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城事]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的爱情与社会梦想

 hyd129 2019-12-31

孙中山上海故居轶事

孙中山和宋庆龄在上海合影

    2010年3月12日,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八十五周年纪念日。史料记载,孙中山先后二十七次来到上海,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上海定居时间长达九年,上海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

    孙中山曾经在上海的居所中,最富传奇色彩的是位于当时莫利爱路二十九号(今香山路七号孙中山故居)的寓所。在这里,不仅有孙中山与宋庆龄“精诚无间”的爱情,孙中山在这里还对其四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作了“集大成”式的总结,并重新阐发“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归国华侨集资赠固定寓所

    从繁华的淮海中路沿思南路往南而行,经过第三个路口便到了香山路。虽只有几分钟的距离,但在这里,行人已觉远离了大都市的尘嚣。一栋栋红瓦古墙的老牌小洋楼,在初春的阳光下,露出它们精致的耳窗。我们透过路边黑亮的金属围栏,似乎能隐约感觉到这些洋楼近百年来沉淀着的历史气息。

位于幽静的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外景

    香山路是个富有诗意的路名,这条背静小街,原来还有个颇具艺术气质的名字——莫利爱路。1914年,位于卢湾区西北部的这条小马路诞生,该区域在当时法租界内,当局就以法国17世纪作家莫里哀(今译)的名字命名这条街道。

    历史就是如此巧合,这条街道恰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及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陈独秀、何香凝、柳亚子、赵丹等近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历史的印迹。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驻上海办事处,人称“周公馆”的地方,也紧邻这条街。而在这条街上,吸引许多名人志士慕名而来的,当属位于香山路7号的孙中山故居(香山路以孙中山故乡香山,即今中山市而命名)。

    这是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房,屋顶上的洋红色鸡心瓦鲜然在目,楼前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三面围绕着冬青、香樟和玉兰等树木花圃,故居朝北的一面靠香山路。目前,室内的陈设是1956年宋庆龄按原来的模样布置的,绝大部分是原物。通过原物,这栋两层小洋楼似乎时刻再现着这位革命先驱当年为国操劳的真实情景。

    一生革命不为私己,孙中山虽曾20多次来到上海,但长期没有固定寓所。1916年5月,已在日本完婚的孙中山与宋庆龄回到上海,连一处正式住所都没有,处境十分窘迫。1918年,四位加拿大归国华侨,从原准备在沪开化妆品厂的股本中抽出一笔钱,买下了莫利爱路29号住宅送给孙中山。孙中山推辞不得,收下了这份珍贵的礼物。

    1918年7月4日,盛夏溽热的空气笼罩了上海。莫利爱路29号二楼靠南书房的窗户敞开着,一位精神饱满的中年男人,正执狼毫毛笔书写家书:父离省城后,到汕头……再由汕头乘船、过厦门,到台湾基隆港转船,到日本……廿三日由神户乘船,廿六日抵上海,平安登陆。现住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

    此时,孙中山正式住进他在上海的固定寓所。在这里,孙中山完成了其革命思想和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