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富)不过三代?完全错了。——一个历史故事和一个笑话

 青史小稿 2019-12-30

穷(富)不过三代?完全错了。——一个历史故事和一个笑话

有个笑话,请大家听一听。

有个笑话,请大家听一听。说是有个年轻小伙子家里很穷,却总是期望脱贫致富,但是拿不出什么有效的脱贫致富的措施来,每天去买些彩票,期望能够中奖几百万元就可以脱贫致富了,但是天天买彩票买啊买啊,老是不中奖,家里越来越穷了。有天,他爸爸跟他说:“儿啊,其实咱们家并不是穷二代。”这个小伙子听他爸爸说这句话,感觉很惊喜,心里想到:“难道是我爸爸谨遵财不可外露的祖训,家里边其实有着传家宝,只是在装穷?”他爸爸点起一支劣质香烟,悠然说道:“其实,咱们家已经穷了10多代了。”

这是个笑话,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算笑话,是符合实际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挺多。我国古语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对于穷或者富都不会超过三代这句话,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并且开始的时候认为是对的,后来逐步对生活中的大量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发现古语“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完全错的。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富必过三代”、“穷必过三代”。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必然会超过三代以上。也就是说,贫穷和富裕是会“代际传递”的,穷人要打好翻身仗,在古代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至少需要三代人以上,通过三代人的努力,能够从穷人变为富人,那是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有个历史故事,请大家听一听。

满清时期,有个江苏省吴县的“神医”名叫叶天士,据说他的医学著作颇为丰富、著作等身,他医术高明,能够起死回生,所以来让他看病的人每天都排成长长的火车,他让许多人药到病除,免除了疾病的折磨,这样的好医生,朝廷确实应该给他颁发一个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之类的奖状,或者应该安排到各大医院作巡回报告。

这位神医,其医术的精湛令人称奇,却也属于他的本职工作。可他居然医好了一些穷人,让他们由穷变富,他认为人的贫穷就是“顽疾”,应该好好医治,这就更令人叹为观止了。

神医叶天士号称能够医治百病,包括贫穷这个“顽疾”在内。有天,神医门前依然络绎不绝、脚跟垒在脚跟上,大部分人都是来看身体上的疾病的。突然有一个穷人来了,他说:“神医啊!我是来医治贫穷的,我们家好几代都是穷人,你既然是神医,就看你能不能医治了。”

神医神秘地微笑着说:“我既能包治百病,自然能把你的贫穷之病治好。我给你开枚橄榄,你含着吃,把核找块肥的土壤种下。”这个穷人照着神医的药方子去做,回去后真就把橄榄核种下了,等第二年就有棵橄榄树长高了,在这个穷人的施肥和悉心照料下,橄榄树长满了绿油油的橄榄叶。

秋冬交际之时,突然有个疾病在满城疯传,到处传染,找叶天士看病的人更多了,叶天士开了一些药之后,叫病人们没人以很少的钱去跟那个穷人买一小点橄榄叶作为药品。于是,这个穷人就富了。全城没有一家药铺有这种橄榄叶,叶天士早就料到这个季节需要此叶,在上一年就做好了准备,让那个穷人回家种上。这样,神医既医治了病人,又开展了扶贫活动,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贫穷是“顽疾”,根治贫穷,还需“另辟蹊径”,根本在穷人的主观能动性。

贫穷,自古以来就是顽疾,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根治”,但是关于对贫穷这个“顽疾”,根治起来谈何容易?正因如此,贫穷历来被作为全球性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被列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地球上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就是全球的减贫史。

上述找那个神医医治贫穷“顽疾”的穷人,之所以能够脱贫,是因为神医有爱心,而根本在于那个穷人有着脱贫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他有脱贫的内生动力,否则他也不会去找神医“治贫”了。

关于对贫穷这个“顽疾”的治疗,是个很复杂的事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