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米医生及其三甲医生团队,走出体制,创建了素问中医医生集团,素问也是中国医生集团联盟成员中首家中医团队。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中医在今天这个时代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中医这么古老的一门祖国医学如何互联网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如何应对呢?” 在12月7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上海交大非公医院经营管理研究所指导,《看医界》传媒主办,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华润医疗医生集团、海尔产业金融、企鹅杏仁集团战略支持的2019上海医交会(第二届全国医交会—2019中国品牌医疗合作交流大会)上,诊所赋能专题演讲环节,素问中医诊所创始人米医生在《互联网+中医诊所的运营管理》分享中提出了这些问题,并用素问的独家探索做了解答。 2016年,米医生及其三甲医生团队,走出体制,创建了素问中医医生集团,素问也是中国医生集团联盟成员中首家中医团队。 现在中医遇到很多问题 米医生认为现在中医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西医的普适社会环境下,中医变得比较小众。而不少公立医院的西医开中药,按照循证医学,清热解毒、抗病毒、杀细菌,经常违背中医用清热解读药的原本思路。 再比如,在针对中医的评判方面,也存在用西医的标准诊疗方案来评判中医的症状,所以,中医的生存环境并不太好。 另外,中医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不求诊费,医生自身劳务价值严重偏低,在医药当中寻求利润的模式也非常不合理。还有中医人才的问题,特别是走出体制的医生,并非医疗技术非常过硬,就一定能适应市场化生存。米医生建议医生在体制外生存,要锻炼强大的综合能力,比如交往能力、接待能力、抗压能力等,要排除仅仅是一个医生的定位,还应该是一个管理者、创业者的思维。 中医团队如何互联网生存?40万粉丝保证落地诊所当月盈利 据介绍,素问中医门诊做了很多线上线下结合的构架,包括线上教育、线上问诊,还有辅助诊断的AI系统,以及数据分析与客户引流。 关于如何拉新、留存、转推介的问题,米医生介绍了素问的经验,从最早的平面媒体,到后来的自媒体内容平台矩阵,素问大部分的客户都是从这些媒体引流而来。她坦言,线上的咨询交流网络流量,是线下所有获客的保证。 如何保证连锁诊所的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盈利能力都能够达标呢?又如何快速形成规模化效应呢?米医生坦言,素问的线下门诊,选择了一些在西医看来不那么有效的病种,诸如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腺肥大等,作为素问的优势病种。 在系统搭建上,素问做了门诊预约系统,还有官方公众号、微信粉丝群,以及应用小程序、医生端的APP等。 据悉,素问在线下门诊落地的当月,就可以产生盈利,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米医生表示,这是因为事前素问团队就做了充足的拉新活动。团队比较重视客户的引流,至今所有的客群都不是付费获得,而是线上运营,从线上引流到线下,通过一些拉新获得新用户,转化为诊所患者,留存以后,通过一些线上运营,成为素问的铁粉。然后是转推介,最终达到增加运营收入的目的。整个留存的关键是建立诊所的信用体系,这个信用体系是综合创造的,包括线上长期的教育和轻问诊的咨询,提供功能性商品,线下的实体门诊配置泛健康的解决方案,构成多重闭环,搭建了信任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