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拍摄时要“优先保高光区域” ?【第03期 三分钟聊摄影】

 老瓜yy7q62z0bm 2019-12-31
大家好,我是姜老师。公众号新增了一个小栏目【三分钟聊摄影】,每期一个摄影小知识,作为咱们课程商店正式课程的增补,帮助你轻松玩转摄影。

为什么拍摄时要“优先保高光区域”

大家好,我是姜老师。

今天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难度不小。曝光黄金法则:优先保高光法则。

什么是高光区域?
顾名思义,高光区域就是指的一个画面中最亮的那个接近白的区域。在风光照片中,高光区域一般是天空、被太阳照射的最亮的那片云。在一幅人像照片中,高光区域可能是背景的逆光光源,或者人脸上被直射光照到的额头或鼻子。在拍摄中我们的曝光数值,应优先考虑高光区域,优先保证高光区域不能过曝。
2张案例图
下图是2张未做修改的raw原片。


图1  没有优先照顾高光区域的天空部分,只去考虑石头和海面的亮度是否合适,造成天空部分严重过曝,天空层次损失殆尽成了纯白的一片。
图2  优先保障高光区域不过曝,但是作为重要主体的石头和海面比理想中的亮度暗了一些。表现为曝光不足约2档。 
似乎这2张的曝光都不理想 ?不是曝光不理想,而是现实中的客观光比有些大,但是通过图2观察,可以看出光比虽然大,但是尚在raw宽容度之内,光比小于12档,不用曝光曝光HDR,只拍1张也可以搞定。这时候就需要做一个选择,曝光优先保亮部 ?优先保暗部 ?

如果优先保暗部,高光区域后期调整

优先保暗部,得到的就是图一,高光区域严重过曝为纯白。我们将这张照片的raw格式用PS ACR打开,试图压低高光试试:


在风光和很多其它题材中,大片面积的死白或死黑,是曝光上的大忌。这种优先保暗部,或说是对高光区域不管不顾,是初学者经常采取的方式。其实我很清楚,并不是初学者们故意放弃了高光区域,而是“压根儿就不知道应该优先照顾什么”。来源于对测光模式、光比、直方图、宽容度和后期的缺乏了解。

如果优先保高光区域不过曝,暗部后期调整

请点开上图与下图,仔细对比一下。显而易见是下图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调整提亮暗部,暗部细节挽救回来了,高光区域的天空层次也没有损失。



原因与结论

原因:
数码相机的CMOS在对高光和暗部的记录上,与过去胶片银盐颇有相似之处。如果在拍摄的时候,就把高光区域过曝,即所有细节全无,不管你拍摄什么格式、用什么软件,不管你怎么调整都无法挽救,高光部分的细节根本就无法记录在原图中。但是如果欠曝为较暗(当然不可以过分欠曝为死黑),即便看上去接近死黑,后期调亮尚有余地。你可以理解为,数码相机的CMOS对暗部的可调整幅度,比对亮部要高很多。简单说就是,拍暗了还有救,拍亮了拍白了无药可治。

结论:
如果拍摄时,不管因为任何原因,无法或无需使用渐变镜或包围曝光控制光比,想要一张拿下的话,必须优先保高光区域不过曝。这是毫无疑问的正确做法。

图2的简单调整

下图是用优先保高光区域的图2简单调整的效果。



这不是完工的后期,通过截图你可以看到,我只在ACR里用基础工具简单调了一下,调亮了暗部,调整了一下色温,用ACR画笔简单提高了海水、提高了远处尖礁石的反差、提亮了近处礁石的顶面。根本没有进入PS,也没用PS进行任何更细致的处理。

本文,除了提醒大家一定要优先照顾高光区域之外,我另外想说的是,摄影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同等重要。根本没有前期至上或者后期制霸那一说。单维度看问题,那是缺心眼儿的方式。

【附说明】  眼尖的同学可能会看见,我这张照片用了个“奇葩的曝光参数” ,居然是 F4 的光圈 ... ...  F4  ISO100  1.6秒 ,这是我正式拍之前,试拍几张用来看一下1-2秒左右的慢门下海水雾化程度的。正式拍摄是在15分钟之后太阳更低的时候,那时的光比变小了,不适合拿来讲今天的优先保高光这个课题,所以我拿了这张试拍的照片。为避免曝光参数上的误解,特此说明。



我是姜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