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清明镜 风洗尘埃——方向2019年新作

 涤砚堂 2019-12-31

01

山水画中情境、意境是如何表达的?在当代语境中它们的存在是否还具有意义?  

(摘自博雅精妙 · 第三回 · 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方向发言)

     王昌龄在《诗格》中将“境”分为三类:物境,情境,意境。用在山水画的审美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情境和意境是画家物我相融会意应心的结果,是“受之于眼,游之于心”的难能可贵的精神体验,它需要画家亲身去自然中体悟对“情”对“意”的理解和解读,并将它作为画家的审美理想结合到自身的绘画语言实践中。一直以来,情境、意境都是山水画创作的核心诉求和山水精神的内在体现,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代的语境中都具有重大意义。没有情境、意境的山水画作品就是一副没有精神的躯壳。

2019年 《武隆》 136X340cm  方向

武隆 局部

2019  迷城  180X145cm   方向

迷城  局部

2019  大亚湾180X145cm   方向

2019 热带180X145cm   方向

     山水画中情境和意境在审美追求上有着一致性,而传达给观者的观感体验上又有差异性。

     情境相对于意境更偏向于阐述“场景”式的表现,画家带着诗意的眼光去体验世界,画家将他的情感倾注于和自己心境相契合的景物,从观察角度、表达方式上都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乃至赋物与生命,情境合一,物我相融,这种境界关键词是“情”。我们以近代的山水作品来举例,石鲁的《南泥湾途中》《转战陕北》应该就是这类的精品,他在画中将革命者的情怀赋予了陕北山川,而陕北山川的雄浑又衬托了他想表达的精神内涵。李可染的《夕阳略阳城》,落日余晖下嘉陵江边一座小城层层叠叠依山而建,江边城门人来人往。“雄山秀水,气象万千”,画面透出的浓浓的诗意,将作者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赋之于画面。

2019 入幽180X96cm   方向

2019年  观瀑图之一  136X68cm  方向

2019  天梯247X123cm   方向

天梯 局部 

     意境却是超然物外的,是潜意识里意象氛围的聚集,是心灵理想空间的生发。意境不是画家就某地某时的自然景观偶然触动的心绪,也不是多愁善感之人的怀抱托物抒情。意境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理性深刻的认识,认识的上升转化为品格的上升。意境或可理解为格调,意境深邃的作品,画家的情感不是外露的,是融入自然之中,一切都浑然一体。创作出高格调作品的画家,内心一定是舒展自由不受拘束的,内心处于轻松自在的状态,心中的光芒才得以闪现。创作中不会再有关诸如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或功利性的思维缠绕,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本真得到最大的体现。

2019年 迷园 246X122cm  方向

2019  观潮247X123cm   方向

     处于这一阶段,不再苦思冥想如何创作,更不用苦心寻觅题材,平常物就是境界物,题材语言,信手拈来。在画家心灵光华的感照下这些平常物清澈而又明净。这一层境界的关键词是”格”。如齐白石的画,多出自他心中之境,他在《白石草堂图》提及“梦中之景物”,相信观众已不在意他在具体表现什么物事了。他的画作幅幅荡漾着平淡天真出尘脱俗又活泼灵动的精神气质,这就是意境。而黄宾虹透出来的则是雄浑、厚重、华滋,积蓄着一股由内到外的力量,蓄聚內敛之力,随时会爆发,这是意境的内在表现。

2019  德里的早晨136X34cm   方向

2019  夏园180X380cm   方向

夏园 局部

夏园 局部

2019  圣河235X53cm   方向

     总之,画的意境是超越知识层面的认知的,除了画家个体的不同,不同的历史语境中都有不同的呈现。因此,画家只有发掘心灵之光才能使之深彻而又明亮。

                                                ——方向

02

在山水画中如何建立自己的笔墨特征?

(摘自博雅精妙 · 第三回 · 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日方向发言)

     谈一谈我对笔墨造型的观点。前面应康兄谈到想像力的问题。对于笔墨特征的建立,我更多是观察体味生活,看到一件要表达的对象,尽可能以心应物,感受到它内在的精神,炼其形而全其神,得其生继而写其意,让它可以用最精简的笔墨得以体现。我大体是这么一个创作过程,跟应康兄的出发点有所不同。

2019  鼓浪屿235X53cm   方向

     个人笔墨特征因人而异,并没有一条共通的路子作为大家达成个人笔墨创作特征的途径。要建立个人笔墨特征有几个前提是必要的:

2019  观瀑图235X53cm   方向

     1.建立笔墨特征的过程是自然而然,不能刻意制造个性,不能刻意的寻找笔墨特征,凡事无意于佳乃佳。

     2.需要“真”,这个真是本真的“真”,而不是反映描述对象的真。一定要带着本真的心才能够建立自己的笔墨特征。

     3.具有多元审美的能力和广阔的视野,如果是很狭隘的守着一方天地,恐怕个人整个的艺术追求以及未来笔墨特征的建立都会捉襟见肘,绘画语言贫瘠单调无以应对创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需要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懂得博采众长。学习有两条途径,一是前人的经验,这时候需要博采众长,融汇百家;二是从生活中去发掘,对于有心之人,透过生活中的点滴去思考人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5.需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食而能化,否则不能变成自己的血肉,为我所用。

2019  圣城务工者235X53cm   方向

2019 朝天门集市235X53cm   方向

     首先要具备这几个要素,这是前提。而笔墨特征无外乎几种:

     1.集传统各家所长融为一身。

     2.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同时结合传统经典。

     3.整合各门类,把各门类的东西兼容、吸纳、融合,如东西方绘画的融合,文人画艺术和民间艺术的融合,各艺术门类之间的融合等……

方向《琥珀堡》244×122cm 2019年

琥珀堡 局部

     我是广东人,提到广东人,大家可能会想到煲汤。广东人煲汤是很好的例子。首先熬汤要慢,从早上一直煲到晚上,这个慢的过程是为了融合,慢,各种元素才能融到一起。煲汤过程中,千万不能有使汤沸腾的火,火要慢,汤须将沸未沸。有如很多画家一样,创作生涯中多在50多岁左右方是高峰,如李可染、关山月等,都是这个时段,火并不急,汤已将沸,这是最精彩的。

方向  《湾区》  144x182cm  2019

     多元,各种食材都能够融进去。广东汤最了不起的一点就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融为一体,所以具备这个“煲汤”的能力也是形成自己艺术语言的一个前提。

     煲汤讲究“和'。广东人煲汤喜欢把各种药材放到汤里,让其中和,所煲之汤太上火,加清热葯材;太寒凉的,加温补的药材,总之是让它去融合,达到和谐的状态。我们形成个人笔墨语言过程中,有这几个样式,你所看到的、所感悟到的东西能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2019年《德里》246×122cm 方向 - 副本

     因为我性格比较敏感,就注定对生活比较能用心去观察,我在观察生活过程中,更多的是去思考笔墨如何拓展的问题,生活会自然变化,会出现很多新的视觉形象。如何拓展笔墨,延伸表现力,既要传达出传统的笔墨精神,又要满足画面需要?我是用解构笔墨的方式,把笔墨的元素通过分解、剖析,分化成若干个元素,把这些元素再重新组合,这种重新组合要尽可能构建成我所要表达的精神世界,作为我对世界的认知。

2019年 布达佩斯之夏 180X288cm  方向

     对于笔墨,我是做了减法,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笔墨语言做出从写实到写意的转化。因为我们看到的真实世界肯定是繁杂的,跟我们要传递的笔墨精神难以衔接,要衔接它,势必要做一个从形到意的转化,这是笔墨语言形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布达佩斯之夏 局部

     山水画的笔墨形态介于具象到抽象之间,如果把书法也作为绘画来看,书法就是中国画的抽象绘画,人物跟花鸟更近似于具象,而山水画则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如皴法既有模拟自然的依据,但运用起来又具抽象意味,因此这种形象形成了独立的既有抽象又有形象的双重认知架构的审美体系。新符号的建立也要符合这个前提,这样做的目的也是让画面和谐。

总之,在笔墨特征建立过程中,要达到画面的和谐是最需要我们遵循的一个前提,一个原则。

                                                                 ——方向

方 向

Fang Xiang

1967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研究员,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