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寥斋 2019-12-31

众所周知,简·奥斯丁是英国19世纪一位举世公认的经典作家,虽然她一生仅仅创作了6部作品,但她在英国文学世上声望极高、经久不衰,她还被称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

简·奥斯丁的小说没有激情澎湃或是自怨自艾,伤感无助的描写,而是为读者娓娓道出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家常琐事和姑娘们的爱情碎碎念,她的作品真实细腻,能直接触动读者的心灵。

此外,简·奥斯丁突破了那些“傻白甜配霸道总裁”或是“婚姻不满红杏出墙”的虚幻爱情,讲诉了女性通过自身的聪慧和美德得到真爱的现实与励志,同时她的作品还有一些实用意义:现实社会是客观存在的,你无力改变社会,但可以换个方式忍耐,改变自我适应现实。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尽管过去了200多年,但如果你细细品读奥斯丁的6部作品,你会感觉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好像在谈论你自己或是身边的她们的故事。

简·奥斯丁的作品创造了女性内心渴望的聪慧的知识女性的角色,而这些女性角色又遵从现实生活的法则,活得潇洒通透。

所以一大批的女性组成了简迷的核心主力:

· 当一个女孩的床头摆上了简·奥斯丁的小说,就说明她已经长大了。· 一个名为“北美简·奥斯丁协会”的组织,她们中的大多数读者都是成年女性,这些读者每年都会举行主题聚会。她们聚在一起畅谈从奥斯丁那里得到的感动。· 摄政王15岁的女儿觉得《理智与情感》中的妹妹和自己的性格非常相似。贵妇lady vernon向友人表示,《曼斯菲尔德庄园》不仅是小说,更是家庭乡村聚会的真实历史。诗人拜伦的妻子Anne Milbanke 评价其是“现阶段最时髦的小说”。

简·奥斯丁从来都不矫揉造作,更不会哀伤自怜,她做到了感同身受,她能触摸到女性的内心世界,读她的作品就如同与她面对面的交谈 :爱情需要理性的判断,需要在现实的良好土壤中开花结果。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一、在爱情和金钱的关系上,简·奥斯丁理智的就像个哲学家

对待爱情:

女人是感性动物,她们习惯于从感官认知和心中所想出发,不会更多的考虑客观因素和现实存在,也就是说女性更善于感情用事,多愁善感,容易情绪化。

著名的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 曾提出过重要的“两个系统”理论,把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比成两个不同的系统,命名为系统一(system1)和系统二(system2).系统一代表的是快速地、自动化地、情绪化地、不假思索地处理信息。它是一种“不费力”的认知方式,它更像是人们的感性系统。而系统二代表的是逻辑性地、慎重地、有意识地处理信息,这是一种需要付出努力的认知方式,它被认为是我们的理性系统。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Kahneman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两种系统,只是有的人更依赖于直觉的、感性的系统一,有的人则更依赖于理性地、缓慢的系统二。

而大多数的女性在处理生活中80%以上的事情时,都是习惯依靠直觉和情绪的感性系统。她们在做选择时被情感驱使,总是“不由自主”,但这种不由自主常常伴随着事后的懊悔和自责。

相反,理性是一种更加成熟的认知方式,理性的人有很强的主动控制力,能克制自己的冲动、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所以奥斯丁笔下的人物所自带的理性光芒让大多数女性望尘莫及。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如《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她从没有伪装自己的身份,她喜欢爱德华,但不会冲动行事,当她从旁人口中得知爱德华与露茜的订婚消息后,她没有兴师问罪,而是冷静分析,感觉事情蹊跷多疑,于是多处打听,揣摩露茜的一言一行,最后跟爱德华的详谈中得知只是一场误会。

再如《劝导》中的安妮·埃利奥特,她同青年军官费雷德里克·温特沃思倾心相爱,但因家人的反对,安妮出于谨慎,忍痛分手。八年后,她们再次相遇相爱,回顾这段坎坷的感情时,安妮并没有怨天尤人,责怪抱怨,而是特别理性地分析了其中的是非和责任的重要性。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对待金钱:

奥斯丁认为金钱不是爱情与婚姻的决定因素,绝对不能为了金钱委曲求全,更不能出卖灵魂,但也不能迷恋没有任何物质支撑的爱情。就如她所说:“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所以她在第五部作品《爱玛》中塑造了一个富有、聪明的人物爱玛,并认为:“一个独身女人如果收入微薄一定非常可笑,准会惹人讨厌。不过一个富有的独身女人从来都受人尊敬,可以像任何人一样有理性,一样愉快。'

奥斯丁注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但她不排斥金钱的实用性,她也赞同“钱财是生活安定的保障”,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她借埃丽诺之口提出:“高贵与幸福是没有多大关系,但是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却很大。”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奥斯丁活得实在、接地气,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她认为收入微薄往往使人变得心胸狭窄,性情怪癖。那些只能勉强糊口、不得不生活在一个通常十分卑微的狭小圈子的人,很可能有狭隘又暴躁。

所以她的理念是:'爱情是值得追求的,金钱是不可或缺的。”

对待现实:

女人们往往会把爱情这种东西幻想的太不切合实际,她们认为爱能战胜一切,比如贫穷、道德、礼教束缚。但结果却是自欺欺人。

而奥斯丁能用客观与理性的眼光看待现实社会这个大环境,她既没有排斥、讽刺现实的无情,也没有对在现实中屈服的女性报以同情与怜悯,而是提倡爱情与婚姻要遵从社会法则,个人的发展要与理性相结合。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所以她所描绘的:乡野农妇的狭隘与攀附、没有家庭背景的大龄剩女的无奈与屈服、贵族心中的门当户对与偏见、家族压力下的私定终身,追求爱情自由与平等的知识女性。这些场景无一例外都是在合乎法律,社会主体认可的前提下进行的。

此外在奥斯丁作品中关于乡村风貌、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细节描写中,都或隐或现地透露出她的理性。

就如《简·奥斯丁:博弈论者》一书中所说:”简·奥斯丁书中大小人物行动背后,总是充满了策略性思考、决策分析等博弈论技巧。'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二、简·奥斯丁激发了女性的希望感

希望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并且也许,是这个世界所能提供的最大的幸福,——塞谬尔·约翰逊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何为希望感:

希望感是一种信念——相信未来会比现在更好,同时相信自己有一定的力量去实现这一点。心理学研究发现拥有希望感的人,她们会觉得未来会更好,她们有一定的目标和愿望,还有一套实现目标的策略,同时有强大的动力去实施这些策略。

重要的是希望感是一种会蔓延的情绪,如果你和充满希望感的人待在一起,会大幅度提高你的自信和积极情绪。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所以简·奥斯丁利用亲身经历和文学作品激发了女性对爱情和生活心怀幸福的希望感。

我们都知道简·奥斯丁终身未嫁,她20岁的时候与穷小子勒夫罗伊相爱,但是双方的家庭都希望她们能与富贵人家结亲,无奈下两人分手,奥斯丁的这段恋情也就此夭折,把婚姻一定要建在爱情基础上的她选择了独身到老。

但奥斯丁并没有因为自己感情的不如意而伤悲叹息,更没有怀疑和斥责爱情,而是把更多对感情的美好和幸福婚姻的情感注入文学作品中。

爱情终究是美好的,她一直坚信这一点,所以她的6部作品成就了十余桩婚事,她让广大女性看到了幸福的希望和温暖,而小说中的女性克服了自己内心的偏见,冲破了贵族门第的旧俗,感化了专制的父母,最后都有情人终成眷属。

简·奥斯丁:理性的情感需要现实的土壤孕育

没有激昂的言论,没有虚伪的规劝,简·奥斯丁用自己平实的作品让在爱情中困惑、犹豫的女性心存美好的希望,激励她们勇敢追求爱情,也祝愿每个人都能爱情圆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