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口干舌燥后 越滋阴补液越上火?

 书城mxig7jqub5 2019-12-31

对中医有一定了解的人,看到“口干口渴、烦躁失眠、舌红少苔”这一系列表现,第一时间的反应肯定会认为这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但刘老师发现,生活中很多有这种症状的病人,服用了大量滋阴清热药后非但不见好转,“上火”症状还越来越明显。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刘老师也围绕六经辨证和仲景经方进一步教大家分辨虚热和实热,并针对性的讲述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学》对阳明病的定义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其主要病机是“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阳明病证,可见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阳明经证常见有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大渴引饮、心烦躁扰、面赤、气粗、苔黄燥、脉洪大等表现,以白虎汤为代表;阳明腑证常见有邪热内盛,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为主要表现,以承气汤为代表。

这个观点一致延续了很久,可随着中医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慢慢验证了实热和虚热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实热可以耗伤气、血、津液,使阳气相对偏亢,而产生虚热证。虚热证亦是有热,其热是阳气相对偏亢所致,但虚热日久必致阳热有余而致实热证,实热证会继续加剧气、血、津液的耗伤,从而加剧虚热,虚热亦可加剧实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造成了大家平时虚热、实热傻傻分布清楚的假象。

因此,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有病人表现为舌红少苔、口干苦、口渴欲饮水、烦躁失眠、苔黄、脉数等所谓的阴虚火旺的表现时,可能很多人都只看到了阴虚和虚热的一面,单用一些生地黄、麦冬、石斛等滋阴清热之品,结果病人反而越用越口干舌燥、烦躁易怒、大便干。对于这些患者,虽然有阴(气、血、津液)虚及虚热的一面,但这种虚热状态已经郁积日久转化为实热证了,这时须以清实热为主,兼以益气、生津、退虚热。

当身体处于虚热和实热时,针对性治疗的良方有:竹皮大丸、知柏地黄汤、黄连阿胶汤、竹叶石膏汤。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的理解虚热和实热并存是怎么一回事,特别列出刘老师之前见过的一个病例:

小张从事图书馆编撰工作七年有余,最近,一段时间胃口不佳、夜不能寐、常心烦意乱、口干舌燥。西医给出的结论是神经衰弱,开了几款帮助晚间助眠的药物,服用不久,效果甚微。不得已求助中医,问故之后,得知她晚上经常工作到11点。接着,又熬夜玩手机,偶尔用咖啡提神。视其舌光红无苔,舌尖宛如草莓之状红艳,格外醒目,切其脉弦细而数。脉证合参,此乃火旺水亏,心肾不交所致。治法当以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令其坎离交济,心肾交通。

需用药黄连12g,黄芩6g,阿胶10g(烊化),白芍12g,鸡子黄2枚。

此方服至3剂,便能安然入睡,心神烦乱不发,续服3剂,不寐之疾,从此而愈。

总结分析:

《辨证录》云:“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心原属火,过于热则火炎于上而不能下交于肾。”思虑过度,暗耗心阴,致使心火翕然而动,不能下交于肾,阳用过极,则肾水难以上济于心,又饮咖啡,助火伤阴,使火愈亢,故阴愈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