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从96万人中胜出的25岁男孩,究竟有什么特别?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12-29

Dear all:

如果我现在问你,你是谁,你会怎么回答?

是我的名字叫某某,还是我是某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是某某公司某某岗位的谁谁谁,还是谁谁谁的子女,谁谁谁的父母?

我们有多少身份,又有多少故事,那么在这些身份里,到底哪个才是我们最本来的样子呢?

From:二更君

做自己,是做什么?

小时候看《西游记》,对一句台词印象深刻: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那时只觉得朗朗上口,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哲学、多么深刻的命题。短短的一句话,回答了三个人生最终极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很多时候,各种社交媒体会不停地告诉我们,你要做自己,你不要活在别人的话语里,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可仿佛没有人告诉过我们,“做自己”到底需要怎么做,或者说,没有人给过我们一个方法,去想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

口红的广告可能告诉我们,你不是谁谁谁的妈妈,也不是谁谁谁的妻子,你首先是你自己,所以你要化妆、你要漂亮;汽车的广告可能告诉我们,你不要被工作消磨,你要出去走走,开上自己喜欢的车,到田野里去,到公路上去……

遇见自己的旅程

在今年心灵建设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面向大众招募的二十个行者中,有一个叫“花希”的行者,他曾是《奇葩说》的辩手,微博粉丝超过140万的KOL。他也和其他人一样,从96万多名报名者中经过三轮筛选而出。

花希说,自己去行走之初,也想过像自己这样25岁的年轻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创业成功,然后身家千万,还是读多少多少本书,或者让自己喜欢的人喜欢上自己?

花希小时候也会觉得,自我就是与众不同,可长大后才渐渐发现,当我们刻意去做到某个形象的时候,那已经不是真正的你了。为了别人夸你是“乖孩子”做的伪装,和为了维持自己“叛逆者”的形象做的伪装,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像这样的一段“探索自我”之路,如果是电影,可能会有一个“顿悟”的结局:主人公到最后,蓦然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然后神清气爽地走上新的起点,最后一个镜头还要在早晨拍,让朝阳透过挡风玻璃洒在主人公的脸上。

可生活不是电影,不是每一段路程都有结局。行程即将结束,花希说,其实人生有时候甚至不必有始有终,你自己觉得够了、可以了,那就是你的终点。而人有时候,其实没有“撑过去”,只有“撑下去”,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撑下去”让人不断地前行。


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

靠一次行走,去找到真实的自己,其实有点难,毕竟这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回答的命题。谁也没有办法告诉你,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甚至没有一个置之四海皆准的办法,让每个人都能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去认识,去经历,去有意识地专注于自己和探索自己,就像“行走”在行者们心里播下的这颗随时可能发芽的种子。

当这颗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当你有意识地在每时每刻好好感受、和自己的心待在一起,就会看见经历过的每一个真实的自己。那个让母亲骄傲的孩子是真实的,那个坐在办公室里明明很努力,但还是没办法把每件事情都做好的小职员也是真实的;在深夜痛哭的,和在会议室气定神闲的,对陌生人伸出援手的,和偶尔心情不佳变得易怒的,都是真实的。

真实的自我不是只有一种样子,看见自己的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

也许是读书,长跑者看见村上春树说,“长跑者的思维是,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的时候发现,哦,这就是我了;

也许是运动,夜晚十点,走出健身房,路过门口的穿衣镜看见大汗淋漓的自己的时候发现,哦,这就是我了;

也许只是去见一次朋友,当他告诉你这些年来,他失意的时候总有你在身边,你是个很够义气的朋友的时候发现,哦,这就是我了。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经历,在经历中遇见,遇见人,遇见世界,最重要的是,遇见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是的,这就是我,也许不富裕,也许不优雅,甚至不那么健康,可这就是我,我接受这样的我。”
当我们面对每一个自己,都可以这样说的时候,也许所有的疑惑,就都有了答案。

撰文/梦蝶

设计/蒙蒙、张阔 运营/项18

点亮“在看”

遇见世界,和最真实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