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岁济南籍女神颜宁:“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

 谢才元 2019-12-30

 颜宁 

“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颜宁

颜宁出生于济南章丘,6岁前她一直在家乡度过。

田间稻香疯玩瞎闹,童年烂漫四处奔跑,上树摘桃,下河摸虾,活脱脱一个假小子。

小时候的颜宁最喜欢吃的是邻家老奶奶的煎饼和灌肠,舌尖挥之不去的美味,香喷喷。

后来,她随父母搬到北京,成了半个北京人。

颜宁从小就爱学习,喜欢琢磨,喜欢一切好玩有趣的东西。

颜宁兴趣广泛,爱好武侠小说,喜欢唐诗宋词,文科一直是年级第一,目标是北大中文系。

少时有着北斗七星的夜空,常引起颜宁的无限遐想。

上小学时,颜宁很爱玩,为了回家可以出去疯玩,作业都是早早在校园里就写完了。

爸妈担心影响视力,不允许她看电视。颜宁脑袋一转,哦,不能看电视,那就听广播吧。

夜晚来临,听完广播的颜宁常常独自远眺星空,她总被星空的神秘和美丽吸引:

“当时看着星空的时候,就一直想知道,宇宙外面是个什么样子,宇宙是无穷的,什么叫作无穷,宇宙到底有没有边。”

读初中时,《西游记》风靡一时,美猴王能七十二变,看着屏幕上的孙悟空,颜宁琢磨着:

“他七十二变,可以无限地缩小,如果小到像一个分子大小,然后进入我们的细胞,他会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那时的颜宁还不会意识到,好奇心在她心里早已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本来想读文科的她,硬是被班主任塞到理科班去了,原因是成绩太好,总是第一。

原本文理科颜宁都很喜欢,理科就理科,既来之则安之,颜宁投入十二分认真继续学业。

其实无论学什么,对她来说都游刃有余。

高考填报志愿时,父母希望颜宁学医,但她心软,又喜欢小动物,根本下不了解剖的魔爪。

那时颜宁听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

她便对父亲说:“学生物跟学医差不多,没准我以后的研究能为医学提供帮助呢。”

于是,她选择了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

进入清华后,颜宁压力很大,尤其是高等数学,总怕应了那句校园谣:

从前有棵树,树上挂了很多人,叫高数。


颜宁担心到一度做噩梦,梦到自己挂科被劝退。

愈是害怕愈是紧张,完了,肯定要挂科了,期末考试那天颜宁脑袋一片空白。

没想到成绩一公布,她以67分惊险过关。

跌到谷底的颜宁霎时间阳光普照,信心满满,如此糟糕也过了,可见没什么可怕的。

数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害怕数学。

后来颜宁逐渐发现,只要踏实复习,清华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恐怖。

拍拍胸脯放心之后,颜宁开始嗨翻的大学生活。

国标舞、乒乓球、摄影、游泳,各种兴趣活动玩的不亦乐乎。

第二年,颜宁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三时,颜宁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选入自己的实验室。

入实验室之前,颜宁一度觉得做实验很枯燥。一人,一机,一天,那得多无聊。

可一旦进入实验室,完全不一样了,在试验台上摆弄烧杯、试管、显微镜,太好玩了。

甚至连等待未知的实验结果都好玩。

大四时,颜宁收到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公司的就业邀请函,那是一家拥有注册资本40280万美元的世界领先生物制药公司。

待遇优渥,多少人求之不得,但颜宁婉拒了。

“我了解自己,我喜欢做实验时的专注,但肯定受不了公司里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我喜欢自由的人生。”

最好的人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如同一只欢快的小鱼进入浩瀚的海洋,大四的颜宁不是混实验室,就是混图书馆。

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我心只在实验中。

有一天,蜚声国际的学界大神施一公到清华做讲座。

然而颜宁生病并没有去,但是同学回来后告诉她:“普林斯顿和施一公都很牛哒!你为什么不试试啊?”

施一公

颜宁当即给施一公写了一封吹爆自己的英文自荐信:

“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了……”

这么嚣张的学生可能施一公从没见过,满怀好奇的施老师决定亲自面试颜宁。

一拍即合:“好吧!你来普林斯顿!”

很快,颜宁收到了普林斯顿的录取通知,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首批中国研究生。

一脚踏入普林斯顿,颜宁眼里放金光:

“那里保留了大片的森林,还有一条运河。

秋日的黄昏凭窗望去,周围是红色、金色、紫色的树,夕阳下的湖面波光闪闪,成群的野鸭在暮色中飞翔……有时竟然看得热泪盈眶!”

除了自然环境出人意料的美,普林斯顿科研氛围更让颜宁瞠目结舌。

普林斯顿

施一公引领颜宁进入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调控机制领域,她乐此不疲。

给我们上课的大都是成就卓著的科学家,经典论文甚至课本里的很多东西就是他们亲自做出来的。

他们能把每个科学发现讲得像历史故事一样引人入胜,会让你觉得:哇!原来做生物这么好玩!”

然而做科研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要耐力。

颜宁每天只睡6小时,早出晚归,就连晚上都是枕着论文睡着的,还常惴惴不安地担心做不好。

3个实验室轮转一年之后,颜宁到施一公的实验室做博士论文。

没日没夜的钻研却始终缺少一个成果,同门接二连三地发表论文,颜宁却始终一无所得。

以前的自己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却只能坐在板凳上听导师夸奖“别人家的孩子”。

每天都处于爆炸临界点的颜宁,那段日子暴瘦30斤。

2003年1月11日,导师说“你终于会做实验了”,从这天起,颜宁的科研之路简直是开挂了。

实验节节胜利,火力全开。

2004年12月,颜宁顺利通过博士答辩。并获得2005年度《科学》杂志和通用电气医疗评选的北美地区“青年科学家奖”;

2006年10月,颜宁带两个师弟师妹,仅仅一年多时间后,就做出了实验室的第一个膜蛋白结构。

正当颜宁一路风生水起时,偶然间,她遇到了母校的系主任:

“要是你能回来任教就好了,现在咱们国家急需你这样有想法有创建的年轻人。”

颜宁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于是2007年10月,受清华生物系老系主任赵南明教授的邀请,不满30岁的颜宁从美国回到清华,成为清华副教授。

原本是教授,可层层波折下便成了副的。

不过颜宁毫不在意:“我回国是为了做研究的,又不是争职位的,我只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说话。”

几个月后,颜宁成了清华园里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

开拓膜蛋白这个前沿领域,刚建实验室时,装实验台、订购仪器试剂、手把手教学生等等,进展缓慢让急性子的颜宁直抓狂:

“大约有半年我都异常焦虑,后来步入正轨后,就顺畅得多了,感觉做实验跟国外没什么区别。”

颜宁带团队非常严格,在实验室不能玩手机,不能玩电脑,不能吃东西,必须专注于实验。

自2007年回清华独立领导实验室以来,颜宁发表学术论文40篇。

2009年,颜宁团队的成果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

2010 年,颜宁团队解析了大肠杆菌中岩藻糖转运蛋白 FucP 的晶体结构,发表于nature。

2011 年,颜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12 年更是披荆斩棘、硕果累累:

入选《细胞》子刊编委、

入选首届国际“科学家早期生涯项目”、

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获得霍华德·休斯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

获得HHMI 国际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

并再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

2013 年,颜宁获得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资助。

2014年1月17日,晚上10点半,数据结果一锤定音。

学生邓东激动异常,他跑到导师颜宁的办公室告诉她实验结果,那时的颜宁,平静地看着邓东,一言未发。

两年多集中研究、近半年全力攻关后,颜宁研究团队终于破解又一个生命科学前沿研究:

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

这是过去几十年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诸多世界顶尖实验室都曾经或正在为此全力攻关,但始终未能成功解决的难题。

在人类理解和治疗癌症与糖尿病的历程中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

5月18日,该成果在《自然》杂志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卓越背后必然是不同凡响的努力:平均每天12个小时的高强度实验,恒温4度的“冰箱”实验室,团队几百个日日夜夜地研究。

这个创造世界科研领域奇迹的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

在这个被浮躁裹挟着的社会里,竟然有着一群年轻人如此心无旁骛地醉心科研。

虽是妥妥的科学学霸,但颜宁并不是一心钻到分子里不苟言笑的科学家,她穿着打扮时尚、谈吐幽默、内心天真可爱。

这位大科学家,追剧、时评、游戏样样都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人民的名义》《外科风云》……

颜宁还是胡歌、李健、周星驰以及小马哥的小迷妹,花痴得很。

2010年11月,新浪微博刚开通,颜宁就及时‘赶时髦’发了第一条微博。

40岁生日当天,她在朋友圈里卖萌自嘲:“不惑?人家明明还是小菇凉么”。

“活在当下”一直是颜宁的生活态度,除了搞科研,生活还有许多有趣的事。

她常常会组织学生一起看电影、玩杀人游戏、唱K,甚至滑雪。

也会把学生做不好的实验做出来,然后拿到学生面前一番显摆:“你看,姐姐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做出了你们3天的工作,我觉得你们真的还没有出师啊。”

颜宁还喜欢斗嘴,饶毅的嘴已经很厉害了,然而颜宁说:“和饶毅教授斗嘴,从来没有输过。”

颜老师斗胜朋友之后,在斗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次,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学术报告会上,一位男生站起来提问,“颜老师,请问您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的?”

颜宁当即回答:“关你毛事。”

记者:“你觉得自己跟大众印象里的主流科学家有什么不同?”

颜宁又冒出一句神回答:“我不就是主流科学家吗?”

记者:你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吗?

颜宁:当然有,谁没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啊?人人都有。就像现在我想回去跟我外甥女玩。


对于故乡,颜宁却深情有加,特地录制了下面的视频:

2017年,在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时,颜宁红色短袖,踩着高跟鞋出场,让观众大为惊艳。

撒贝宁也直接说这颠覆了自己对“女科学家”的想象:你应该叫'颜值'。

除了科研和吃喝玩乐,颜宁在公共事务上也同样令人钦佩。

一次,在学院面试博士生时,一名男同事问一名应试的女生,“你现在到了一定年龄,将来怎样平衡家庭和科研?”

颜宁立即插话:“你可以不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有性别歧视的问题。你们为何从来不问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颜宁一直单身,但对于此类话题,她一概不予回应。

“我不结婚,我不欠谁一个解释。”

2017年,是颜宁学术生涯的一个高峰期。

颜宁自言:“哎呀,我今年可牛掰了!”

2017年2月,颜宁研究组在《科学》杂志报道了世界上首个真核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7月,又在《细胞》发表了更为经典的来自电鳗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结构。

钠通道是业界很多实验室都想要做的,已研究了几十年,颜宁团队以却直接收获了俩结构。

颜宁非常傲娇于钠离子通道的研究,她常说,要能做出人的钠离子通道就退休。

可见难度有多高!

同年3月31日,“世界因你而美丽 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颜宁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十年来,她早已从清华最年轻教授到影响世界的华人!

2019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41岁的颜宁又一次上了微博热搜。

一觉睡醒,颜宁被铺天盖地的短信和邮件吓懵了:

原来是她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与诺奖获得者同列。

然而就在三天前,颜宁才刚刚拿下“魏兹曼女性与科学奖”。

颜宁有很多标签一直为人津津乐道:清华美女学霸、施一公的得意门生、30岁的清华正教授、在CNS发文章如同灌水。

这一切如同奇迹的背后,是颜宁对于科研的一片初心和十多年如一日的努力:

颜宁每天差不多能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如果在攻坚时期,她甚至工作到凌晨五六点。

她追求的是:“也许学术论文只有极少数人理解,但重大科学发现给社会、人类带来的改变却不可磨灭。”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