅,使之摆脱了危险。
        康熙三年(1664)秋,顾横波一病不起,卒于北京铁狮子胡同,远在江南的阎尔梅、柳敬亭、余怀在安徽庐州开吊设祭。 龚鼎孳写有《白门柳传奇》流传于世,回忆顾横波的一生。
         在“秦淮八艳”中,顾横波的命运也算是好的了。

卞玉京

卞玉京(约1623—1665),又名卞赛,字云装,后自号“玉京道人”,习称玉京。卞玉京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不幸早亡,家庭破败。卞玉京携妹妹卞敏一起到秦淮河上出卖色艺。卞玉京诗琴书画无所不能,尤擅小楷,还通文史。她的绘画艺技娴熟,落笔如行云,“一落笔尽十余纸”,喜画风枝袅娜,尤善画兰。
       卞玉京曾与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梅村有过一段感情。崇祯十四年(1641)春,吴梅村在南京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席间认识了卞玉京姐妹,他一下子被卞玉京的美貌、气质与才气所吸引。从此,吴梅村与卞玉京开始了频繁交往,感情日笃。再后来,吴梅村收到卞玉京的一封信,知道了卞玉京想嫁给自己的想法后很矛盾。恰在此时,他还听到一个消息,崇祯帝的宠妃田氏的哥哥田畹来金陵选妃,已经看中陈圆圆与卞赛。吴梅村更加胆怯了,只在卞玉京的寓所吹了几支曲子便凄然离去。
        两年后,卞玉京嫁给了一个世家弟子郑建德,相处一段时间后很不如意,她便将侍女柔柔进奉给了郑建德,自己在苏州出家当了女道士。后来,她依附于七十余岁的名医郑保御,皈依佛门。为报郑保御收留之恩,卞玉京用三年时间为郑氏刺舌血书《法华经》。
        此时的吴梅村当了清朝的官,心情颓伤。顺治七年的一天,卞赛在钱谦益家里看到了吴的《琴河感旧》四首诗,方知吴对她的思念。数月后二人在太仓终于相见,卞赛为吴氏操琴,吴感怀不已,写了《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赠之,诗中道出了卞在这十年中的情景,点出了清军下江南、玉京'弦索冷无声',一派凄凉状况。卞赛后来隐居无锡惠山,十余年后病逝,葬于惠山柢陀庵锦树林。
         吴梅村为什么如此不解风情,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田国舅为了巴结崇祯,下江南搜罗美人……
        吴梅村,让卞玉京等了一生都未等到那句承诺的话,失望肯定是有的,也未必就沉入了离别的痛苦深渊。

      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生于1624年,南京人,人称“女侠”。余怀说:“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板桥杂记》)余怀说她长得漂亮,能唱曲,能写诗,善画兰,为人单纯直爽。
        17岁那年,寇白门以为自己遇见生命中的贵人,从此可以改变命运。她嫁给了声世显赫的保国公朱国弼。 按照风俗,明代金陵的乐籍女子,脱籍从良或婚娶都必须在夜间进行。朱国弼为了显示威风,特地安排五千名手执红灯的士兵从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盛况空前,成为明代南京最大的一次迎亲场面。
        朱国弼实际上是一个圆滑狡黠的官僚,他迎娶寇白门只不过是一时的冲动,几个月后便暴露出薄情,将寇白门丢在一边,依旧寻花问柳。1645年清军南下。朱国弼投降了清朝,不久入京师,又被清廷软禁。他打算将寇白门以及随身的歌姬婢女一起卖掉,寇白门对他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板桥杂记》)朱国弼思忖后应允,寇白门带着婢女斗儿返回金陵。寇白门在旧院姊妹帮助下筹集了两万两银子将朱国弼赎释。这时朱国弼想重修旧好,但被寇白门断然拒绝。她说: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算是了结了。
         寇白门再次回到金陵重操旧业。余怀说她“筑园亭,结宾客,日与文人骚客相往还,酒酣耳热,或歌或哭,亦自叹美人之迟幕,嗟红豆之飘零”(《板桥杂记》)。这是一种放纵,也是一种无奈,她的生命之舟只能随波逐流,无力改变。后来,她又与扬州的一位孝廉相好,没有多久又回到金陵。据余怀记录,寇白门后来尽管年岁已大,还与秦淮河畔的那些少年玩在一起。她与其中的一位姓韩的少年过从甚密。当寇白门生病时,她多么希望这位韩公子能在身边陪伴,可是,这位韩公子竟然假托有事溜掉了。待到半夜,她听到韩生与隔壁的婢女在一起打情骂俏声,于是,她把那位韩公子喊出来痛骂了一顿。后来,她的病情加重,不久就辞世了。钱谦益作《寇白门》诗追悼她:“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知寇白门?黄土盖棺心未死,香丸一缕是芳魂。”

陈圆圆

陈圆圆(1623―1695),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姓陈。陈圆圆自幼冰雪聪明,惊艳乡里。时逢江南灾年,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陈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明艳出众,观者好评如潮。
        崇祯十五年(1642)春,陈圆圆被外戚田畹劫夺入京。陈圆圆入京后,田畹因贵妃去世,日渐失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在乱世中找到倚靠,有意结交当时声望甚隆且握有重兵的吴三桂。田畹曾盛邀吴三桂赴其家宴,并让一群歌姬出来吹拉弹唱以助兴,其中一位画着淡妆的美丽女子深深吸引住了吴三桂。这位歌姬就是陈圆圆。看到吴三桂喜欢陈圆圆,田畹顺水推舟便将陈圆圆赠送给了吴三桂,并亲自置办妆奁送至吴府。李自成农民军攻占北京后,陈圆圆为刘宗敏所夺。吴三桂本欲投降农民军,但得知陈圆圆遭劫后,冲冠一怒,愤而降清。在吴三桂所部和清军的联合夹击下,李自成农民军遭受重创,仓皇逃离北京。吴三桂在乱兵中找到了陈圆圆。此后陈圆圆一直跟随吴三桂辗转征战。吴三桂平定云南后,陈圆圆进入了吴三桂的平西王府,一度“宠冠后宫”。吴三桂本来欲立陈圆圆为正妃,陈圆圆托故辞掉。陈圆圆失宠后,吴三桂曾想杀了她,陈圆圆得悉后,削发为尼,在五华山华国寺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出兵云南,昆明城破,吴三桂战死,陈圆圆亦自沉寺外莲花池,死后就葬在莲花池畔。

“秦淮八艳”是秦淮河畔青楼女子的代表。晚明这一批青楼女子,与文人雅士们唱和相与,留下佳话,这与秦淮河畔的科举文化、世俗文化等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对青楼文化的探究,也折射出晚明文人的复杂心态,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不然,陈寅恪就不会为柳如是立传了。如果非要用现代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历史的话,一切的研究就无从谈起,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古代,女子作为一个群体,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辞章中,大约只有南京的这批女孩有此待遇。按照余怀等为她们所画的像,那真是个性鲜明,宛然若生。且不提她们在书画诗文方面的表现,单是她们在朝代更迭、国家兴亡之际所展现出的情操和品格,便为同时代许多人所不及。偏要对她们的绮丽声色念念不忘横加指责,是不是有些偏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