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痛胃镜中舒适化医疗,这些要点需要注意!

 麻醉MG 2022-10-09 发布于山东

每到周一的时候,门诊大厅就像开了锅一样。不夸张地说,穿过10几米的大厅的10来分钟。如果体格不好,都有过不去的可能。

那天,主任安排我做门诊麻醉。具体就是负责胃肠镜室的所有门诊检查或治疗病人的麻醉。

一大早,我就到胃镜室报道了。在检查好仪器设备和药品后,拉开了一天忙碌的序幕。

看着门口堆满的病人,我们不得不想办法提高效率。恨不得,病人一倒下就麻过去,做完立刻就拉出去。但遇到不好做的或者胃肠有病变的,还是需要慢慢做,力求诊断治疗明确。就因为这样,谁也不知道今日会几点下班。

为了提高检查床的使用率,给病人麻醉的点滴是提前打好的。打好点滴的病人,被统一安排在苏醒室里的椅子上。而躺在床上的,则是检查麻醉之后的病人。

有时候我在想,这样的设计是不是不科学?对于坐在那里等待检查的病人来说,看到病人被麻醉苏醒时的种种奇怪表现,是不是会很担心。尤其是,有的病人甚至会在苏醒过程中说胡话,甚至有骂人的。他们会不会怕暴露隐私?或者把人性的另一面展示出来?对于躺着的人来说,他们在醒来的第一时间看到一堆人看着自己,一般人都会不舒服吧。

但没有办法,由于病人太多了,医院空间有限,只能这么将就着。为了节省空间,医院这两年把办公室都取消了。原本累了可以到办公室喝杯水,坐那里休息会,甚至累了也可以趴会桌子,但这些都被取消了。

虽然我们也知道,尽管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但对于病人却是天大的事。但是这样的拥挤环境、这样的流水线作业,有的时候真的木然了。

每一个病人进来,我们都是用极快的速度把他弄到检查床上去。接心电图、接血氧、接氧气……,一气呵成。不夸张地说,内镜医生准备镜子的时间很多病人就被麻醉过去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粗暴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增加了风险,也增加了病人的不适感。虽然我们也知道这与当下推行的舒适化医疗不相符,但确实很难做到。如果把各个医院的病人平均一下,多的病人减少一半试试。可以说,怎么舒适怎么来。但这些看似无法改变的事,后来真的被改变了。

当我一如既往地给病人推药的时候,躺在检查床上的一位女病人嗷的一声大叫起来。之后,她一甩手就把她手上的点滴甩掉了。突然发生的情况,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很快,我反应过来了,赶紧找了一根棉签压住哗哗流血的针眼。

只见她恶狠狠地看着我说,你怎么给我打的麻药?这么疼!

她这么一问我,本来想反驳,但只能埋在心里。相反的,我表现得非常不好意思。一边劝她、一边给她解释。我和她说,这种麻醉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丙泊酚的注射液。它的主要副作用之一就是能够引起外周静脉局部注射性疼痛。

有关丙泊酚注射痛的机理,目前认为主要由即发痛和延迟痛两个成分组成,即发痛源于酚类的直接刺激,而延迟痛则是由于刺激成分接触血管内皮时引起疼痛介质(如来自激肽酶系统的缓激肽)释放所致。很多研究都表明,在这种药物中混入一些利多卡因是比较经济实用的减少注射痛感的方法。因此,我每个麻醉都加了一些利多卡因。但每个人的反应不同,这种办法也不能100%保证不发生注射痛。

最后,我给她解释她就是特殊情况。尽管她将信将疑,最后也做了胃镜。但这件事提示我们两点:医学的发展永远在路上,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因此一定不要和病人打包票;另外,在减少病人不适方面也永远在路上。只有我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和促进医学水平的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