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羞辱”中国技术,拒帮千亿项目!今被“打脸”,主动升中国国旗

 青草地书馆 2019-12-30

有人说,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惊艳了世界。因为这座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之间的距离大大缩减,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仅需要30分钟的车程。另外,这还是一座集桥,岛,隧为一体的,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回顾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之路,从2004年3月份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再到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光是设计到建成前后,就历时近15年的时间,殊不知,这座桥从最初酝酿建设到现在的通车,其实整整历经了近35年的时间。

在这35年的时间里,我们受到过外国人的嘲笑,寻求合作的时候被讽刺......不过,现在这座桥的成功建成告诉我们:“谁都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港珠澳大桥就像是中国造桥技术的一个活招牌,但是在开始提出设计设想的时候,我们如今引以为傲的中国技术却惨遭羞辱。

当时,因为闭关锁国的影响,所以我国的各项技术和国外相比,还是大相径庭。而我们原本非常先进的造桥技术,也开始慢慢落后于其他国家。所以,当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设想提出来的时候,对我们而言是较为困难的工程。尤其是海底隧道这一技术,对我国的工程师来说,是异常艰难的。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上唯一一个深埋沉管隧道,一共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而每一个沉管的重量重达8万吨,在海底深处对接,误差只能是几厘米。

在港珠澳大桥之前,我国的沉管工程加在一起还没有4公里,而当时我国的海底隧道技术,在外国人的眼里,就是“小学生技术”。

既然真的是技不如人,那么只能将眼光投到国外,所以,身为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在2006年的时候前往韩国釜山,希望可以学习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后来,林鸣希望可以去看一看他们的装备,却被一口拒绝了。而林鸣只是被交通船载着去到项目周边转了一圈,就回来了。

在韩国没有收获的林鸣,去寻求了当时世界上海底隧道技术最为尖端的一家荷兰公司寻求合作,但是,荷兰工程师却“狮子大开口”,要1.5亿欧元(相当于当时的15亿元),才愿意承担海底隧道的技术保障任务。

林鸣回忆道,如果当时将15亿元给了他,那么就没有钱做工程了。之后,林鸣选择退而求其次,希望花费3亿元换一个项目框架。但是,荷兰人却笑道:“我给你们唱首歌,唱首祈祷歌”。

如此的羞辱将林鸣团队的尊严碾压殆尽,而感到了羞辱的林鸣团队放弃了花钱寻求帮助的想法。当谁都靠不住的时候,只能靠自己了。

没日没夜的论证,成千上百次的试验......林鸣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2013年5月份的第一节沉管安装成功,到2016年10月份的最后一节,林鸣用了3年时间顺利安置了每一节沉管。

在中国工程师交上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之后,让国外桥梁专家纷纷侧目。最有意思的是,曾经开出高价的公司还特地将林鸣请过去交流,还在公司升起了中国国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