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工艺 新生活 新美学

 秋枫叶落 2019-12-29

12

新工艺 新生活 新美学

2019年工艺美术观察

 随着国家在战略层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消费升级,工艺美术在当前社会中的功能越来越立体化。

  2019年,工艺美术延续《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出台后的升温热潮,全国各地政府和社会团体都很重视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产业的振兴。包括老艺人在内的工艺美术从业人员,普遍都在加强文化创意,创造个性化的新产品,并主动去对接互联网销售平台,一改过去那种以仿古为主的保守形象,向创意要效益,向文化要附加值。工艺美术行业近年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服务新的生活方式、创造具有新时代美学精神方面有了高度的自觉性,也表现出充分的自信力。此外,工艺美术在技艺传承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生产力的质量,侧重工艺美术美学、伦理等形而上层面的恢复与建构。

  工艺美术作为传统的手工生产方式,它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古老而悠闲,因为“慢工出细活”而愈发显得有魅力。当前具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双重属性的工艺美术正处于转型时期,其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与工业化生产、人工智能共同呈现出一种竞争融合的新态势。今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送审稿)》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从国家立法层面,将进一步明确在鼓励和支持优秀传统工艺基础上,推动工艺美术与现代科技装备、创意设计结合,使之走向现代生活。在可预计的未来,工艺美术产业将迎来更重要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受国际政治局势动荡与全球性经济疲软影响,工艺美术行业的生产成本持续上涨,消费市场低迷,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而各类荣誉评比活动却层出不穷。近年来由于礼品市场的萎缩,一度出现了工艺美术“市场冷,文化热”的局面,2019年这种局面尚没有彻底扭转。就工艺美术自身而言,内部也在分化:既有着传承传统技艺的经典工艺美术,也有专做文创的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的工艺美术,还有院校师生进行的工艺美术的观念艺术创作,三者并立,也使得工艺美术的总体概念逐渐模糊化。

  虽然工艺美术的社会生产力相较于大工业化和人工智能化生产而言,在国民经济贡献率上有一定差距,但依然可以保有它文化上的优势。在促进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活化工业遗产、解决社会就业、治愈都市焦虑症、精准扶贫等方面,工艺美术正在发挥它越来越独特的社会文化功能。

  今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出台,国家明确鼓励工艺美术与时尚结合,强化品牌意识,鼓励从业人员通过借力网络宣传与营销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工艺美术生产与文化服务的有效结合。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极其丰富的、可兹利用的创意文化元素,这几年工艺美术的特色化产品无疑是增多了,特别是与茶道、香道、花道复兴相关的,以及体现返璞归真的慢生活方式的器具层出不穷,且时尚新颖,在全国大中城市以及乡间民宿中掀起了一股新工艺、新生活、新美学的潮流。

  由此,工艺美术越来越多地突破单一成品的消费模式,注重从生活情境出发,众多工艺美术品牌工作室、DIY体验工坊、展览展示、专项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一批工艺美术企业也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园区,精心设置体验课程,通过对手工艺切身体验,吸引众多消费者前来,引领方兴未艾的体验经济的风尚。

  年初以来,全国各城市纷纷提出的“点亮”夜间经济行动,开启了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的新路径,对工艺美术的设施与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自主知名品牌,工艺美术在短期内仍将以内需为主,因此要尽可能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避免价格虚高、制作粗糙、创意设计拙劣的产品泛滥。随着体验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更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将致力于打造集传承、生产、观光体验、销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产品经济与体验经济优势互补的文化综合体,这是工艺美术的极好发展机遇。

  工艺美术中手工劳动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持续凸显,成为文化传承、文化创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但同时,工艺美术也将不可避免地与科技联姻,与数字加工、人工智能等结合,催生出更多个性化、艺术化的工艺美术产品。自然也要更加强化创意、科技、管理、服务的有机结合。工艺美术从业人员在研究产品历史、文化内蕴、阶层消费习惯、审美风尚变化的基础上要敢于创新、敢于试错,避免简单的挪用或抄袭,直至获得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

  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中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它一定会与中国当代的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同步发展。

(邱春林 林岩)

展事不断 人才迭出

今年,一次展览让官民窑研究方面有了重要突破。5月28日,“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汇集了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280余件器物。如此大规模集中展出国内外“空白期”官民窑代表性器物,在业内尚属首次,填补了相关展览的空白,重现了这一时期瓷业的发展面貌。

2019年观众看到了数量最多、涉及产地最广的一次龙泉青瓷主题展。7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展出文物类展品830余件,其中包含故宫博物院的507件,来自18个省市32家博物馆、考古所的205件,以及来自境外6个国家和地区11家博物馆、考古所的120余件。

这个展览让我们由玉器而深入感知了良渚文明。7月,汇集了全国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该展完整、系统地反映良渚文明的早期国家特征和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科学、全面地诠释良渚文明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中的重要贡献和独特作用。

2019年暑期,两个大型高品质展览分别于中国美术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集中展现中华优秀文化的审美观和价值理念,以及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新技艺、新观念、新创意的完美结合。其中,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好手艺展”,精选出100件(套)国内优秀手工艺作品,“时代新章——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则展出了由60余位国家级、60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青年创作人员创作的133件(组)工艺美术作品,两个展览都是综合大展,涵盖门类广泛,精品纷呈。

在全国美展中工艺美术作品比例越来越重。9月,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中,展出工艺美术作品98件(套)。而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陶艺作品展,展出的274 件作品也代表了中国当代陶艺5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呈现出中国当代陶艺创作的艺术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了高规格的非遗大展:“壮丽七十年 奋斗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展”,展出近百名非遗项目传承人的500余件作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非遗保护传承的辉煌成就。此外,2019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于上海举行,该博览会已成为上海文创产业的有机构成。

2019年,非遗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校青年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生根·迭代——浙江高校非遗研培的实践‘浙江对话’”,总结梳理了浙江省高校自2015年来非遗研培的特色成果,聚焦研培新思路、新话题。此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复兴再造——2019第十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于辽宁鲁迅美术学院博物馆举办,展示了来自18所重点美术院校的258件(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