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七十年代,是怎么过年的?

 昨日残荷 2019-12-31

我是70后,小时候总盼望着过年。过年意味着能吃到肉、穿新衣服,还有放鞭炮、放烟花等很多好玩的。

腊月初八是农村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腊八粥是用红豆、豇豆、小米、花生、大枣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到了腊月二十三,北方俗称“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这之后,年味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都要忙着置办年货,杀猪宰羊,蒸馒头、炸过油菜。老家的风俗是当邻居炸过油菜时,是不能随便到人家去串门的,否则人家会不高兴。调皮的孩子此时会在村里大街小巷肆无忌惮的把点燃的鞭炮往行人面前仍过去,看到路人惊慌失措的表情,往往引来孩子们的阵阵坏笑……

大年三十要贴春联。除夕晚上要祭祖。摆上鸡、鱼、肉,水果等贡品,倒上美酒,点燃香烛,然后按长幼的顺序依次上香跪拜。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祭拜完毕,才能吃年夜饭。首先要把第一碗水饺端给长辈吃,大人依次坐定,最后才能轮到小辈,这充分体现尊老孝道的家风传承。

大年初一,从这天开始便进入迎接新禧、祭祀神灵、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拜岁,迎新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道贺新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我们这里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习俗(寓意一年得以素净)。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我们这里对新女婿称为“新客”。岳父、岳母这时也拿出最高的礼节招待新女婿,往往请村干部或村里、家族中德高望重的人来陪“新客”。新客第一年来岳父家,无论长幼都做“主宾”首席的位置,以示对新女婿的重视。剩下几天里,除了走亲访友外,就是邻里之间相互宴请。一直热闹到正月十五闹花灯,看大戏,热热闹闹的年味方渐渐淡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