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琼花:白日青天说雾凇,一色李花三月初

 江山携手 2019-12-29

“看来不信是霜华,白日青天散晓霞。只怪野田生玉树,更与腊月发琼花。”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看来忘却腊前景,一色李花三月初。”南宋杨万里《晓霜过宝应县三首》录二

小编解诗:这是南宋的杨万里所做的一首关于雾凇的诗。但是他的名字,是《晓霜过宝应县三首》。

宋朝的时候全球的气温进入冰期,这也是引发了游牧民族侵占中原的重要原因。因为极度严寒,游牧民族为了生存,和中原的政权发生激烈碰撞。上一次的气候寒冷,是在汉朝末日,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漫长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割据。

宋朝为金国侵略并战败,政权难移。史称南宋,占据着淮河以南,江南的大部分地区。物质丰富,人民勤劳,开启了南宋辉煌的文明。但是适逢地球历史上的寒冷期,江南地区四季分明,极寒的年代,在江苏的宝应县,居然看到了雾凇的奇观。而往往这些现象,在过往的中原历史中,是在山东地带出现的冬季景观。

雾凇不是霜,也不是雪。因为下雪是从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而霜则是夜晚,在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雨在凝华作用下附着在,植物或者树干表面的白色结晶,通常霜比较薄,类似于雪花,遇见太阳升高就会化了。

那么雾凇经常的原理也和霜差不多,但是更为的奇特,因为它是附着在物体表面的乳白色或者白色的不透明的冰层,比霜更加的壮观。

而且它形成的低温条件至少是要在气温零下13度以下,低空中有大量的饱和水分,出现在雾日或者雾夜。

“看来不信是霜华,白日青天散晓霞。”正是由于雾凇的奇特厚重,所以见识很广的杨万里也感叹,不相信这是霜,因为明明白日晴天,太阳朝霞,而雾凇并没有在短时间化掉。

“只怪野田生玉树,更于腊月发琼花。”昨天还是光秃秃的树木,一夜晚的功夫,又没有雪降临,却在田间野外,看到了玉树琼花的壮丽。这是腊月的花朵,也就是说出现在一年最极寒的冬天的最后一个月。

这种非常难以见到的晴天丽日里的雾凇,让杨万里非常的兴奋。

“落木枯林一夜苏,枝枝节节糁琼酥。看来忘却腊前景,一色李花三月初。”

那些枯林,就好像小编夜醒了过来,每个枝干都裹上白色。如果忘掉了,就是隆冬腊月,还以为是3月的李花盛放。

这即是雾凇奇观。有人说在江苏扬州的宝应县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色呢?但是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来显示南宋时候的扬州地区,气温低到什么程度,但是扬州地区的空气湿度,绝对是雾凇形成的有利条件。

而且杨万里在晴天所看到的一树又一树的玉树琼花,像盛放的3月的白色李花,说明了在树上的雾凇的厚度,不是霜所能达到的。这就是南宋气温低的另一个证明。

在中国中原的历史当中,记载最多的是齐鲁地方的雾凇,也就是当时的中国的,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山东这个地方也是近海,气候湿润,若遇到寒冷的极致,很容易形成雾凇。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著名的湖心亭看雪,里面有“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是写的明末清初的杭州西湖,这里的雾凇是否是真的雾凇,还是在雪后看到的类似雾凇的雪景,值得商榷。因为雾凇很大的一个条件就是天晴。至少天空是稳定的,云气与寒冷只集聚在陆地下层。

随着全球气温的变暖,这些应该是在古代齐鲁地区见到的,冬天的雾凇景观,现在能经常见到的地方,还要往北移。

吉林雾凇当代最有名。在1987年以前,吉林雾凇称之为吉林树挂,每到雾凇来临的时节,温差是江水产生雾气,而在极寒的夜晚,形成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树挂。在1987年以后正名为雾凇。

玉树琼花,夹岸,为人两次曾经题诗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首诗真是写得好,极寒之下,生出了玉树琼花,好比人世间,艰辛之至,必有不同的回报。

让我回到南宋的杨万里。

“一色李花三月初”,就是极寒冬天带给人的视觉的美丽和心情的振奋。不要说冬天里没有花,大自然能工巧匠,总会变着方法的用美安慰人类。

“看来不信是霜华,白日青天散晓霞。只怪野田生玉树,更与腊月发琼花。”

小编胜雪为你解读中的爱和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