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古村落:孟格庄,漫卷历史风尘的“大书铺”

 古稀老人赵 2019-12-31

图片

图片

作者:杨新刚

随着山东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揭榜,招远古村落的文化价值日益为人重视,尤其是在印刷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孟格庄村呈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光绪年间,胶东地区的雕版印刷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庞大、历史悠久的“诚文堂书铺”,成为这一地区私人书肆的中心。

“近代江北出版业摇篮”

“孟格庄村是胶东印刷出版业的鼻祖诚文堂书局创始人刘金桂和印书出版业巨头诚文信书局创始人刘作信的故乡,堪称中国近代江北出版业摇篮。”招远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招远辛庄镇孟格庄村,由孟姓创自元初。明洪武年间,刘氏始祖刘锡从四川来,在孟格庄定居,清代中晚期,刘锡第十代孙刘金桂,于胶州开设“诚文堂”书铺(大书铺);刘锡第十二代孙刘作信在潍县创办了“诚文信”书铺(二书铺),成为孟格庄极其重要的两位人物。

道光年间,“大书铺”创始人20岁出头的刘金贵,开始以挑担卖书笔为业,足踏遍及招远、黄县、栖霞等地。后在胶州开设“诚文堂”书局,经营印刷和出售图书,生意兴隆。后于青岛、济南、即墨等地设分号。当地俗称“诚文堂”书局为“大书铺”。刘家子承父业,“诚文堂”书局传至第三代。1936年,济南“诚文堂”书铺倒闭。青岛“诚文堂”书局,坚持到1950年代公私合营时期。

“二书铺”创业人刘作信,在胶州“诚文堂”书局当伙计时,结识一位南方巨商,相交甚厚。光绪元年(1875年),辞去书局职务,筹措款项,在潍县开设“诚文信”书局。后南方商人到潍县,二人合作,生意越做越兴隆。“诚文信”书局被老家群众称为“二书铺”。其后人经营的“诚文信”书局鼎盛时,与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都有密切业务联系。烟台、龙口、黄县、哈尔滨、北京、天津等地都分设了“诚文”字号的书行。其中以在安东开设的分号最盛,曾在天津与同乡合作创造了著名品牌“驼鸟墨水”。至今在北京西单仍有“诚文”字号的书店。各地图书馆收藏有“诚文堂”“诚文信”版本的图书。

“从历史文化内涵来讲,孟格庄是清中叶以来,堪与潍坊杨家埠、天津杨柳青等年画制作民俗文化中心村落相媲美的华北书籍出版雅文化中心,具有非常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对于研究中国近代雕版印刷向现代印刷业转变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招远市旅游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图片

独具特色的胶东“小北京”

孟格庄村的“大书铺”和“二书铺”两家书局不仅为我国特别是胶东一带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在家乡村落里留下了大量的清末精美住宅,彰显出书铺人“地偏香界远,心净水亭开”的别致心境。

走在孟格庄干净古朴的街道上,错落有致的民居,青砖、灰瓦,明显有别于当地寻常民居,一股浓厚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现在,孟格庄村保持原有风貌的村居70余栋,多为清中晚期建筑,成方连片,街巷纵横,颇具规模。大书铺的住宅主要集中在村落的东北,二书铺在东南,不仅地理位置相近,而且风格一致,这两片故居,由三条南北长街和六条东西短街相交连接,共计120余间。其他故居散落在村西。

这些建筑特色,除了胶东地区少有的精雕细刻的木雕(代表门簪、花格窗等)、砖雕(代表墀头等)、石雕(代表门枕石等)“三雕”之外,还保留有京味儿痕迹的主要有门楼上的装饰,如许多门楼的梁是一圈圈仿照木头的年轮彩绘的,乍一看,还以为那是天然纹理。有的门楼上还保留有彩画,这些京式彩画除了具有装饰作用外,还可增加木料的防腐防蛀性。此外,瓦做、挑檐石、鹰嘴石、拴马石、门口的“泰山石敢当”等建筑特色,在烟台地区比较少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孟格庄村所有现存故居里面,以刘重先在洋灰胡同修建的客屋最为豪华。此屋,大门朝东,建筑风格中西合璧,青鱼鳞瓦、门窗彩色玻璃、花岗岩石顶拱、青砖雕刻、彩釉瓷砖等等。这座在当年堪称豪华的客屋,是典型的近现代中西风格建筑,至今虽已经历逾百年的风雨,保存还是较为完好,尤其那彩绘的瓷砖照壁,仍然光彩照人,欧洲风格的大街门和石墩、石几,也风韵依旧,犹在向当今的世人显示着当年二书铺的富贵,如此民间建筑,胶东半岛一代绝无仅有。

所有这些主要以京式三合院、四合院为主的建筑群,簇拥一起,俨然一副北京清中末年间居民片区的风貌,因而被誉为招远“小北京”.

图片

留住历史的乡愁

“目前村子有200多户、600多口人,基本以种植果树和外出打工为主,老房子里基本都有住户。”村口一位七八十岁的白发老人告诉笔者,由于经过民国时期战乱、“文革”时期的“破四旧”两次大的破坏,以及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村民先后对所居住的老住宅进行翻新和改建,程度不同的破坏了原有建筑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了解发现,整个村子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鲜有年轻人出现,有些老房子虽然看上去古韵犹存,但很明显已是久无人住的老院落。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好多中国农村正在不可逆转的走向空心化,越来越少人居住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极有可能被无情地古董化、文物化。就拿孟格庄来说,原住民越来越少,那它的那些老房子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孟格庄的未来在哪里?

“俺们村被列入政府保护村了,每个老房子都编了号,政府专门拨款对一些老房子进行修复,村里还建设了旅游中心,供人们前来参观。”了解情况的村民介绍说。

图片

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孟格庄村古村落申报和保护工作,统筹规划、多措并举推进古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虽然也存在一定的保护经费投入不够、古村落自营和保护能力较差等问题,但村子的整体状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当地村民和老房子住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得了很大的提升。

保护好,利用并发挥好古村落独有的文化价值,需要在古村落利用理念、政策、法规、运作和监管等方面不断创新、完善,确立综合全面的保护战略。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