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chenfh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认识与存在
2019-12-30 | 阅:  转:  |  分享 
  
在修道位不断观修空性,使无漏智力量日益增大,终成大菩提之果。大菩提
有四智相应心品:?
(一)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是转变有漏第八识聚而成。有漏第八识为现
种依持,转成无漏识后成就大圆镜智,为无漏种和佛果功德生起所依,变现
自受用身土影相,犹如大圆镜中显现种种色相。?
(二)平等性智相应心品:转变有漏第七识聚而成。此识在有漏位执第
八见分为我,是分辨自他、制造不平等的根源。转成无漏识后成就平等性智,
消除我执,内证平等理性,视一切有情及诸法平等,起大慈悲,随十地菩萨
所乐,变现他受用身土,使他受用法乐。?
(三)妙观察智相应心品:转变有漏第六识聚而成。此心转成无漏识后
成就妙观察智,善能观察诸法自相共相,能生无量总持定门,成就种种功德
珍宝,于大法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说法断疑,利乐无边有情。?
(四)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转变有漏前五识聚而成。此心转成无漏识后
成就成所作智,为欲利乐地前菩萨、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示现种种身土变
化三业,随本愿力成办种种利他之事。?
“无漏界”二转依果无上菩提,性唯无漏,因此说“此即无漏界”。漏,
是漏泄之义,为烦恼异名。无漏即没有烦恼,没有缺陷,清净圆满。?
“善”,菩提涅槃之果远离二执、二障,清净无染,尽未来际饶益一切
有情,成就无边的利益和安乐,故名为善。?
“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恒常,而是不生不灭,非有非无,超越二元
对待的法性身,即佛陀证得的法身。又因悲愿无尽,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故
名曰常。?
“安乐”,是远离一切痛苦、烦恼、执著,不仅自己得大自在,同时也
令一切众生得大自在,所以佛陀是大解脱、大自在的圣者。?
“解脱身”,唯解脱烦恼,未能成就无量功德,是声闻成就的果位。?
“大牟尼”,意为寂默,寂是寂灭烦恼,默是离言绝相,指佛陀净除二
障,圆证法性,成就无上的寂默。由此证得之身,不同于声闻的解脱身,而
是法身。?
“法”,为诸功德法所依之身,为三身。?
(一)自性身:即法身、法性身,是如来所证空性之理体,为受用、变
化身生起所依,障无不尽,德无不圆,所居为法性土。?
(二)受用身:有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两种。自受用身,是佛陀三大阿
僧祇劫修习无边胜因所感,恒自受用广大法乐,是自证圆满的实智身,所居
国土为自受用土。而他受用身则是佛陀为地上菩萨所现。?
(三)变化身:是佛陀为地前菩萨、二乘凡夫等有情随机示现的身相,
成办种种利生事业,所居土为变化土,通于净秽,是成所作智所现。?
圆满的佛果就是三身四智,能断除一切烦恼,成就一切智慧,具足一切
功德。?
2007年11月修订版
38
献花(0)
+1
(本文系chenfh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