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风华:创下治世的明君朱瞻基,却埋下了明亡的隐患

 花开无田 2019-12-30

在《大明风华》中,由朱亚文饰演的明宣宗朱瞻基,聪明、狡黠,更兼之性格上痞里痞气,再加上一身锦衣卫服饰,活脱脱的一个让人捧腹的“厂公”模样。那么历史上的朱瞻基,又会是一番什么模样,他又为大明王朝留下了什么呢?

作为朱棣的嫡长孙,太子朱高炽的嫡长子,虽然爷爷朱棣并不喜欢“腰腹数围”的父亲,但在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已经注定了他的不平凡。

在讲究迷信、天命的封建社会,朱棣曾梦见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他,并有语:传世之孙,永世其昌;也恰好此时,下人来报孙子朱瞻基降生。而当满月之时,朱棣见之便说“儿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从一个“富贵梦”开始,朱瞻基的成长几乎是一路坦途。少年聪慧,能文善武,爷爷朱棣亲自教诲,出征也是随侍左右,而且朱瞻基甚至还能以自己受宠的地位,来保护父亲朱高炽免遭朱高煦、朱高燧的打击。

那么他真的如《大明风华》中那般痞里痞气、有趣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他喜欢蛐蛐,更喜欢逗趣,曾经在深夜拜访杨士奇,杨士奇毫无准备,慌乱之下出门迎接,却又因为天黑以及老眼昏花,朝着北面便拜;而身为帝王的朱瞻基 却笑盈盈的在东边,靠着栏杆,还来一句“杨士奇,朕在着呢”。杨士奇对于皇帝此般唐突行径,自然是要拿出老臣的姿态,劝说他日后不要如此行事,可这位宣宗第二日竟还派人去问杨士奇,为何朕去你家,你却不高兴!

这般事由,在宣宗朝不尽其数。可以说这一点上朱亚文在《大明风华》中的角色定位十分真切,颇有还原历史的意味。

但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我们常以结果而言。作为大明王朝的第五位君王,明宣宗朱瞻基在承位之时,爷爷朱棣已经收复交趾、建立奴儿干都司,臣服西南边陲中南半岛,北部蒙元实力也已经被严重打击,此时的外患基本荡平;但对内部之中,也因为多年连续用兵,赋税沉重;另外藩王问题,也因为朱棣得位不正等因素被搁置。

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朱瞻基登基,伊始便开始整肃军务,而皇叔朱高煦的谋反也让他为解决建文帝、朱棣、朱高炽三朝遗留下的藩王问题提供了“口实”。在迅速派兵,合围朱高煦的乐安之后,朱高煦投降,朱高煦也被贬为庶人,随后软禁;至于三叔朱高燧,也颇为识时务,安心的交出兵权,其他的藩王自然效法,由此藩王问题得到了顺利的解决;对与朝臣的任用上,朱瞻基朝名臣云集:杨士奇、杨荣、杨 溥、夏原吉、蹇义,也都为一时瑜亮,由此宣宗朝轻徭薄赋,减少对外用兵之下,也达到了河清海晏、民富国强。这也是“仁宣之治”所为人乐道的原因,明宣宗被称作明君的原因。

但人治的封建家天下的模式,任用能臣这等事迹更多取决于统治者个人,并不能恩泽后世,只有如同解决藩王这般措施才能荫庇后人,在解决藩王这一点朱瞻基无疑是为明朝强本弱枝、统治稳固立下了赫赫功勋,但他的另有一个举措却也成为明亡的基本因素,可是说自他开始设立的内书堂,也成就了明末的党争之乱。

很多人将朱瞻基放弃交趾、奴儿干都司视为他的头号之过,其实不然。在交趾、奴儿干都司要维系统治又采用的羁縻政策之下,所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支出,对于当时捉襟见肘的政治环境而言,放弃才是上上之策,至于奴儿干都司所谓的造就了女真人的强盛,也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后代明宪宗朱见深的成化犁庭便是很好的明证。

但唯独在设置内书堂,教授太监识文断字上朱瞻基可谓是大错特错。自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朱棣健全内阁制,委任一批本地位低下的官员署理政务,这在提高了办事效率的同时,其实 也意味着文官集团实力的增强。朱瞻基要想实现制衡之术,在令太监识字之下,便将票拟的权利交于了太监,而这也导致原本朱元璋立下的太监不得干政祖训被打破,本无实权的司礼监太监崛起,诚然这些太监的权利,出自皇权,并不世袭,但在人治的模式之下,这也会导致王朝危殆,而宦官专权与文官集团之间的党争,也会随着王朝的前行,而愈演愈烈,明末的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争端,也肇始于此。

而纵容太监、宦官专权的直接后果便是,当明宣宗病笃、诚孝张皇后病笃,年幼的明英宗朱祁镇在缺少了政治依仗,听信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的话语之后,贸然领兵讨伐瓦剌也先。这也导致土木堡之变,大明二十万精锐损失殆尽 ,武官集团彻底被文官集团压制,而这距离朱瞻基驾崩不过仅仅七年。历史就如此偶然的埋下了明亡的隐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