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父母给我发了十几张照片,我才知道他们去旅游了。工作忙碌,我答应陪他们旅行的承诺,一直没能兑现。有些惭愧,我马上点开大图,却愣住了。照片中,原来不仅有父母两人,还有小姨和小姨夫、舅舅和舅妈。三对老人并肩站在景区的一块大石头前,笑得合不拢嘴。他们是什么时候约定了这趟行程?之所以惊讶,是我在那一刻突然意识到,我的父母不仅是我的父母,还是别人的兄弟姐妹,是小舅的三姐、三哥。在此之前,我好像很少注意到这点。我们会天然以为父母生来就是父母,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青春、爱情、梦想,这些与我们没有交集的部分,就像一个天然的盲区。一个同事说,有次跟父亲参加他们战友的聚会。在KTV里,父亲和战友们点了《军港之夜》。几个五六十岁的人,边唱边动情地摇晃身体。同事说,灯光下的父亲看起来很浪漫,又很陌生,他从没见过父亲的这一面。父亲沉默寡言,曾对他提过一些当兵的经历,但都是只言片语。那一晚,当《军港之夜》响起,他才意识到父亲真的当过兵。还有一个同事说,今年父亲节的时候,她看到妈妈发了一条朋友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只能把对你的思念埋在心底。”妈妈口中的你,是同事的外公,外公去世十多年了。看到这句话,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妈妈也是一个女儿,也会想念父亲。的确,我们很少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卸下父母的身份,他们仿佛是一个陌生人,过往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欲,和我们都有距离。当父母提起“想当年”的话题,我们才有机会抽出他们人生的线头。想到这,我再次翻开了手边放了好久的一本书,骆淑景的《第84封情书》。骆淑景是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人,所以私底下,我叫她骆妈。我们因为故事结识,很多读者都知道她是真故的人气作者,《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被偷走的情书》《请回答1977》……都感动了很多人。骆妈经历过忍饥挨饿的童年,青春被大时代裹挟,和爱人也相濡以沫地走过了30年。回溯前半生,骆妈记录下自己的故事,于是有了这本《第84封情书》。每次翻开这本书,我好像穿越了漫长的时光隧道,回到了父母的青春时代,可以完整、细致地观察父母那一代的生活,甚至还会戳破许多误解。你可能想不到,口口声声不让早恋的家长,当年初中时就暗恋班上的体育老师: 恋上体育老师后,我非常想引起他的注意。于是上早操时,我就故意踩前面同学的脚后跟。一踩,前面同学就停下来勾鞋,队伍就乱了。体育老师发现是我在捣乱,就大声训斥道 :“你咋回事?你一个女同学,还这么调皮?”下一次,我又踩同学脚后跟了,体育老师就让我站出来,“你,站出来!”受到他的批评,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心里暗暗高兴。 父母的恋爱方式,也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爱得朴素、笨拙,也带着一种纯粹:
大志给我来了第三封信,15页。他像小学生一样认真,谈他对诗歌的追求,他在黄河岸边的家乡,还有大红枣,什么媳妇枣、婆婆枣、灵枣、木头疙瘩枣,介绍得像一篇说明文。我暗自发笑,心想,这个傻瓜!有时我们像两只俏皮的小鹿,头羝着头,长久地互相对视。我看着他瞳仁里的我,他看着我瞳仁里的他,嘻嘻傻笑。 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微信,只能靠信件传达思念。每封信之间的漫长停顿,都是情意的不断发酵:
大志给我寄信,不惜代价,两毛钱的邮票他贴了4张,他要挂号,他怕信丢失。我又写信指责他的傻气。有一次,我弄到两本文学名著,《红与黑》与《忏悔录》。看了以后,我把书邮去让他看,他看了以后又写了一大篇读后感并邮来给我。这次的信,不但超重,还挂号,结果一下子贴了4张两毛钱的邮票。我觉得他很傻,又写信数落他。 这之后,就是长达30年的漫长相伴,磕磕绊绊,又不离不弃:
兜兜转转,磕磕绊绊,转眼结婚已经30年,吵吵嚷嚷的两个人,有一天忽然发现,过着过着,父母相继离去了,儿子远走高飞了,兄弟姐妹也都各自忙各自的了。最后的最后,能够陪伴你到地老天荒的,只剩下那个你恨也罢憎也罢,却不弃不离站在你面前的他。 这是骆妈对他们那一代人爱情的总结,也是父母爱情的真实写照。没有戏剧化的山盟海誓,只有充满烟火气的一日三餐,还有逢年过节的一句问候:
今天是七夕,我在外面很高兴,祝你和儿子也高兴。我们现在才吃过饭,室友提醒七夕了,于是给你发个短信。 当然,骆妈的这本书不仅写了我们父母这一辈的爱情,更完整、细致地记录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成长经历和时代风云:物质匮乏的童年,被革命浪潮裹挟的青春,77年恢复高考……因为特殊时代的特殊经历,他们的世界观,他们对爱情、工作、生活的态度,都自然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80后90后迥然不同。 因此这也是我读本书的一个重要收获。当你真正触摸到了他们的人生和时代后,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当再面临两代人在工作、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分歧时,你就更能理解他们的选择和坚持。我们经常会抱怨父母不理解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我们又对他们的人生了解多少呢?《第84封情书》是一个我们去了解父母人生的窗口。当然,除了自己看,我更建议你把它当成送给父母的新年礼物。再过几天就2020年了,父母也将进入花甲之年,回忆就变成越来越重要的财富。所以,送他们《第84封情书》,让父母穿越三十年时光,动情回望青春,回到他们最好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