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老玩童18 2019-12-29

启功,生于落魄皇族,在旗,姓“爱新觉罗”。但是启功先生在生前很长一段时期是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姓氏的,尤其是后半生。

每当人们说他姓“爱新觉罗”,他总是不高兴,因为这个皇族姓氏给他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麻烦。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新学学历并不高,只有初中肄业。所以自己在墓志上写了: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按:北京火丧场在西郊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成为教授和大师。

他自己写的这份墓志铭,是自嘲也是无奈,所以他的经历使得他不敢、也不愿意再姓皇族的这个姓氏了。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启功先生

启功文学与书法造诣

启功由于年少时受到过很好的传统教育,所以他的古汉语水平很高。这也就是他在女子中学和女子大学当老师、当教授的资本,又加上他的家族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又自然而然的是一名造诣颇深的红学家。

说起他的书法不得不说到他的绘画水平,年少的启功得到张大千、溥心畲等大师指点,国画基础很好,所以和他求画的人也很多,但是往往他画好了画,别人都不愿意让他落款,而是让别人落款。这件事刺激了启功,先生于是便痛下决心开始学习书法。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启功先生

根据人们介绍,启功先生在楷书、行书上用工最深,每每得到一本字帖都会精心研习,并且静临数十遍乃至百遍,柳公权、欧阳询、怀仁等字帖常摆案牍。

我们细观先生的作品除了有“古意”以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先生不仅临摹古人名帖名碑,还找到了很多前朝一些优秀的名帖加以琢磨并且很好的吸收了其精华,尤其是清代书家“梁诗正”的作品,通过研习真正得到了其中的精髓,而最终形成“启功体”!

作为宫廷书法家,梁诗正在书法史名气并不大,启功先生为啥会选择梁诗正作为自己老师,其实这一段跨越时空的渊源。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书法集

启功先生和梁诗正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笔法上有共同点,字形结构上有共同点,但是最重要的是在章法布局上的共同点尤为最甚。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达到计黑当白、伸缩有度,浓淡干湿的运用让通篇有了节奏感,达到了气韵生动。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书法集

我们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往往避免不了从几方面出发:

  • 首先是技法上:

不论是绘画作品、书法作品、雕塑作品等等,我们在欣赏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艺术家的技法如何,是不是在技法上达到炉火纯青。

  • 其次是表现内容上:

看完了艺术家的表现技法以后我们才会仔细的去观看作品中的内容,具体的形象,画人物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画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是山还是水?书法作品是要看看写的什么?是一首诗还是一阙词?这些就是这幅作品的内容。我们除了看内容还要看看内容的情调或者是属性,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还是低俗让人颓废的?

  • 最后是看艺术家的感情:

这一条很重要,它是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中心。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体现。

我们看启功和梁诗正的作品都具有高风典雅之气,因为他们都是文人,尤其是无意于政治,寄情于书法的文人,面对人世间是是非非和官场的争名夺利,他们选择避让,这也是他们都能全身而退,留下好名声的重要原因,可能也是他们跨越时空交流和师生传承!

书法,是他们通过自己所写的内容来表现自己的心境的一种形式而已!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书法集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启功作品我个人认为都是很一般的,不是先生的书法“精品”,真正的精品都可能不在个人手里。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市场上的书法作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看都不是写其心境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启功先生自己写的诗来读读,看看什么是精品。

梁诗正文集里面很多内容是表现其心态和心境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并且在当时,毛笔书写是日常不可或缺的,所以写起来也很轻松自然,不会那么谨慎。越是放松越是好的。

当今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是往往很谨慎,所以出来的东西有的死板,有的气韵确实,我们看梁诗正的作品当中这些失误很少或者没有。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跋文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二人的作品来比较,从用笔上、字形结构上、章法布局上、内容形式上认真做比较就不难看出二人的作品有很大程度上是相符的。

从他们的作品来看他们二人的作品上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也就是技法、内容、和情感。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符合我们衡量艺术作品的一般规律。

启功先生临写大量的梁诗正的墨迹,两人书风相似度达到70%以上,实为罕见!

为此,启功先生非常谦卑,他不止一次说过:200多年来,书法方面,我非常佩服他(梁诗正)!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启功,生于落魄皇族,在旗,姓“爱新觉罗”。但是启功先生在生前很长一段时期是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姓氏的,尤其是后半生。

每当人们说他姓“爱新觉罗”,他总是不高兴,因为这个皇族姓氏给他带来了太多的不幸和麻烦。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启功先生

启功先生新学学历并不高,只有初中肄业。所以自己在墓志上写了: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按:北京火丧场在西郊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他成为教授和大师。

他自己写的这份墓志铭,是自嘲也是无奈,所以他的经历使得他不敢、也不愿意再姓皇族的这个姓氏了。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启功先生

启功文学与书法造诣

启功由于年少时受到过很好的传统教育,所以他的古汉语水平很高。这也就是他在女子中学和女子大学当老师、当教授的资本,又加上他的家族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又自然而然的是一名造诣颇深的红学家。

说起他的书法不得不说到他的绘画水平,年少的启功得到张大千、溥心畲等大师指点,国画基础很好,所以和他求画的人也很多,但是往往他画好了画,别人都不愿意让他落款,而是让别人落款。这件事刺激了启功,先生于是便痛下决心开始学习书法。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启功先生

根据人们介绍,启功先生在楷书、行书上用工最深,每每得到一本字帖都会精心研习,并且静临数十遍乃至百遍,柳公权、欧阳询、怀仁等字帖常摆案牍。

我们细观先生的作品除了有“古意”以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写风格。

先生不仅临摹古人名帖名碑,还找到了很多前朝一些优秀的名帖加以琢磨并且很好的吸收了其精华,尤其是清代书家“梁诗正”的作品,通过研习真正得到了其中的精髓,而最终形成“启功体”!

作为宫廷书法家,梁诗正在书法史名气并不大,启功先生为啥会选择梁诗正作为自己老师,其实这一段跨越时空的渊源。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书法集

启功先生和梁诗正的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笔法上有共同点,字形结构上有共同点,但是最重要的是在章法布局上的共同点尤为最甚。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达到计黑当白、伸缩有度,浓淡干湿的运用让通篇有了节奏感,达到了气韵生动。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书法集

我们欣赏一幅艺术作品往往避免不了从几方面出发:

  • 首先是技法上:

不论是绘画作品、书法作品、雕塑作品等等,我们在欣赏的时候首先要看看艺术家的技法如何,是不是在技法上达到炉火纯青。

  • 其次是表现内容上:

看完了艺术家的表现技法以后我们才会仔细的去观看作品中的内容,具体的形象,画人物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画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是山还是水?书法作品是要看看写的什么?是一首诗还是一阙词?这些就是这幅作品的内容。我们除了看内容还要看看内容的情调或者是属性,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还是低俗让人颓废的?

  • 最后是看艺术家的感情:

这一条很重要,它是衡量一件艺术作品的中心。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体现。

我们看启功和梁诗正的作品都具有高风典雅之气,因为他们都是文人,尤其是无意于政治,寄情于书法的文人,面对人世间是是非非和官场的争名夺利,他们选择避让,这也是他们都能全身而退,留下好名声的重要原因,可能也是他们跨越时空交流和师生传承!

书法,是他们通过自己所写的内容来表现自己的心境的一种形式而已!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书法集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启功作品我个人认为都是很一般的,不是先生的书法“精品”,真正的精品都可能不在个人手里。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市场上的书法作品从内容上和形式上看都不是写其心境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找启功先生自己写的诗来读读,看看什么是精品。

梁诗正文集里面很多内容是表现其心态和心境的,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并且在当时,毛笔书写是日常不可或缺的,所以写起来也很轻松自然,不会那么谨慎。越是放松越是好的。

当今书法家在创作作品是往往很谨慎,所以出来的东西有的死板,有的气韵确实,我们看梁诗正的作品当中这些失误很少或者没有。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梁诗正在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跋文

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二人的作品来比较,从用笔上、字形结构上、章法布局上、内容形式上认真做比较就不难看出二人的作品有很大程度上是相符的。

从他们的作品来看他们二人的作品上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也就是技法、内容、和情感。也就是说他们的作品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符合我们衡量艺术作品的一般规律。

启功先生临写大量的梁诗正的墨迹,两人书风相似度达到70%以上,实为罕见!

为此,启功先生非常谦卑,他不止一次说过:200多年来,书法方面,我非常佩服他(梁诗正)!

一位不知名宫廷书法家,启功为啥说:200多年来,我非常佩服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