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今年或再创新高,中国人,你为什么怕结婚?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9-12-31

民政部统计数据,自2003年起,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上涨。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登记离婚的夫妻已经有310.4万对,比去年同期多出20.5万对。按这个趋势,今年全国宣告破裂的婚姻,有很大可能再创新高。其中人口大省河南、四川和江苏,在总离婚数上位列前三,每千人离婚人数中,黑龙江、重庆和吉林最多。这些夫妻婚姻续存的时间,也和常说的"七年之痒"不同,结婚第二年,就有很多夫妻开始寻找后悔药。

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今年或再创新高,中国人,你为什么怕结婚?

与离婚率相对的,是我国的结婚率自2013年攀至9.9‰以来,已连续六年下跌。难怪社会舆论开始惊叹,"中国家庭在飞速崩溃,中国婚姻在火速终结"。中国家庭和中国婚姻,真有那么不堪一击吗?

钱钟书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也有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对于正在甜蜜爱情中如胶似漆的小年轻来讲,婚姻是关于美好未来的想象,只要迈入这个神圣的殿堂,就能一生一世一双人,举案齐眉双宿双飞。但期望越高,失望也越大。在被各种各样奇葩的恋爱、婚姻纠纷案例洗脑之后,恐婚、恐恋群体的数量飞速扩张,在他们眼中,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自己活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今年或再创新高,中国人,你为什么怕结婚?

当然,社会不这么想,你的父母、领导、同事不这么想,七大姑八大姨更不会这么想。你没结婚的时候,他们担心你找不到对象,想方设法地热情介绍;你婚姻不顺想离婚的时候,他们又本着"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原则,劝你再好好想想。

12月24日人大审议的民法典草案中,"离婚冷静期"正是为了冲动型离婚的人群设立的。这一草案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30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他们说,要再给婚姻一个机会,要给孩子一个家庭美满、父母双全的童年,可是,谁来给挣扎在腐烂的婚姻泥沼中无法呼吸的当事人一个机会,谁来给他们一个可以自由呼吸世间美好空气的人生选择?那74%选择离婚的妻子,又有哪个不曾用尽浑身力气试图挽回这段早已摇摇欲坠、只剩空壳的婚姻?

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今年或再创新高,中国人,你为什么怕结婚?

中国的婚姻,究竟有多脆弱?有数据显示,在离婚纠纷中,近8成的人是因为感情不和。可感情不和,却是一个非常虚无缥缈的词。性格相冲,你可以说是感情不和;一方出轨,也可以说是感情不和;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更是感情不和。至于,有多少夫妻的感情不和是感情基础深厚的,多少是感情稀薄轻轻一碰就碎的,我们不得而知。唯一能确定的是,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沟通成本比生活成本还高,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能走到白发携手看夕阳的爱情,弥足珍贵。

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今年或再创新高,中国人,你为什么怕结婚?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羡慕过去那种细水长流的感情,因为过去的生活简单,虽然有压力,但人大多纯粹,没那么多的心眼。谁不想要一路白头的婚姻,可是在走进婚姻的时候,也没人知道,那么阳光活泼的少年,会变成油腻的中年大叔,那么清纯美丽的少女,会变成围着锅台蓬头垢面的的唠叨大妈。当现实将你从理想的梦中揪醒,你会看到,婚姻不只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还有房子、车子、孩子,男人手里没有票子,就养不起一大家子,最后还落得被老婆骂你是个骗子。

一线城市成为当下的离婚重灾区,就是一个极其鲜明的例子,除了平常家庭的生活压力、婆媳矛盾,房子更是他们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2006年开始,北京的粗离婚率从1.5‰上涨到 3.2‰,翻了2倍还多;上海2009年离结率还是32.2%,6年之后就飙到了54.1%。这背后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房子。

离婚率连续15年上升,今年或再创新高,中国人,你为什么怕结婚?

每个丈母娘在第一次见未来女婿的时候,都会问对方是否有房,有则还好,没房,你拿什么养我女儿?房子,是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算是假离婚,也得多赚几套房。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钱或许会贬值,房子不会。至少在最近几十年里,房子仍将是多少人手中的香饽饽。但买房有多难,也是多少人心中的痛,为争取美好未来做出离婚这一艰难抉择,有风险,不过值得。

人们都乐见他人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也都希望自己的家庭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可虽说夫妻俩"床头打架床尾和",也有实在调解不了的时刻。与其隐忍求和,不如跳脱藩篱,是如今很多人的选择。毕竟,自己在婚姻中受的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旁人又怎能理解半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