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12-30

松阳县的美名一开始是在全国各个摄影协会中传出的。摄影师们背上沉重的相机相约来到此地,只为了用镜头带走几分“最后的江南秘境”的姿色。这些看惯了苏杭的江南城市柔情的风光饕客,好奇竟还有这样一片连绵的明清古村落,日日上演着中国耕读文化的生活面貌。

青山环绕、稻菽万顷、手艺兴盛、民俗活跃,这里满足了中国人的乡愁情怀。而在5年前,松阳还是一个地处浙西南大山深处,带着“贫困村”帽子、默默无闻的村镇。随着古建筑的修复、民俗活动的活跃、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这个江南的“理想之乡”向世人徐徐展开。

记得住乡愁的建筑

被诸多摄影家誉为“中国最优美小山村”的松阳县,曾经也有找不到发展路径的困惑。那时在松阳人的眼中,留守老人和老房子是乡村衰败的象征有些村甚至几十年也没有建过一栋新房。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松阳县三都乡清代民居的红墙与雪后的瓦片相结合,十分美丽。

然而,在很多摄影师看来,这片纯净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成就了镜头中的一种乡愁。一批又一批的爱好者慕名而来,松阳人渐渐意识到,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这些老村庄正是最大的财富。

村落里精致的历史建筑、农耕文明的完整形态、传统的民俗文化,让松阳县的县委书记王峻发现了松阳县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发挥好松阳县的这个核心竞争力?松阳县的做法是,展开一场“拯救老屋”行动。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县政府特别成立了古村老屋办事处,负责这场涉及100多个村落的改造。村民们眼看着,Wi-Fi进村了,抽水马桶也进来了,陈旧的老电线都重新改造了,并且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支持下,松阳成了全国唯一一个整县推进“拯救老屋行动”的试点县

松阳政府还从政策法规上来保护古村落,专家团队为古村落编制利用保护规划,建立保护档案,对古村分级挂牌保护,明确各部门职责,对260余个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保护利用。行动仅2年,140多幢老房子就得到了修缮。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浙江丽水松阳杨家堂村

老屋修好了、村庄风貌保住了。这个好消息通过村民们的口耳相传迅速传开了去,在外务工的子女们纷纷回到了家乡。

古村落整修好了,前来的游客也多了。不少投资人就打起了在松阳开民宿的主意。为了不让现代化的建筑破坏松阳的美,松阳县政府实施传统村落融入乡村民宿的发展战略。就地取材,维持原生态的风光和原味沧桑的历史感。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卓庐若家民宿改造前

卓庐若家曾是松阳第一家被勒令拆除的违章民宿。因为主理人颖颖的设计改造违背了这栋百年古建筑原有的风韵。那时颖颖手里已经没有了改造的资金,也不知该如何修复,急得痛哭。

在松阳县政府的帮助下,邀请到了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王维仁以及他的团队开始了对卓庐的第二次设计与改造。

古建修复专家冯立在老街的书店找到了卓庐主人在90年前对房屋建造的记录,并围绕这本书进行修复。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卓庐若家民宿改造后

卓庐的原主人曾留诗句“晨兴试验池塘水,恰与空阶一样平”。就是说把庭前水放的和空阶一样平,但当时苦于防漏技术有限,早晨蓄好的水,到下午水就漏光了。这个愿望在现代实现了。

如今,从大门到大厅,一路踏水而行,别有风味。这座百年老宅也绝美涅槃,成了当地知名的民宿。

复活的民俗活动

松阳利用建筑凝聚人心,曾经的“空心村”重新热闹起来,早已失传的民俗活动也重新复活。

今年3月,松阳乡小竹溪村“排祭”民俗活动在迎来了2万余人次后圆满结束。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排祭上准备的酒水、糕点、茶酒、绢花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排祭上家家户户准备的丰富祭品拍成了长龙,从村中心的道路延续到家家户户门口

排祭”是小竹溪人特有的一种祭祀方式,也称“摆祭”“拜祭”“送灯”。每年从农历正月十五至正月底间择一黄道吉日进行,全村以户为单位,不分贫富,家家都沿着小竹溪河的村道上摆出八仙桌,排成一列,用猪头、糕点、茶酒、绢花等供祭“徐侯大王”。

160多张祭桌前后相连,场面极为壮观。夜晚降临,村民们人手提成一盏灯笼,在街道等候。这一天,村里的几位大户还要出钱请戏班,连演3天。

夜晚的民俗活动

像这样的民俗活动,松阳还有很多,“平卿成人礼”“程路船灯”“高亭迎神庙会”构建起了“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而覆盖全县域的乡村博物馆、文化礼堂等文化建筑也为当地百姓、游客提供了精神熏陶的场所。

2018年松阳县统计了下辖县民俗节庆活动共计156个,这意味着每个月份各个乡镇都会有不同的民俗活动。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松阳县松樟村的祠堂活动

乡村中广泛存在的祠堂、宗族、家谱、契约、家庙、祭祀,是延绵不绝的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构成了传承数千年的乡土文化体系。当下松阳正摸索的,是一条以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基因温润人心,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推进乡贤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乡村和谐发展之路。

集体式的手工艺

在松阳,建筑和民俗活动考虑到的并不止是吸引游客和镜头,最重要的还是和当地的农业、手工业结合。松阳县的樟溪乡兴村,有手工制糖的传统,数百年以来,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来生产。

经过哈佛大学毕业的建筑设计师徐甜甜建造的3 000平方米的红糖工坊,具有集装箱式的顶、红砖砌成的墙、大片明亮的落地窗。让农民集中生产,保障了食品卫生和作业安全,也提升了村民收入,从2011年的8元/斤直涨到现在的25元/斤,蔗农亩均收益达1.8万元,远远超出茶叶的收益,成了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红糖工坊的集体制作

这个项目作为2016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是在乡人代表大会上投票选出来的。每年有3个月,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走进红糖工坊集体劳作,生产这一年的红糖。农忙之余,大家会在红糖工坊一起看木偶剧场。现在,红糖工坊就是当代集体生活的核心。

像这样在传承百年手工艺的同时,同时提高手工艺的竞争实力,松阳县不止一例。自从开展“拯救老屋”行动,木工、雕刻工、泥瓦工、石工等一大批民间工匠陆续归来,成为拯救老屋的中坚力量。为提高古建筑传统工匠的理念和技术水平,培养古建筑传统工匠队伍,松阳举办多期古建筑传统工匠培训班,600余名各工种的工匠参加了培训。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经过现代设计师设计的松阳新建筑

53岁的潘吴林是一位手艺精湛的木雕艺人,从事古建筑、古祠堂木雕修复,他的作品已成为松阳不少古建筑古祠堂修复的主要元件之一。木雕是纯手工活,需要不断积累和学习,行业逐渐没落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民间木雕艺人越来越少。“现在情况好转了,每天有活干不完,也有了继承人,比以前更有成就感了。”潘吴林说,随着行业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上门学艺,今年他已收了3个徒弟。

松阳杨家塘村,人称红泥古村,藏在深山里未开发的原味古村落。

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松阳尤其重视对松阳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保护”面对传承无人的问题,松阳县政府组织未就业的村民集体学习手工艺。一些手工艺品牌,县政府找到包装公司为他们进行设计,并在电商平台上宣传销售。

当游客深入松阳老街,呈现在面前的不是一条外旧内新、有物无人的“仿古街”,而是一幅货真价实、活态尽显的传统生活场景:小吃、弹棉、蓑衣、杆秤、裁缝、画像、刻章、打铁……长达两公里的松阳老街上“百工”竞放,仿佛时光倒转。

浙江松阳:只有摄影师才知道的江南秘境,手工艺让这里脱贫

松阳的手工艺人们

松阳县所打造的“理想之乡”,也是对乡村振兴理念的一种提升:文化就是乡村的灵魂。传统村落是巨大的文化遗产宝库,渗透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手工技艺,只有让这些文化基因重新注入乡村的母体,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古村落才能起死回生,焕发出新的光彩。

编辑│徐语鸿

图│毛进军 DnA建筑事务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