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良好实验室文化,激发研究生科研热情,经营管理者,千寻学术网

 一剑倚天寒 2019-12-30
摘 要: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环境状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规范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实验水平,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实验室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将对高校实验室文化的作用和创新方法展开探讨,目的在于有效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文化;研究生;科研创新
一、高校实验室文化的作用
(一)目标导向作用
    实验室文化是一种信念力量,其所包含的价值和规范标准能引导实验室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使之符合实验室建设的目标。融于实验室文化中的建设目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导向力,能够引起成员普遍的心理共鸣与行为反应,能够规范和统一实验室成员的行为。
(二)行为约束作用
    实验室文化是一种道德力量,以一种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行为准则来约束和规范每个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它能造成强大的群体心理压力与动力,使个体行为从众化。
(三)凝聚合作作用
    任何高校实验室都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合作体,将个人的努力凝聚成共同的努力。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寄托了全体成员的理想、希望和要求,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文化积淀,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化的认同和融合,不断地强化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信任与团结,使之产生亲近感、信任感和归属感。
(四)激励鼓舞作用
    高校实验室的制度文化,其最终目的是确定实验室任何成员都要在制度的轨道中去践行实验室的精神文化。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正规、激励、方向正确的发展态势。积极、健康、向上的实验室文化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重视每一个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所受到的激励是内在的,这种内在的激励能成为激励实验室成员创造性的持续动力。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一)满足实验室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
    1 建筑与布局。艺术性建筑与实验室合理布局既能反映实验室独有的特色,还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文化熏陶与濡染,富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意义。让实验室内的一切物质充满教育性。实验室是一个有着教育空间的育人场所,让教育与空间的紧密结合,逐步演化出实验室独有的物质文化教育场景,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建筑与布局要做到教育学与建筑学的完美融合。
    2 装饰与布置。实验室室内设备布置合理、摆放整齐;实验项目介绍、规章制度、恰当的名人名言与肖像陈列有序;利用室外墙壁、走廊张挂科学家画像、有价值的照片、图片及语录、标语等,这些都能营造出浓厚的装饰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和培养高校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 绿化与美化。优美的实验室内部与外部环境是实验室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实验室优美的环境,具有某种“强制”力量,它能“迫使”实验工作者领会它的含义,如实验大楼的严肃庄重,楼内实验工作人员充满的朝气蓬勃、为追求科学而淡泊名利的集体氛围等,都能令每一个工作人员产生相应的情绪及相应的行为。
(二)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文化
    1 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反映了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特色、能力和水平。实验室管理文化要强化“以素质为根本、能力为中心、技能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的建室宗旨,弘扬“厚德崇学、博知笃技、责实鼎新、与时俱进”的兴室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管理思想,走开放兴室之路。
    2 管理制度。要建设“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实验室要坚持开放性,其优势资源坚持向国内流动研究人员开放,积极吸收科技发达国家的高水平科技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创新性思想产生的宽松的研究环境,形成“鼓励竞争、倡导合作、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和强烈的技术创新氛围,使实验室充满活力。
(三)丰富和发展实验室的精神文化
  1 加强实验室风气建设。实验室风气是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学习、教学、科研和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经过共同努力而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是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学习风尚、创新精神和工作态度的综合效应。优良的室风是无声的命令,对实验室全体成员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2 加强实验室团队精神建设。在当今“大科学”时代,科研成果的产出早已告别了个人“单打独斗”的形式,科研人员个人之间、科研机构或高校之间以及政府间的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仅仅依赖个人的才智很难产生大的成就,尤其是面对大科学或大工程项目时,创新单元已经从个体过渡到团体,科技团体创造力已成为推动科技发展的基本动力形式。
三、如何用良好的实验室氛围提升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一)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其对本专业和科学研究的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求研究生广泛大量阅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文献,了解课题的前沿性和新颖性,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同时,导师应培养研究生广泛阅读的习惯,特别是研究生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或专著,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奇闻异事等,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好奇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使得研究生对本专业未知领域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如此,才可能激发其创新性思维。
(二)学术交流与研讨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交流与研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通过学术交流与研讨,研究生之间思想才会碰撞,才会出现新奇的想法,同时经常性、习惯性的学术研讨,可以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互动,也能促使学生主动查找文献,发现本专业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不同的学生之间才可能产生学科交叉与融合。在实验室中开展学术研讨,可以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使研究生极易产生好的想法,与实验室同学及时分享,如此可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学术氛围,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
(三)创新能力奖励机制
    人都有惰性,怎样才能保持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和研究热情,我们可以设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比如:科研成果奖励,包括研究生申请专利的奖励、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奖励、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的积极性的奖励等;根据每个人的在团队中的贡献,适时调整助研津贴的数额和年终奖的等级等等。奖励机制的考核应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导师和全体研究生共同讨论决定。另外,鼓励学生申报学校设立的各种课题,如“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等,如此有利于调动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提升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
(四)课外集体活动
    实验室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可以营造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沟通导师与研究生、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赖。实验室组织的课外集体活动应该是轻松愉快和无拘无束的,比如,打篮球、踢足球、爬山等,此类活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增强体质,加强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凝聚力;学习或科研之余聚餐或者唱卡拉OK等,是一种很好的劳逸结合、休闲放松的办法,可以减少学生的拘束感,解放研究生的思想,进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担负着实践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使命。正确了解并把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举措,加强其建设,必将成为推动实验研究生培养、发展、课题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在优势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艳芳,靳亚平,王志东.加强研究生科研管理提高科研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6:181-184.
[2]张勇.如何规范实验室研究生管理措施[J].新课程学习(下),2011,11:235.
[3]张丽红,石英爱,王建伟,翟颖仙,王医术.实验室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01:204-206.
[4]王红美,史佩京,张伟,梁秀兵.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187-190.
经营管理者 | 佳琪 | 2014/8/20 10:41:33 | 153 | 学术期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