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落落梨花雨一枝”,当乡愁遇上宋词,美地叫人落泪,惊艳了时光

 文化点心铺 2019-12-30

宛如一支悠长哀婉的歌,“乡愁”被从古至今的诗人们吟唱了千百年,直到今天依然不衰。身处异乡,羁旅天涯,游子们就像风中的纸鸢,最怕断了“乡愁”这根线。望极天涯不见家,这乡愁里,有世上最深挚的思念,有人生最无奈的伤感,有生命最牢固的牵绊。

与故乡离别之时,人们总是无语凝噎!而后隔着万水千山,唯有明月相伴。春去秋来,乡思不断,恰如春草渐行渐远。楼头凝望,西风里,愁肠断。怎堪回首?时光无情催人老,只愿乡音不改,门前流水依旧潺潺!当乡愁一次次被吟唱时,我们早已不再是那个曾经满怀梦想的簪花少年!

落落梨花雨一枝”,一曲笛声一树梨花一段乡思,当乡愁遇上宋词,美地叫人落泪,惊艳了时光!分享一首宋末著名词人张炎的《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 ,送给此时此刻正思家心切的你。全词如下: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唯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作为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历代的词选,无论哪种版本,最后都会讲到张炎。他是宋文坛的最后一位歌者,中年历经动乱,暮年离国怀乡,将整个后半生都用来吟唱一支哀婉凄凉的“乡愁之歌”。这歌声里,有一个多情才子的故国之思,有一个凡夫俗子的离愁别绪,长歌当哭,悲歌当泣!

一曲笛声断人肠!不知何故,在古典诗词里,乡愁、思念,总是会与笛声连在一起。“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千百年前,当大诗人李白听着笛声,兴起故园之思的时候,谁又知道,千百年后,同样的笛声又再次响起,同样的乡愁又再次被人吟唱。

在一阵悠扬凄恻的笛声中,词人不禁想起了遥远的故乡。他抬头张望着,朝往故乡维族方向眺望着。然而,眼前却是一片茫茫的春水。水平相接处,暝云低垂,更加令人悲伤孤独。笛声凄侧,如此画面更让人感到压抑低沉。

“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乡愁虽苦,可在浪漫的中国文人眼里,却变成了另一种唯美的诗意。冬去春来,那辛劳的燕子回来了,已经重新开始做窝了,可我思念的人却还远在千里之外。想起她时,我越发的孤独寂寞。而此时此刻,陪伴我的只有细雨蒙蒙中那一树淡淡的春日梨花。

当乡愁遇上宋词,思念便成了美的代名词。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修禊近,卖饧时。故乡唯有梦相随。”修禊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如今正是卖糖的时候。曾经,那是儿时的词人最最甜蜜的时刻。可此时,遥远的故乡只能在梦中追寻。一句“梦相随”真叫人断肠!

一场梦怎么能解人乡愁呢?异国他乡,词人自然无法安眠。一腔愁绪无法排遣,词人起身漫步江头。夜色沉沉,潮水拍岸,更添几分寂寞。朦胧月色下,一排杨柳在晚风中悠扬、摇曳。此时,家乡必定是春风十里,一片姹紫嫣红。权且折一枝杨柳归去吧,可它终非故乡苏堤上的,只能令人愁眉不展,重又添一缕乡愁。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