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赏析—孟郊写给青少年的三首哲理诗

 江山携手 2019-12-31

诗词赏析—孟郊写给青少年的三首哲理诗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贞元十七年(801年),50岁的孟郊任江南溧阳尉。其代表名诗《游子吟》就是在溧阳时所作。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给青少年的三首哲理诗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译文】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注释】   1.乃:才。2.元:原本、本来。3.始:方才。4.道: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5.非:不是。6.自然:天然。7.运:运用。8.贤:才能。9.青春:指人的青年时期。10.岂:难道。11.长:长期。

  【简析】 劝学》是,唐代诗人孟郊所写,全诗四句四十个字,写出学习读书的重要。说不学习知识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错过了学习的时间,少年还会回来吗?这是一首劝谕年轻人惜时勤学的诗歌。作者以“击石有火”这一简单明了的意象阐明哲理,未经学习的人就如同一块顽石,无知无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迸发出火光。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客观规律,才能体会到不断运行的“道”的存在。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必须是学习者自己总结和归纳的,所得到的知识也必须是学习者自己通过实践所获得的,这样才是真正的知识。最后,孟郊劝诫年轻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给青少年的三首哲理诗

审交

【唐】孟郊

种树须择地,恶土变木根。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

君子芳桂性,春荣冬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

莫蹑冬冰坚,中有潜浪翻。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

 【简析】  审交,即慎于交友。作者使用了一组对比来阐释君子、小人对待友情的不同态度,君子如同“芳桂”,不论时节如何变换,他们高洁的品行不会改变,对待友人的真心也不会变质;而小人的心性不定,如同朝开夕落的槿花一样,他们的“友情”也是如此。作者对于这种“中道生谤言”的境况充满了恐惧,他向读者提出了告诫,交友一定要谨慎,不要与那些心性不定的小人交往,否则就如同在暗流涌动的冰层上行走一样,随时有堕入深渊的危险。而那些真正的朋友是可以共患难的,如同金石一般坚固的友情,才是士人君子应该追求和珍惜的。

唐朝大诗人孟郊写给青少年的三首哲理诗

寓言

【唐】孟郊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简析】 此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对比来展示高洁品格的可贵,实际上表达了作者的个人品德,是一篇寄傲之作。诗中主要展示了世人的误解及作者的达观和坚韧,这种对立的矛盾隐含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困境,即个体的自我认知与群体的主观判断之间的矛盾。作者以一种自我勉励式的语言,宣告了自己所具有的“松月”之心是不会被世人误解的目光所伤害的。这种潇洒放旷、任人评说的态度显示了作者在面对纷纷扰扰时,持有的独立傲岸的自信和坚毅贞正的品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